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南方的一種貓科動物,在林中沒有虎豹的前提下,扛起了獸王的大旗

由 撒宏才 釋出於 休閒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這句俗語通常指的是沒有了能人,普通人也能充當主要的角色。但不少人將其理解為表面的意思,這是不對的。

在現實生活中,即便是山林中沒有了虎豹等大型猛獸的存在,百獸之王的位置,也仍然輪不到猴子來坐,因為在虎豹之下,不少中型食肉動物也是“狠角色”。如歐亞猞猁,就是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部的一種中型貓科動物,以各種中小型哺乳動物為食,猞猁之強,甚至能殺狼。


猞猁雖然強悍,但在我國北方地區,依舊是虎豹的地盤,所以猞猁很難出頭。相對而言,南方的丘陵地區,由於早年人類大肆捕殺老虎、金錢豹等對人們威脅性較大的動物,同時也大量獵取大型有蹄類物種,導致南方大多數的森林,不僅沒有虎豹的存在,而且林中也缺乏大型有蹄類獸群以承載虎豹。

換言之,生活在南方的中型貓科動物,在沒有虎豹的前提下,就能迅速補位成為當地食肉鏈頂層的生物。扛起了南方獸王的大旗中型貓科動物,則是亞洲金貓。


虎豹的迅速消失

歷史上我國是“老虎大國”,這點我已經在過去多篇文章裡面反覆提及到了,但是對於新來的朋友可能還不是很瞭解,所以再次簡單介紹下。

過去全世界有9個亞種的老虎,生活在我國境內的就有5種,分別是“華南虎、東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及新疆虎”,沒有哪一個國家有如此多的亞種數。不僅僅是種類方面,就是野生數量上面,我國也是世界第一,當時的華南虎,遍佈大半個中國,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老虎亞種。


我國虎豹的大量消失,主要是在20世紀50-80年代間,主要原因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是人類的捕殺及對其棲息地的破壞。根據各地縣誌記載,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間,全國各地都遭遇了較為嚴重的“虎患”、“豹患”。

尤其是湖南、貴州一帶,尤為嚴重,因為這些省市多山區,深山老林十分適合虎豹的生長,所以這些地區裡面的虎豹密度,是全國最高的。

在當時人口快速增加,大力提高生產力,不斷開荒拓土的前提下,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矛盾就愈演愈烈了,而虎豹作為一種大型捕食型的猛獸,對人類及牲畜的威脅也是最大的,最終人類開始了對其大規模的報復性捕殺。


20世紀50年代以前,全國各地多虎豹,在人們的大量捕殺下,到了70年代時,多地已經很難再看見虎豹的身影了,即便是糞便、腳印等虎豹的生存痕跡,也鮮少發現。

到了80年代間,全國虎豹的數量進一步銳減,甚至在一些人跡罕見的山林裡面,虎豹幾乎也都絕跡了。到了90年代,曾經數量最多,分佈範圍最廣的華南虎,野外消失了,成了生活在人工飼養環境下的物種。


中型貓科動物補位

大型食肉猛獸消失,中型食肉猛獸補位,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不是什麼新鮮事。比如在北美地區,曾經美洲獅與灰狼氾濫,讓不少農場主十分頭大。

灰狼是北美地區的頂級捕食者,成群的灰狼甚至不會將美洲獅放在眼裡,北美洲生態系統下的眾多物種,都受其抑制。後來因棲息地被人類破壞,北美的灰狼在整個19世紀裡面大量消失,到了20世紀初時,人們對灰狼原有棲息地進行調查研究時發現,大多數地區已無灰狼存在了。

灰狼的消失,讓郊狼趁勢崛起,不僅種群得以發展,而且還成功替補了灰狼的生態位。


虎豹在林中消失,中型貓科動物趁勢補位,是一件非常合乎情理且意料之中的事兒,由於虎豹的消失,往往伴隨著大型植食性物種的減少或消失,所以中型貓科動物在林中的抑制能力,與虎豹是相似的,就像是縮小版的“百獸之王”。

