詩詞說梅:究竟是臘梅花,還是蠟梅花?

冷知識,臘梅還是蠟梅,是個文學問題哦!

“舉世但知梅蕊白,不知還有蠟梅花。”宋詩

詩詞說梅:究竟是臘梅花,還是蠟梅花?
通常說臘梅都知道是那種黃色的灌木冬花。不會寫也不要緊,“那”梅開了的“那”就是它的聲音名字,在口語中不會混淆。

問起名字的來源,很多人不假思索,不就是臘月開的黃色梅花嗎?而且這麼篤定,實在是因為其它的梅花,盛花期是正月和二月,雖然梅花也傲風雪,正宗的梅花是不叫臘梅的,叫寒梅,春梅,白梅,綠梅,紅梅,江梅都有,獨獨不叫臘梅,也就臘梅和普通梅花區別開了。

再說臘月的臘肉也通常醃製得半透明,普通臘梅花一樣透著冬天豐收的成熟喜歡,不叫臘梅叫什麼?

實際臘梅之前還真不叫臘梅。

詩詞說梅:究竟是臘梅花,還是蠟梅花?
第一個名字叫黃梅。同樣冬天開放,同樣有梅花的香氣,同樣傲霜雪。所不同的是,花開比普通梅花略早,又花朵金黃,有質感。冬天裡的黃梅從山野走進宋朝人的審美,最初並不是臘月和臘肉聯絡起來的。

宋朝尚黃,趙匡胤黃袍加身,黃色成為名貴的顏色。所以唐朝的牡丹以紫為最貴重,到了宋朝就開發了黃色,以至於人們以為楊玉環喜歡的牡丹鐵定是黃色。戲劇性的唐明皇和楊貴妃都穿著明黃色的宮袍,那是後人的演繹。

臘梅或者唐朝也有,問題是唐朝黃色並不算尊貴。

臘梅到宋朝才受到重視,因為你怎麼可以這麼香,又這麼黃?所以北宋初年的黃梅詩裡,富貴氣足,仙意滿滿。尤其是這種山林品種進入庭院開花的季節,黃燦燦。詩人們想了很多比喻。

第一,修仙的道士道姑,那是可以保持黃色宗教高貴色彩的地方。“道人不好色,行處若為香。”

第二,宮廷與富貴。“不飲正疑花怨客,黃衣莫怨婦人貧。”

詩詞說梅:究竟是臘梅花,還是蠟梅花?
第二個名字叫蠟梅。

但是黃梅本身又和黃梅節氣衝突。因為古代說起黃梅,通常是夏天五月之後梅花結果成熟之時的梅果或者天氣,普通老百姓沒這種文字的負擔,黃梅雨在五月,黃梅花在冬天,一碼歸一碼,但文人們就講究了,如何給黃梅花起個好聽的名字,來區別梅花和黃梅節氣呢?其實當時就有叫做臘梅的,臘月梅花。

蘇東坡和黃庭堅就自告奮勇了。

“天工點酥做梅花,此有蠟梅禪老家。

蜜蜂釆花作黃蠟,取蠟為花亦其物。”《蠟梅一首贈趙景貺》

那麼宋朝的蠟燭是什麼東西做的呢?就是蜜蜂的蜂蠟。而且由於國內少,通常都是產自南方或者南方國家進口。普通人家過年過節用,平常不會用。但是詩人們一起做詩很容易用到,秉燭夜遊是種浪漫,蘇東坡再窮,看海棠花的時候要點上根蠟燭。

所以他這首詩說,黃梅花是老天用蜜蜂黃蠟做的,冬天到了,老天爺一看,庫存有多的蜜蜂黃蠟,順手就做了梅花,灑向人間。

這證明黃蠟還是稀罕珍貴的。所以很快得到文人認同,因為也有流行叫臘梅的,只是要正一下名,蠟梅可比臘梅高雅大氣富貴多了。

詩詞說梅:究竟是臘梅花,還是蠟梅花?
黃庭堅推波助瀾。

“金蓓鎖春寒,惱人香未展。

雖無桃李色,風味極不淺。”《戲詠蠟梅二首》其一

這詩沒什麼,問題是詩後他特地寫了,京城洛陽之間有一種花,香氣似梅花,也是五瓣,就象女子做女紅,特地加上了蠟一樣,京城的人稱之蠟梅。

京城的人稱黃梅或者臘梅是真的,蠟梅就是文人間的文化梗了。不寫蠟梅,證明你不講究,不愛梅花,俗人一個。

於是這個時期,黃梅,臘梅,蠟梅,三名聯動。最終,“那”梅勝出。

以蘇東坡黃庭堅文人派雅集,肯定是寫蠟梅花,因為本身就有審美樂趣,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寫蠟梅多和蜜蜂,蜜蠟有關,延伸到道家修行,皇家貴氣。

連宋高宗也首肯。

“香蜜裁葩分外工,疏枝幾點綴雛蜂。

嬌黃染就宮妝樣,香暖尤宜愛日烘。”《題畫冊花草四首蠟梅》

這實際是官方認定,這個花得這麼寫才是正確的,叫蠟梅。

詩詞說梅:究竟是臘梅花,還是蠟梅花?
第三個名字,叫臘梅。

但是這到底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很多人依然會寫做臘梅,因為好記,臘月開花。

“此身不在京塵裡,飯了沿山看臘梅。”宋朝樓鑰《即事》

“的皪江梅共臘梅,剪金裁玉一時開,黃姑相伴雪兒來。”宋朝黃人傑《浣溪沙》

所以臘梅和蠟梅都是同一種花。

從這個名字誕生起就混合著用,直到今天。

那麼我們今天該怎麼寫呢?

其實兩種都對。

只是蠟梅更文氣一點,如果你專門寫蠟梅花的詩句,我建議你不妨用蠟梅,因為可以有許多順手的典故在裡頭。

但是臘梅更大氣,臘月開花黃燦燦,更樸素更大方,像一切經歷霜風雨雪樸素的人生,卻在寒冷裡逼出了最清澈的芬芳,它不是道士的,不是皇家的,是普通人的。

詩詞說梅:究竟是臘梅花,還是蠟梅花?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99 字。

轉載請註明: 詩詞說梅:究竟是臘梅花,還是蠟梅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