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很好玩的”是汪曾祺先生的一句口頭禪,也是他面對自己波折一生的人生態度,留給後人的一句祝福、一句箴言。
汪曾祺既是“生活家”,也是老“玩”童
汪曾祺先生被稱作是一位“生活家”。而我覺得,他既是“生活家”,也是位不折不扣的老“玩”童。
所謂“生活家”,是指他對生活充滿熱愛又才多藝又,兼具人生趣味;而老“玩”童,則是他不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淡然處之,都能找出點不一樣的樂子出來。
哪怕是臨終前,他想喝口水,還“玩”性不改,和醫生“撒嬌”:皇恩浩蕩,賞我一口喝吧。
醫生同意,他便喚來小女兒,“給我來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 只可惜,龍井未來,斯人已逝。
他一生好“玩”。
一茶一飯、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在他的心裡都能生出不一樣的景色,在他的筆下擁有不一樣的風味。
汪曾祺與家人
賈平凹在一首詩中評價他說:
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
恩師沈從文曾評論他說:
若世界真還公平,他的文章應當說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汪曾祺自己則說:
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是我們今天應該快樂。一個作家,有責任給予人們一份快樂,尤其是今天。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他都能讓我們在庸常瑣碎的日子裡,面對一地雞毛,仍不忘抬頭仰望浩瀚的星空,去感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詩意的。
接下來,我就從“人、事、物”三方面,談談汪曾祺先生是如何從坎坷的一生裡活出自己“好玩”的美好模樣,以及如何像他一樣擁有“好玩”的別樣人生。
汪曾祺散文集《生活,是很好玩的》
① 人:生活的主角是人,生活好不好玩由人的心態決定
汪曾祺先生說:“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
1920年,汪曾祺生於“盛產鴨蛋”的江蘇高郵,大學時就讀於西南聯大中文系。據他自己說,他是西南聯大的裡“吊兒郎當”的學生,成績又不好,還動不動就逃課,不是去了圖書館,就是跑去喝酒,總之,就是愛玩,即便當時,已是戰火紛飛。
電影《無問西東》曾經有這樣一個情節:日本飛機突襲的時候西南聯大的警報拉響了,在老師同學們都往別處躲藏的時候,只見沈光耀拿著茶缸走到鍋爐房,煮著母親帶給他的冰糖蓮子。
這個故事原型,就在曾老《生活,是很好玩的》散文集裡:
一位廣東同學,姓鄭。他愛吃蓮子。一有警報,他就用一個大漱口缸到鍋爐火口上去煮蓮子。警報解除了,他的蓮子也爛了。有一次日本飛機炸了聯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彈,這位鄭老兄聽著炸彈乒乒乓乓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圖書館旁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和他的冰糖蓮子。
——《跑警報》
他對這種“不在乎”的態度是極為欣賞的。
他說:
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於憂患,已經很“皮實”了,對於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文章的標題用“跑警報”而不是“躲警報”,或是“逃警報”,恐怕只有這個“跑”字,才能襯托出當時那樣一種豁達平淡,與世無爭。
而他既然能清楚記錄下歷史的這一刻,說明當時的他,也一樣。
如他所說:“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幹嗎呢”?
