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丨月到中秋分外明

夜聽丨月到中秋分外明

總擔心中秋逢雨,月亮失約。但神奇的是,無論經歷了怎樣的連綿陰雨,一到中秋,月亮總會到來。

夜聽:月到中秋分外明來自中國氣象局00:0004:18
《月到中秋分外明》
端午、中秋、春節、元宵節等節日習俗輩輩傳承,除了節日本身承載的厚重意義外,這些節日還有著獨具特色的時令美食。中國人對於美好生活的追尋往往出發於味蕾上的熨帖,幸福感很大一部分得益於美食的慰藉。
中秋將至,月餅也在大街小巷活躍起來,人們購買月餅,觸控著月餅背後象徵的團圓。許是古時團聚不易,逢著這樣的日子相見一次,恨不得把朝朝暮暮的心意全揉進這些食物裡。
小時候過中秋,在月姥姥“吃”月餅之前,我們便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月姥姥“吃”月餅是怎麼“吃”呢?它用輕柔的月光“撫摸”過月餅便是吃過了。我家院子極深,月亮探出頭來要比尋常院子晚半個多小時,我就站在窗臺上,看月姥姥拄著桂樹做的柺杖緩緩現身,興高采烈地告訴母親,月姥姥來啦。
中秋節一般剛過白露,北方的天氣轉涼,月亮也是清冷皎潔的。古往今來,流進人們眼裡心上的全是涼絲絲的月光。因此,沾染了月亮味道的月餅就變得不再那麼甜膩。
總擔心中秋逢雨,月亮失約。但神奇的是,無論經歷了怎樣的連綿陰雨,一到中秋,月亮總會到來。中秋夜月光如銀如洗如白練,越是月上中天就越是明亮,把人照的清清楚楚。這樣的夜晚適宜放鬆襟懷,踏著月色,尋找暗香繚繞的桂花。也適合對心上人告白,對她說今天的月色好美。這種平日裡頗費琢磨的行為在此時變得合乎情理,是夢是真已經分不清明。
中秋節據說始於唐初,盛行於宋。在這兩個詩歌和浪漫盛行的時代,對月亮的吟詠數不勝數,琳琅佳作頻出。詩人們對月懷遠、思鄉、憂國、傷己,儘可藉此機會對著月色祈禱美好願景。誰能不向往人間,可以經歷細膩的悲喜。李商隱曾說“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從西王母那兒偷取靈藥,獲得長生,但卻是最孤獨最寂寞的長生。要知道,燈火,溫暖,深情都在泥土之上的人間啊。中秋,則是把這種溫暖演繹到了極致。

夜聽丨月到中秋分外明

作者:司豔敏

司豔敏,現於晉城市氣象局工作,

文學愛好者,

有原創劇本《琴心》獲2017年度

江蘇電視文藝獎文學節目二等獎,

【來源:中國氣象局】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64 字。

轉載請註明: 夜聽丨月到中秋分外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