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個白人女子的一個“創舉”讓一些海外華人網友憤怒:這三人很喜歡打麻將,但是覺得中國的麻將不時尚還看不懂,無法和她們的個性、風格相媲美,於是就對麻將進行了革新,用西方圖案和阿拉伯數字設計了新的麻將。她們認為,去掉沒有必要的花紋和文字後,麻將更適合新一代的年輕美國人。目前,該系列麻將被推入市場,最便宜的也要325美元。
不管是從產品還是宣傳文案,這幅麻將都看不出來和中國有任何關係,她們的廣告也暗示了“白人”在審美和時尚問題上更有優越性。之後品牌推特收到了成千上萬的評論,被斥責對中國文明極度不尊重,是明目張膽的“文化挪用”。之後該公司釋出了道歉宣告,但官網上仍然在銷售產品。
文化挪用是一個比較新的詞彙,2017年才被收錄進《牛津詞典》裡,意思和文化剽竊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將不屬於本地的異域文化資源借用過來,對本地的文化造成影響,創造出新文化的一種現象。2018年,美國一女大學生穿著旗袍參加了畢業典禮,被一些人批評為文化挪用,這個詞開始被中國人熟知。
麻將起源於中國,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該公司若是單純地推廣麻將這種遊戲倒也沒有什麼,但是她們試圖抹掉麻將上中國文化的印記,將其作為新的美國文化來輸出,就符合《牛津詞典》對於文化挪用的定義了。
文化挪用,其實也是反對種族歧視的副產品。一般來說,白人不會成為文化挪用的受害者,因為我們目前還生活在一個白人強勢的世界。白人對於亞洲文化和黑人文化的利用,經常會被批評為文化挪用。比如說水果姐曾穿著中國旗袍和日本和服演唱歌曲,被一些人批評為“無知的白人歌手”,A妹因為在專輯上印上了日文,被批評為“挪用日本文化”。
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電影,也被一些人認為是文化挪用,因為劇中的木蘭已經不是我們在詩詞中認識的那個木蘭了,而是一個美國大兵的形象,外殼是中國傳統文化,但內裡卻是美國現代的價值觀。
對於惡意曲解原本文化,抹掉其他民族印記,將其作為自己的文化來推廣的行為,理應被批評,這其實相當於侵犯了其他民族的專利權。但若是將文化挪用的範圍擴大,無差別地進行攻擊的話,其實反而不利於文化的發展,它會讓文化環境變得更加敏感,讓創作者面臨很多不必要的挑戰。世界各地的文化也需要進行交流,否則的話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隔閡會越來越深。
傳統文化需要繼承,但並非所有文化都適用於現代,比如說裹小腳、束腰等傳統文化顯然是糟粕,需要被摒棄,我們要將傳統文化中那些腐朽、繁雜的部分去掉,吸收其中的精華,來為現代人的生活增光添彩。
在改良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必須要保留其精神核心。在承襲傳統文化的時候,要先弄明白傳統文化,然後再談形式上的創新。如同漢服改良,喊了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沒有什麼好的效果,是因為很多所謂的漢服愛好者,只不過是在外表上對漢服進行了革新而已。
借鑑和使用其他民族的文化時尤其要如此,不能只借鑑其外表,很多國外品牌就是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而學皮毛,結果弄了個四不像。要在理解其精神內涵的前提下進行推廣,可以本土化改良,但不能去掉其原本的印記。
還是以麻將為例,美國人可以制定屬於他們自己的規則,按照西方人的思維模式來玩麻將,但不能將麻將本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宣稱麻將是美國人自己的遊戲。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新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