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靈熊,也稱柯莫德熊。“柯莫德熊”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第一次研究此物種起源的動物學家弗朗西斯克·柯莫德。
白靈熊主要生活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岸溫帶雨林的大公主島、科里布島,因其是極為罕見的野生物種,受到加拿大嚴格的法律保護,被認為是加拿大國寶級別的動物,備受重視。
除此之外在當地的印第安神話中,白靈熊被尊崇為“神靈”一般的存在,在原住民世代相傳的文化中,擁有極其崇高的地位。據介紹,當地原住民從不獵殺白靈熊,即使是在“獵熊活動”盛行的年代也不例外。
當地原住民甚至很少在外人面前談論白靈熊,更不會告訴任何人他們目擊白靈熊的地點,當地原住民對白靈熊的保護似乎發自內心深處。
雨林中的精靈
也許大家都很奇怪,在以褐色和墨綠色為主色調的熱帶雨林中,白靈熊卻天生一副雪白的皮毛,這似乎完全不符合進化論。這可能也是當地原住民把它們奉為神靈,最初的研究人員把它們認作是北極熊或白化變異的原因。
其實白靈熊是美洲黑熊的亞種,它們的顏色並非都是白色,有約90%的白靈熊是黑色的。白色的皮毛是因為該物種的基因池中所持有的隱性基因造成的,科學家們稱將這一現象稱為“柯莫德現象”。
想要使白靈熊變白的隱性基因顯現的條件十分苛刻,只有當父母雙方都攜帶該基因時,它才能在後代中顯現出來,這就是為什麼靈熊很少的原因(是的,兩隻黑色的熊也可以繁殖出白色白靈熊後代。
而目前世界上的白靈熊數量只有 400—1000 只左右,整體基數過小,也正因如此白靈熊才會變得稀有和珍貴。
這種珍奇的動物,所棲息的地方也是具有其獨特之處的。白靈熊只生活在加拿大島嶼上的溫帶雨林中,這片雨林被稱為“大熊雨林”。只有來到大熊雨林才能看見白靈熊,大熊雨林也因此而聞名世界。
大熊雨林是太平洋海岸雨林的一部分,位於北美洲大陸北緯 40 度至 60 度的加拿大西海岸地區,覆蓋長達 250 英里的海岸線和 640 萬公頃的土地面積。這裡終年氣候溫和、雲霧繚繞,食材豐富、人煙稀少,非常適合白靈熊的生存。
在這片森林生態系統中,並非只有白靈熊,還生活著灰熊、駝鹿、老鷹、鮭魚和水獺等等。
白靈熊與雨林相互依靠,雨林中大量的太平洋鮭魚是白靈熊主要的食物來源,白靈熊會在鮭魚生產的季節,捕食並存儲儘可能多的食物,以便能夠愉快地度過冬季。
我不知道普通黑色白靈熊對白色白靈熊的皮毛有什麼反應?但想來它們可能會有點嫉妒。因為科學家已經證明,白色白靈熊的皮毛有助於它們捕魚(捕魚成功率比黑色高約35%),白色的皮毛使鮭魚很難在水中發現它們。
白靈熊在捕食完鮭魚後,遺落下的鮭魚屍體放置到森林深處,一方面可以供其他鳥類、禽類為食,另一方面待屍體慢慢腐化後,會逐漸的被土地吸收作為這些樹木不斷生長的肥料。
就是在這樣相互依存的關係中,大熊雨林始終保持和諧共生的狀態,保持著這片淨土的神秘感,被美國《國家地理》稱為“北美最狂野的淨土”。
不過近些年來隨著當地熱帶雨林被大面積開發,養魚場和商業捕魚的規模擴大,再加上氣候變化的影響,使白靈熊所生活的雨林地區也發生了巨大改變。
首先是生存所必須的食物,鮭魚生活在河裡,但是由於人們的濫捕,破壞了鮭魚的生存條件,致使鮭魚的產卵數量在急劇地減少,白靈熊的食物來源被破壞。
其次科學家們發現,近十幾年來熱帶雨林的砍伐造成野生動物棲息地減少,白靈熊的棲息地已經開始有灰熊出沒,這迫使白靈熊不斷向雨林深處後退,讓出了原本屬於它們的食物和生存空間。
白靈熊這麼做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打不過灰熊。
白靈熊的平均體重在135 千克左右,最大也不很少超過290千克,且四肢粗短,行動略顯緩慢,而灰熊是繼北極熊和科迪亞克棕熊後,體型最大的熊類,屬於大型的食肉目動物,平均體重高達 200 千克,雄性更是輕鬆能夠達到450千克。
面對這樣兇猛的灰熊,白靈熊自然不是它的對手,在領地爭奪戰中,白靈熊完全不佔優勢,反而會受傷的風險,所以它們只能選擇一退再退。但在這樣的生存條件下,白靈熊總有退無可退的一天。
當地一位原住民這樣說: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只要自己一提到白靈熊,長老們就會岔開話題並將他趕走。在19世紀,該地區的土著居民就學會了將白靈熊當作秘密,以保護它們免受皮草商的傷害……然而這顯然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