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旅遊 | 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非遺+旅遊 | 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漫步在枝江步步升布鞋文化村,穿著簡約舒適的手工布鞋,跟著老奶奶一起學繡花紋樣,聞著令人胃口大開的柴火飯香,彷彿回到了小時候在農村與泥土花草為伴的時光,悠閒愜意。

非遺+旅遊 | 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穿媽媽納的千層底,吃媽媽做的家常菜。”

近年來,枝江步步升布鞋文化村憑藉非遺手工製品贏利外,還以點帶面,帶動了整個文化村餐飲、休閒等相關產業發展,形成了創業創新非遺產業帶,讓非遺這顆散落在田野巷陌的耀眼明珠,融入旅遊發展,綻放文蘊芬芳。

“傳承 創收”大放異彩

非遺+旅遊 | 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走進布鞋工藝坊,十多名非遺傳承人正在安靜地製作著布鞋,沒有任何代替手工的機器,糊殼子、搓棉線、剪底樣、包底邊、填底布、膽底棉、納鞋底、鞝鞋底、楦鞋……18道工藝,全部純手工完成。每雙布鞋200多米棉線,5000多個針眼,都蘊藏著傳承人的匠心和情懷。

“元寶席子鋪底與鎖底鎖邊、‘暗鞝’工藝並稱為步步升布鞋三大獨門絕技……”省級非遺傳承人、文化村年紀最大的匠人李善芬一邊給遊客講解、一邊教遊客製作布鞋,嫻熟的技藝惹得遊客讚歎不已。

非遺+旅遊 | 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在布鞋歷史博物館內,陳列著3000多雙布鞋,歷史最悠久的布鞋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布鞋都分別設定了展櫃和展牌,幫助遊客瞭解布鞋的歷史淵源。

非遺+旅遊 | 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2003年開始,步步升就成立了一個團隊輾轉全國收集布鞋,一直持續至今。”省級非遺傳承人、枝江步步升布藝公司董事長李厚春告訴記者,中國民間手工納鞋工藝的歷史源遠流長,而枝江民間手工布鞋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文化,值得我們去傳承和銘記。

非遺+旅遊 | 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除此之外,步步升還開闢出餐飲住宿區,專門為前來旅遊和研學的團體提供休閒娛樂“一條龍”服務,還推出非遺研學實踐課程和體驗班。遊客不僅能夠在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中休憩,還可以體驗和學習非遺技藝的魅力。去年,文化村接待遊客近11萬人、研學團體2萬多人,銷售額達2000萬元。

“休閒上班”致富有道

非遺+旅遊 | 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49歲的鄭桂芳是步步升一名資深匠人,她是顧家店李家灣村村民,早年意外致殘,老公常年抱病,兒子在外求學,生活舉步維艱。

而如今,她除了每年掙2萬餘元貼補家用外,還成為了省級非遺傳承人,“步步村對我們村民都非常照顧,讓我們有收入、有歸屬感。”

非遺+旅遊 | 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在步步升,有近四分之一的社員同鄭桂芳一樣身患殘疾,有近九成社員為農村婦女。

“步步升採用‘休閒上班’模式,透過步步升布鞋專業合作社對貧困村民、留守婦女進行技藝培訓,並將原材料分發給他們帶回家制作。”李厚春介紹,農民閒暇時便可納鞋創收,成品經廠裡驗收合格,按件發工資,殘疾人每件工資比常人多出5至10元。

非遺+旅遊 | 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休閒上班納鞋子,撩種下秧做家事。”

如今,步步升的“休閒上班族”多達8000人,與此同時,步步升透過收購周邊農戶的棉花、棉布和元寶席子等原材料,幫農民“隱形就業”,為年齡大的員工發放養老保障金……步步升被評為“湖北省十大勞務品牌”“湖北省婦女創業就業示範基地”“湖北省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

實景體驗玩轉非遺

非遺+旅遊 | 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泥倉子,是一種勞動田祭遺風,流行於枝江產稻區,栽秧的人們將寓意吉祥的泥巴抹在身上,名為“泥倉子”,表現了人們勞作時的歡欣和對豐收的祈望。2010年,泥倉子被列入宜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李厚春透露,目前,步步升正在打造“泥倉子”實景體驗專案,於5月24日開工,位於枝江市仙女鎮人民政府休閒廣場,佔地面積200畝。該專案包含水田賽跑、稻田拔河、賽秧馬、水田捉魚等活動,趣味性和參與性極強。

“讓非遺成為旅遊的內容或者為旅遊加入非遺元素,不僅提升了旅遊的文化含量。更重要的是,讓非遺在旅遊中得到了活態傳承,有利於推進文旅、農旅、體育、研學融合發展。”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陳襄陽說。

步步升文化村非遺專案簡介

枝江民間手工布鞋:採用天然植物製品“元寶席子”和土紡棉線、棉布,透過民間傳統手工工藝製作而成的民間手工技藝製品。

每雙鞋需用200多米棉線、15平方尺棉布、約5000餘個針眼,耗時80多小時。布鞋多達40餘個品種。其製作工藝精湛、鄉土味濃厚,具有學術價值、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榮膺“2008年湖北名牌產品”、蟬聯“三峽十大特產” 稱號的步步升手工布鞋就是其傑出代表。

2009年,枝江民間手工布鞋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02 字。

轉載請註明: 非遺+旅遊 | 老布鞋走出文旅新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