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即文房用具,具體指“文房四寶”及其衍生出來的各種文房雅器。其中作為“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其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之後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宋代以降,“文房四寶”則特指具有代表性的湖筆、徽墨、宣紙、端硯和歙硯。
清 康熙 顧珏款竹林七 賢圖竹雕筆筒 高16.2釐米 直徑14.1釐米
明清以來,文房用具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文玩的空間載體是文房,即書房,文人墨客是文房活動的主體。文玩特別是“文房四寶”作為書房中最重要的書寫、繪畫用具,向為歷代文人所喜愛並珍藏。由於中國傳統藝術的產生和發展與之密切相關,故其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文玩不僅是筆耕必備、丹青伴侶,是傳承中國古代燦爛文明的工具,也是千百年文明的載體,而今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自古至今,特別是唐宋以來,文玩因其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可用可賞,中華獨有,一直是長盛不衰的收藏品,深受文人雅士和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北宋雍熙三年(986年),書法家蘇易簡(957~995年)的《文房四譜》彙輯成書。該書計5卷,凡“筆譜”2卷、“硯譜”“紙譜”“墨譜”各1卷。這是“文房”二字較早用於書名。“文房”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見《梁書·江革傳》:“此段雍府妙選英材,文房之職,總卿昆季。”《南史·趙知禮蔡景歷等傳論》:“趙知禮、蔡景歷屬陳武經綸之日,居文房書記之任,此乃宋齊之初傅亮、王儉之職。”此時的文房是指官府掌管文書之職。“ 文房”一 詞真正表達文人書房之意開始於唐朝,元稹《酬樂天東南行》詩云:“文房長遣閉,經肆未曾鋪”, 此處的文房便是文人揮灑筆墨,恣意性情的場所。到了宋代,“文房”才專指文人書房。
在文房中,筆、墨、紙、硯是必備之物,文房除此“四寶” 之外,還有許多輔助書寫工具,如水注、水盂、筆洗、筆架、筆 筒、墨床、臂擱等,這些文具稱為文房清玩或文房清供、文房用具。除了文房四寶和文具,還有一些是與文人文房生活休慼相關的用品與陳設器,如印章、茶 具、香爐、古琴、傢俱以及竹木牙角玉等各類文房陳設。林林總總的文房四寶與文房清玩即構成文人筆耕丹青之必要條件,同時也營造出品味獨具的文人生活和高潔雅逸的書齋情趣。
清乾隆 福壽喜慶白玉洗 22.5×15×8釐米
清乾隆 白玉筆筒 高13.9釐米 直徑15.6釐米
清乾隆 山水紋碧玉筆筒 高18.5釐米 直徑22.3釐米
筆、墨、紙、硯是中國傳統的書寫工具,是中國古代先民的偉大創造,對發展中國文化,傳播中華文明貢獻極大。筆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史前陶器上可覓到用筆的跡象。商周的甲骨文、金文等 都是用筆書寫的。目前發現最早的筆是戰國的竹筆,秦朝蒙恬對筆的製造進行了改進,漢代的筆已有了裝飾,唐代盛行雞距筆,鋒短如雞距,毫芒犀利勁健。唐宋時期,制筆的中心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稱“宣筆”,是用兔毫做成的紫毫筆,此時,最為著名的宣筆筆工為諸葛氏所制 ,“無心散卓筆”,根基堅固,久用不散。元代,浙江湖州的制筆業異軍突 起,以羊毫筆最顯功力,修削整齊,鋒穎尖利,遂取代宣筆,成為筆中新貴,湖筆成為後世筆之主流。明清時期,制筆在工藝上不但講究實用,且更注意裝飾。隨著書畫藝術的發展,作為工具的毛筆製作也發展到鼎盛時期,筆桿的選擇更為豐富,除了竹,兼有玉、瓷、漆、琺 琅、象牙等。筆桿的裝飾也是雕鏤描繪,各盡其妙。
清 御製義心殿用雕毛筆 長26.5釐米
文房清玩風尚的繁榮與明清之際社會經濟文化的背景休慼相關。明清時期,城市經濟高度繁榮,市民、文士階層迅速擴大,對書齋中的文房清玩需求也日益增強。同時,隨著封建人身束縛關係的普遍減弱,手工業工匠的身份與地位有了相應的提高,這極大提高了工匠的藝術創造能力。
明 蘭亭硯 7×20.5×14.2釐米
中國傳統社會中,文人士大夫往往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化主流,他們無法擺脫時代的侷限,但是同時又對社會趨向、喜好起到了引導的作用。文士群體對文房清玩的嗜好同樣也會指引社會風尚。同時,皇室也青睞之,如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墓中出土有不少文房清玩,有碧玉筆格、水晶獸水盂、水晶鹿鎮紙、玉荷葉形筆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