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暢)“臺兒莊位於京滬連線的中點,京杭大運河的流經也使得這裡成為運河文化南北交通的一個代表。”談到大運河帶來的影響,山東臺兒莊古城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曉莉介紹說。
日前,“千年運河千里行”暨“愛上大運河”中外媒體採風活動在京啟動,採風團一路南下,於10月18日來到山東棗莊臺兒莊古城。
10月18日早晨,俯瞰臺兒莊古城。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京杭大運河有多條分段,其中棗莊段史稱泇河,開鑿於明朝,全長93.9公里,流經棗莊4個區(市)、14個鄉鎮,流域面積1828平方公里。這段河流上,臺兒莊古城是不得不提的文化地標。這座傍水而築、因河而興的“水旱碼頭”,曾是一座商賈雲集、建築風格獨特、文化底蘊深厚的水鄉古鎮,有著大運河上最完整的運河文化遺產體系——3公里長的古運河河道,被稱為“活著的運河”。
明萬曆年間,京杭大運河改道經過此地,促使其社會經濟迅速崛起,呈現出“一河漁火,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被譽為“天下第一莊”。
1938年春,中日臺兒莊大戰在這裡爆發,使臺兒莊一戰揚名,成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
10月18日,臺兒莊大戰遺址公園品讀烽火家書,遊客在閱讀信箱上的抗戰英烈資訊。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臺兒莊大戰賦予了臺兒莊運河‘紅色運河’的特色,還形成了以運河船工號子、運河大鼓、魯南花鼓、漁燈秧歌等為代表的非遺體系。”黃曉莉說,也是因為一條運河,臺兒莊和北京產生了更多的聯絡,“比如,現在北京是我們特別重要的客源地,我們和什剎海也經常舉辦與運河相關的文化活動。”
10月17日晚,臺兒莊古城夜景。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據瞭解,開鑿通航400多年來,運河棗莊段河道通暢,物資商品流通如織,至今仍是京杭大運河南北航運的重要樞紐,建有臺兒莊、臺兒莊複線、萬年閘三座國家Ⅱ級船閘,43公里主航道為國家Ⅲ級航道標準,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對保證漕運、促進南北方物資商品流通發揮了主航道的作用,具有“生態運河”“黃金水道”的顯著特色。
新京報記者 張暢 攝影記者 王子誠
編輯 張磊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