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鎮全景圖。(四明山鎮提供)
見習 董驚鴻
餘姚市委報道組 謝敏軍
熊銀海
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轟鳴聲,總投資1500餘萬元的餘姚市四明山鎮客運綜合服務站近期破土動工,年底將完成主體建築的施工任務,這是四明山鎮在推進“四明之窗”百里紅詩路建設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該鎮著力打造以生態風景、鄉村風情、文化風韻為特色的文旅型美麗城鎮的重點專案之一。
優質生態打造“低八度”旅遊產業
從20多攝氏度的市區出發,來到地處四明山脈巔的四明山鎮,平均海拔700米的四明山鎮體感溫度只有10多攝氏度,“低八度”的名號名不虛傳。
四明山鎮植被覆蓋率高,負氧離子含量高,“一年365天,有霧的日子有200天左右,仿若仙境。”四明山鎮社務辦主任魯贊介紹。鎮內還有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四明山地質公園、鵓鴣巖、“低八度”仰天湖民宿區等避暑、療養、度假勝地。
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四明山鎮藉助“低八度”產業紅鋒聯盟、“醉美四明山”鄉村振興文明示範線等資源,實施“特色小鎮+美麗鄉村”融合發展戰略,以點帶面,努力打造美麗鄉村精品村。
距離四明山集鎮僅4公里的北溪村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北溪村因溪得名,一條清澈見底的北溪穿村而過,村居沿溪而建,村子人文底蘊深厚,黃宗羲的《四明山志》中留下了記錄,村內還有天興廟、知府第、積善橋等歷史遺蹟,“村民居住集中,民風淳樸,是一個聚人氣與靈氣於一體的歷史文化古村落。”魯贊自豪地說道。
為了吸引更多遊客,鎮政府先後投入大筆資金進行村容村貌整治,今年又啟動實施一批總投資近2600萬元的美麗城鎮建立民生專案,另外還將加快慕溪谷三期、旦孔民宿、一山半水民宿等專案建設,不斷增強山區宜居宜遊的硬核力量。
“隨山食單”助推土特產品牌化
“我們的招牌菜是椒鹽豬臉,上了四明山鎮土特產品牌‘隨山食單’名錄。”春蕾農家樂老闆娘翁蘇娣對筆者說,現在很多餘姚、寧波、上海的食客慕名前來。
去年11月,四明山鎮首次對外公佈了這份 “隨山食單”,包括黃精酒、櫻桃酒、蜂蜜酒、椒鹽豬臉、土雞等在內的26道特色菜品及點心、19種特色農副產品,旨在打造“高山地道、綠色食材、生態養生”的四明美味。
“早前土特產是農戶自產自銷,品質參差不齊,無法形成品牌效應,收入也無法保障。”四明山鎮黨委委員餘松青說:“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推動‘產、供、銷’一體化。”
今年,作為“隨山食單”原材料來源的四明山鎮“低八度”高山蔬菜示範點、松林土雞放養區、冷水魚養殖區等10餘個旅遊融合產業基地陸續開工建設,同時還以“吃雞”“吃魚”“吃肉”為主題,推出“隨山食單”產品體驗館,為遊客提供豐富美食體驗,並在今年初與餘姚一家五星級酒店簽訂合作協議,讓“隨山食單”走上百姓餐桌。
文化內涵點亮“心靈港灣”
四明山鎮文化底蘊深厚,如屏風山紅色文化、黃宗羲浙東學術文化等,如今文化禮堂繁榮發展成為該鎮靚麗的文化風景線。
鑼鼓一敲,好戲開場。每天下午,北溪村的文藝愛好者會自發來到文化禮堂,拉起二胡、唱起越劇,其樂融融。該村還組建了排舞隊、鑼鼓隊、越劇隊等多支業餘文體隊伍,經常性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每年的“村晚”,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男女老少齊上陣,洋溢著幸福感,為山村增添文化底色,成為群眾的精神家園。
為了唱好文旅融合這出大戲,四明山鎮還啟動了“農家書屋”、鎮圖書分館等提升建設工程,著力提升公共閱讀設施質量,繼續推進“陽光文化直通車”“文化走親”等活動,讓山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富”起來。
筆者走進其中一間陽明書屋,管理人員王志鵬介紹:“我們這裡的書籍是跟餘姚圖書館聯動的,書籍每半年流動一次,如今藏書3000冊,包含文藝、歷史、技術、教育、健康等多個領域。”
作者/來源:寧波日報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