用內心的熱愛和活在當下的力量去書寫人生
② 事:生活的經歷是事,用內心的熱愛和活在當下的力量去書寫人生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理解生活而且還要熱愛生活”。
汪曾祺先生曾在張家口沙嶺子農業科學研究所勞動的時候畫過一部《中國馬鈴薯圖譜》,他說,“這是我一生中的一部很奇怪的作品”。
當時的他剛被摘去了右派分子的帽子,結束了勞動,“一時沒有地方可去,留在所裡打雜”,所裡要畫一套馬鈴薯圖譜,於是他便起身去沽源執行任務去了。
到了沽源,他的心情是非常複雜的:
遠離了家人和故友,獨自生活在荒涼的絕塞,可以談談心的人真的很少,不免有些寂寞。另一方面,摘掉了帽子,總有一種輕鬆感。日子過得非常悠閒。沒有人管我,也不需要開會。
很快,他在這工作中找到了樂趣。
馬鈴薯開花的時候,他就畫花和葉子;馬鈴薯一落,他就畫薯塊;畫完一種薯塊,他就把它放進牛糞火裡烤烤,然後吃掉了。
他很得意,“全國像我一樣這樣吃過那麼多種馬鈴薯的人,大概不多”!而且,他還第一個發現“麻土豆”的花是香的,這件事連科研站的研究人員都不知道呢。
曾老的筆下,生活的苦難總是輕輕帶過,人生的不如意經過他的筆下變得雲淡風輕。
他永遠用內心的熱愛和活在當下的力量來書寫生活,書寫樂趣,書寫生命。
學會用嘴巴品嚐食物的美,學會用心體會生活的美
③ 物:生活的物件是物,學會用嘴巴品嚐食物的美,學會用心體會生活的美
大二那年汪曾祺有過一次失戀,兩天兩夜不曾起床。好友朱德熙嚇得不輕,趕緊挾一本厚厚的字典匆匆趕到46號宿舍。
“起來,吃早飯去!” 見汪曾祺癱睡如泥,朱德熙在門口大喊。於是兩人晃悠出去,賣了字典,各吃了碗一角三分錢的米線——全好了。
正義路的汽鍋雞、東月樓的烏魚鍋貼、馬家牛肉店的撩青、吉慶祥的火腿月餅……
逛集市的時候,他賴在攤邊吃白斬雞,起個名叫坐失良機(坐食涼雞);下館子,他和老闆嘮嗑,聽各鄉趣聞,偷學後廚做菜;沒課的時候,他就溜到某不知名的小酒館,要上一碟豬頭肉,咂一口綠釉酒,賞館外碧葉藕花,聽簷上昆明的雨。
那些日子他臨窗而坐,對各式的人、各樣的生活產生了興趣。
於是提筆寫字,完成最初的幾篇小品,也開始了寫字記錄的一生。
汪曾祺寫字記錄的一生
著名的巴西作家保羅·柯艾略曾在他的揚名之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寫到:
我既不生活在過去,也不生活在未來,
我只有現在,它才是我最感興趣的。
如果你能永遠停留在現在,那你將是最幸福的人。
你會發現沙漠裡有生命,發現天空中有星星,
發現士兵們打仗是因為戰爭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就是一個節日,是一場盛大的慶典。
因為生活永遠是,也僅僅是我們現在經歷的這一刻。
而汪老也曾經說過類似這樣的話: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
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
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
人,是美的,有詩意的。
你很辛苦,很累了,
那麼坐下來歇一會,
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
——讀一點我的作品。
兩個人,在如何對待生活的態度上,多麼的相似。
就像汪曾祺在文章《葡萄月令》裡說的:
葡萄,每個月都改變自己的模樣適應氣候。因為無論如今氣候如何,來年它都得歡歡喜喜地發芽。
連小小的葡萄在汪老的筆下,都具有了“歡歡喜喜”的樣子。更何況人呢?而人和人之所以不同,就在於自己選擇的活在當下時的心情。
凡塵瑣事中,有人歇斯底里,有人鬱鬱寡歡,有人抱怨不休,還有人,無論甘苦,都怡然自得。
我們除了要懂得活在當下,更要知道,應該如何活在當下?
