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鎮:土家文化滋養千年古鎮

原標題:芙蓉鎮:土家文化滋養千年古鎮

芙蓉鎮:土家文化滋養千年古鎮

由此看芙蓉鎮美景

編者按

近年來,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湖南省大力培育工業、農業、文旅等三類特色產業小鎮,湧現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活環境優美、產業集聚和人口承載能力強的特色產業小鎮典型。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反映湖南打造和推選特色小鎮的亮點成效,提煉具有示範引導價值的經驗做法。

薄暮降臨,芙蓉鎮華燈初上。遠山朦朦朧朧,鱗次櫛比的土家吊腳樓在燈光渲染下,美不勝收。

芙蓉鎮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原名為王村。因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而改名。

芙蓉鎮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西漢時期稱酉陽,唐代稱溪州。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達洞庭,自古為永順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稱,享有酉陽雄鎮、湘西“四大名鎮”“小南京”之美譽,又因瀑布穿鎮而過,吊腳樓群掛在懸崖,被譽為“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

2019年,芙蓉鎮入選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鎮。近年來,芙蓉鎮秉持“生態立鎮、產業興鎮、旅遊強鎮”的發展理念,在推進文化旅遊小鎮建設工作中,成效顯著。芙蓉鎮也因此成為外地遊客的“網紅打卡地”,遊客量從2018年的70萬人次,激增到如今的600萬人次。

隨著遊客的增多,古鎮的老舊吊腳樓得以翻修,變成了餐飲店、民宿、商鋪和茶館。

今年47歲的湘西瞿大掌櫃民宿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瞿章勳,在古鎮上經營著4家不同主題的民宿。2005年,瞿章勳借了3000元,和妻子張春豔一起來到芙蓉鎮創業。他們在古鎮五里石板街盤下一間小小的門面,售賣土家特產。幾年後,夫妻二人在古鎮開設了第一家精品民宿“土司別院”,樓下是特產店和茶館,經營本地的臘肉、茶葉,樓上是客棧,裝飾風格頗為懷舊。

“大城市的遊客來到芙蓉鎮,特別注重山水風光和人文風情。”10多年來,瞿章勳深深迷上了芙蓉鎮,也見證著古鎮的每一次變化。他說,隨著古鎮的特色景點透過網路直播和短影片網站推廣,遊客紛至沓來。過去遊客群體以中老年人為主,如今年輕人更多。現在的芙蓉鎮,各種新興業態叢生,隨之增加的,是當地群眾致富的機會。

沿古鎮五里石板街拾階而行,除了隨處可見土家特色飲食的店鋪,還有展演土家織錦、竹編等非遺專案的店鋪。

老家在永順縣萬坪鎮的龔先林就在石板街經營著一家土家竹編店。店鋪面積不大,牆上掛滿了竹編制品,有篾簟、花籃、揹簍、斗笠、鳥籠、飯簍等。龔先林到芙蓉鎮近十年,憑著土家竹編這門手藝,每年有5萬元以上的純收入。“在這裡,靠著這門民族傳統手藝也能養活一家人。”龔先林說,以前在老家做篾匠,日子過得苦,自己有手藝卻沒收入,隨著芙蓉鎮旅遊產業的發展,遊客對他的竹編工藝很是認可,收入也逐年增加。

在芙蓉鎮,像龔先林一樣靠手藝吃飯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大多來自湘西州境內的各個土家族傳統村落。他們有的熟練掌握竹編、織錦等土家族特色傳統手工藝,在芙蓉鎮開作坊、搞經營實現了脫貧致富;有的精通土家山歌、毛古斯舞等土家族特色民俗表演藝術,成為古鎮演藝專案的老師傅。他們一邊參與景區演出,一邊帶徒授藝,收入有了保障。

隨著芙蓉鎮景點圈的拓展,周邊土家村寨的旅遊業也發展起來。近年來,還開發了許多有特色的文創產品,這些產品不僅給當地百姓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也彌補了芙蓉鎮旅遊產品不足的短板,助力芙蓉鎮旅遊品牌形象的提升。目前,芙蓉鎮的蘭花洞村、友和村、列夕村被列入“全國傳統村落建設名錄”,克必村、保坪村被列入“湖南省生態文化特色村”。

芙蓉鎮曾經因水運通暢而繁榮,卻也因陸路交通的不便一度沉寂。如今,隨著提質升級的國道和高速公路的全線通車,芙蓉鎮特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交通瓶頸逐漸被破解。今年下半年,張吉懷高鐵也即將建成通車。屆時,更多的遊客可以乘坐高鐵來這座土家族文化特色小鎮感受別具一格的土家族文化。

從水運碼頭到國道交通重鎮,從高速的貫通到即將通車的高鐵。芙蓉鎮副鎮長肖軍說,未來的芙蓉鎮,將更加註重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更加關切當地居民就業和增收,進一步最佳化芙蓉鎮經濟結構,不斷提升群眾參與民族文化保護、傳承、開發的積極性,最終建成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文化旅遊特色小鎮。

(本報記者 禹愛華 龍軍)(禹愛華 龍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17 字。

轉載請註明: 芙蓉鎮:土家文化滋養千年古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