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後人的唯一真跡,被乾隆珍藏了一輩子,位列十大名帖之首

對於一個專業的書法家來講,考驗其學習能力的最高標準是什麼?王鐸曾經給出過答案,他說:書不入晉,終入野道!

意思是說,倘若你的書法沒有深入學習晉人,沒有較好得到晉人筆法和結字技巧的訓練,那麼只能算是“野路子”。

王羲之後人的唯一真跡,被乾隆珍藏了一輩子,位列十大名帖之首
王鐸此言,也並非是主觀臆斷,我們縱觀晉人之後的書法家,沒有一個成名的書家不是透過學習晉人而成長起來的,包括“初唐三大家”、“宋四家”,元代以趙子昂為核心的“復古一派”,以及明代的諸家,皆是如此,或者是說對於魏晉深入得越多,領會越多,那麼你的成就則會越大。

而書法史到了宋代之後,就已經見不到王羲之的真跡了,到如今,我們能夠見到了王羲之墨跡大多是唐代的雙鉤摹本,這些摹本,儘管極為精良,但是在意趣和細節表達上,依舊不能完美再現晉人面目。

王羲之後人的唯一真跡,被乾隆珍藏了一輩子,位列十大名帖之首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名的“十大傳世名帖”,而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則是一件被書法界公認的唯一一件晉人真跡。

這件作品的作者乃是王羲之的侄子,也是魏晉筆法的重要傳承人,他就是王珣,這本帖乃是著名的《伯遠帖》!

我們從古代的書論和多年的書法實踐過程當中不難發現,魏晉筆法乃是家族之間傳承了,到了唐代這種筆法的傳播逐漸走向了士大夫階層和貴族階層,所以那個時代的書法家非富即貴。

王羲之後人的唯一真跡,被乾隆珍藏了一輩子,位列十大名帖之首
而王羲之的筆法技巧,在王珣的這件真跡《伯遠帖》當中體現得尤其完備!

趙子昂曾經說過:昔得古人數行書,可以成家矣。

而作為一個書法學習者,倘若能夠將王珣的這件真跡《伯遠帖》臨摹精透,那麼對於魏晉筆法的領悟,將卓然於眾人之上。

王羲之後人的唯一真跡,被乾隆珍藏了一輩子,位列十大名帖之首

啟功先生對於《伯遠帖》曾有詩評:

“王帖惟餘伯遠真,非摹是寫最精神。臨窗映日分明見,轉折毫芒墨若新。”

意思是這件作品乃是一件徹頭徹尾的晉人法帖真跡,跟唐代的雙鉤摹本完全不一樣,乃是書家的必臨法帖。

王羲之後人的唯一真跡,被乾隆珍藏了一輩子,位列十大名帖之首
對於《伯遠帖》的氣質,張錫庚先生的評價可謂至論,先生說:

“王珣的《伯遠帖》宗法‘二王’而啟示後人:既是一種純真的晉韻,特別是它的線條鬆散而突出東晉士大夫的風度韻致和瀟灑出塵的氣息;又用筆隨意而精到,情緒平和而淡遠,間架動盪且飄然,瑰麗多姿,文采風流。”

學習晉人書法其實技法還在其次,但是技法是基礎,最主要學習的核心乃是“韻味”,這種韻味在張先生看來乃是一種“貴族氣質”,這種“氣質”表現在了行止見識和獨特的浪漫氣息,體現在字法上能夠形態完全不同,但是骨子裡卻是一種遺世獨立的姿態。

王羲之後人的唯一真跡,被乾隆珍藏了一輩子,位列十大名帖之首
​我們看晉人書法,同一個人在書寫不同作品的時候,氣質完全不同,更不用說在不同時期的不同人了。

透過這件《伯遠帖》,你能夠完全窺見什麼是真正的晉人韻致,當然看到這一層是在反覆打磨技法的基礎之上的,這件《伯遠帖》,前有乾隆皇帝的大字題跋,後來歷代名家的題跋,華貴異常,乃是北京故宮的“鎮館之寶”。有人估價過,這件作品能夠價值10個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09 字。

轉載請註明: 王羲之後人的唯一真跡,被乾隆珍藏了一輩子,位列十大名帖之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