在北方地區,東北虎與遠東豹的分佈範圍侷限於邊境附近,且數量較少,所以依舊留有較大的森林範圍讓歐亞猞猁稱王稱霸。南方地區,除西南腹地之外少有猛獸,亞洲金貓則成了當地最強悍的存在。


北猞猁南金貓

雖然我國仍存在野生的老虎與豹子,但大型食肉動物的分佈範圍是有限的,而且很少,如今的多數森林,已經是中小型貓科動物的天下了。

在我國,雖然有著世界第二多的貓科動物種類,但分佈在我國的中型貓科動物種類和數量不多,其中又以猞猁和亞洲金貓最為強悍。

猞猁生性喜寒,多分佈於北溫帶寒冷地區,即便是在北緯30度以南的地區,它們也多生活在高寒的山區裡面。而亞洲金貓,則喜歡棲息在溫暖溼潤的南方地區,所以這便形成了北猞猁南金貓的格局。


很多人說即便虎豹消失之後,論戰鬥力,應該是熊類成了百獸之王,其實這是不對的。

熊依靠龐大的體型,的確有較強的戰力輸出,但它們對林中百獸的統治力度,是非常微弱的。多數熊都是雜食性動物,且植物性質的食物佔據了絕大多數的來源。無論是它們的身形、速度以及爪子,都不適合捕獵,更適合採摘、翻找、挖掘等。

所以熊就像是力大無窮的莊稼漢,雖然有很強的戰力,但卻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這樣的物種,是無法成為森林之王的。


反觀猞猁與金貓,簡直可以用“彪悍”來形容。在白俄羅斯的納利波基森林裡面,同時生活著歐亞猞猁與歐洲森林狼、赤狐、貉、狗獾等動物,在這裡進行生態研究的白俄羅斯科學院的專家們發現,猞猁會積極捕殺生境內的森林狼,同時也會清除赤狐、貉、狗獾等捕食型的物種。

雖然猞猁不敢也無法與狼群戰鬥,但在林中進入溫暖季的4-9月份裡,有較高的小型哺乳動物數量水平,狼多以單獨行動,此時猞猁就會逐個擊殺它們。


亞洲金貓的“彪悍人生”

相對於猞猁來說,亞洲金貓的外形更加彪悍,一臉的大花紋,看上去就不好惹。很多人說“彪”的原型就是亞洲金貓,這點我也是比較贊同的。

傳說彪是老虎的第三子,性格兇猛,攻擊性極強,再來對照看亞洲金貓,它體型中等,體重多為9-16千克,性格機警且極其兇猛,外形雖然說有較高的辨識度,但作為一種貓科動物,形態與虎還是比較接近的。

所以在古代人們在鮮少遇見亞洲金貓的前提下,看見了它們,並將其認為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小老虎,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亞洲金貓曾廣泛分佈於我國南部地區,根據體色,大致可以分成三種,分別是花金貓、紅金貓和灰金貓,已發現有黑色變種。作為一種中型的捕食者,林中所有中小型動物,都是亞洲金貓的獵食物件。

雖然體型不如歐亞猞猁大,但捕食能力絲毫不比猞猁差。在溫暖的季節,林中多齧齒類、鳥類,亞洲金貓則主要以這些小動物為食;而到了獵物較為匱乏的季節,亞洲金貓則會向更大的獵物發起攻擊,野豬、小鹿,甚至是一些小牛犢,都能夠被亞洲金貓捕食掉。


作為與虎豹一脈相承的貓科動物,在性格方面,亞洲金貓與虎豹也極為相似,在多數情況下,它們都秉承著不向高難度獵物發起進攻,即在小型獵物充沛的情況下,不會捕食中型獵物;捕食中型獵物能吃飽的時候,不會向中大型獵物發動攻擊,但在極端的情況下,亞洲金貓甚至能獵殺體型比它大一倍以上的有蹄類動物。

而我國森林生態系統下,鮮有超大型有蹄類的,所以亞洲金貓在林中的統治能力,可見一斑。在南方森林裡沒有虎豹存在的前提下,它扛起來獸王的大旗。

(關注我,看有趣有料的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