汪曾祺作品
①提高我們的幸福感知力
所謂感知,就是感覺和知覺。感覺能夠反映物體的屬性,例如透過眼睛看,透過耳朵聽,透過鼻子聞等。而把物體的各個屬性都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這就是知覺。
而“感知力”,就是人對於外界所給予的刺激反應的能力。感知力敏銳的人,對於刺激反應比常人更為激烈。
而汪曾祺先生,就具有這樣超強的感知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感知力呢?它需要我們積極地面對世界,增強“自我效能”。
《社會心理學》一書中對“自我效能”的解釋為:
對自己能力與效率的樂觀信念可以獲得很大的回報,它可以指引我們制定有挑戰目標,並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具有較強的毅力。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較高的人更有韌性。書中還指出,自我效能可以讓人減少焦慮和抑鬱,生活得更健康,並且擁有更高的學業成就。
成功的經驗會提高人的自我效能,多次失敗的經驗會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不斷成功會使人建立起穩定的自我效能感,這種效能感不會因一時的挫折而降低,而且還會泛化到類似情境中去。
事實證明,成功的人往往擁有更強的自我效能: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作者J·K·羅琳,在那本少年魔法師的小說被出版社接納之前曾經遭到12家出版社的拒絕;
米老鼠的創作者華特·迪士尼曾經被一家報紙的編輯以“缺乏想象力”為由解僱;
“飛人”邁克爾·喬丹上高中時曾被校籃球隊拒之門外。
但這些拒絕並沒讓他們喪失信心。
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作家莎士比亞曾說過:“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而“自我效能”正是上述這些成功人士具備的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他們相信自己具備取得成功的要素,並矢志不渝的不斷向前。
②長期保持樂觀的心態,學會自我的“控制點”
經常有人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被外部力量支配的,而還有些人則感覺發生的事在很大程度上受自己努力和技巧所支配。
“人們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還是環境的犧牲品?他們是自己生活的編劇、導演和演員,還是自己的俘虜?”這個維度,就叫做“控制點”。
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如何應對挫折。
控制點理論的提出者羅特發現,人們對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及其結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釋。有些人相信自己能夠對事情的發展與結果進行控制,此類人的控制點在個體的內部,稱為內控者。
內控者相信自己能發揮作用,面對可能的失敗也不懷疑未來可能會有所改善,面對困難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他們的態度與行為方式是符合社會期待的。
對另外一些人,他們相信社會的安排,相信命運和機遇等因素決定了自己的狀況,認為個人的努力無濟於事。這種人傾向於放棄對自己生活的責任,他們的控制點在個體的外部,稱為外控者。
外控者通常看不到個人努力與行為結果的積極關係,面對失敗與困難,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企圖尋求救援或是賭博式的碰運氣。他們傾向於以無助、被動的方式面對生活。
也就是說,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那麼考試、工作等任何一項具有挑戰的事情對你來說可能都是一場災難;而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主宰者”,那麼你應該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懂得發現和享受美好的生活。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就曾說:“真正的笑,就是對生活的樂觀,對工作的快樂,對事業的興奮”。
如同汪曾祺先生,在下放時期畫土豆的時候,仍舊不忘自我調侃,自嘲是“吃過馬鈴薯品種最多的人”。
汪曾祺作品
③建立有利於幸福的價值觀
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有生活的時候就有幸福”。
想要獲得幸福的生活,最主要的是建立有利於幸福的價值觀。關於“幸福價值觀”有四個象限,分別為:
第一種價值觀:「現在幸福,未來不幸」的及時行樂型
第二種價值觀:「現在不幸,未來可能也沒法幸福」的無助型
第三種價值觀:「現在不幸,但是未來會幸福」的忍辱負重型
第四種價值觀:「現在幸福,未來也幸福」的快樂開朗型
想從及時行樂型、無助型、忍辱負重型變成快樂開朗型,最重要的方法是改變思維模式。把自己從慣性的“溺水型思維”轉變至“郊遊型思維”,也就是從消極的逃避態度轉變為積極的樂觀態度。
比如在生活當中,適當控制物質慾望的增長,從生活中尋找其他的樂趣,特別是更多致力於精神需要的滿足,如潛能實現、求知、審美、終極關懷,這些都會增加一個人的幸福感。
熱愛美食的汪曾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