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界牌!感受黔東第一大原生態苗寨之變

界牌苗寨位於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沙壩河鄉與平頭鄉交界的斜坡上,北與平頭鄉巖屯溝山水相接,西與普覺鎮梁洪村隔山相望,整村有326戶1485人。

據說,這裡曾經“苦甲天下”,國民黨統治時期,有的村民7個多月沒有吃過一口鹽。

而“界牌”的來源,源自清嘉慶年間銅仁府與思南府之分界線,解放後才從銅仁劃歸松桃,是苗族戰鬥英雄吳良保的故鄉。

界牌苗寨的建築別具特色,錯落有致的苗家木樓從山腳往山頂延伸,氣勢磅礴。當地的人們說,這是黔東最大的原生態苗寨。

再訪界牌!感受黔東第一大原生態苗寨之變
再訪界牌!感受黔東第一大原生態苗寨之變

記者一行抵達苗寨,已是下午三點過。深冬暖陽照耀苗寨,村口邊,不大不小的廣場上有兒童嬉戲。小賣部旁,零零散散的老人閒坐沐浴陽光,面容慈祥,笑迎遠方來客......

界牌,有著一種靜謐的美。幾年前的“遍地牛糞、家禽糞”“人畜同住杈杈房”的模樣,現如今已完全變了樣。

兩年前,記者曾經到界牌進行過採訪,當時,脫貧攻堅正在苗鄉大地如火如荼進開展。那時,界牌村戶與戶之間的連戶路都還是以前的土路,村半山腰的老井旁牛糞成堆,燻臭撲鼻。

再訪界牌!感受黔東第一大原生態苗寨之變
再訪界牌!感受黔東第一大原生態苗寨之變

在脫貧攻堅政策的帶動下,如今這一切已成為歷史。一條條潔白的水泥硬化路點綴在鄉間,更拉近了鄰與鄰之間的關係。村民說,村裡能搬的已經透過易地扶貧搬遷搬往城鎮,房屋基地已改造成綠色菜園子,沒搬遷的,家家戶戶房前屋後已硬化,有的人家還安起了空調。以前養雞習慣於放著滿寨跑的吳雲富家,現在已用木欄把雞圈在活動的範圍。

每一片土地,都在生長著溫暖,界牌也不例外。在村民家的院壩裡、村委會的辦公樓旁,我們處處都可以感受到。

“這還是我20歲時背石頭砌的院壩坎,兩年前我們這院壩還是土院壩,門口的路也是石頭路。”望著年輕時自己肩挑背馱運來石頭砌的牆坎,63歲的吳玖成感慨道,脫貧攻堅一切都是為了咱百姓,自來水通到了家中,硬化路修到家門口,只可惜老伴早走了幾年,沒有看到現在的改變。

再訪界牌!感受黔東第一大原生態苗寨之變
再訪界牌!感受黔東第一大原生態苗寨之變

擺談間,吳玖成剛從外地打工回來的兒子吳海洋熱情地出來與我們打招呼,並聊起了回家之後的打算。

常年在外打工的吳海洋,因為父親生病在家沒人照顧,幾個月前就離開打工的地方回到界牌。吳海洋說,自從幾年前母親過世,就剩下他和六十多歲的父親相依為命,而去年因為父親雙腿痛風嚴重,生活起居大多需要人照顧,無奈之下只有放棄在外打工,回家照顧父親。

人心換人心,人心思發展。脫貧攻堅改變的不僅僅是可見的外在表現,更是村民們思想的變化。界牌在變,村民們的思想也在變。說起今後的打算,吳海洋說,現在就想在周邊打點臨工,既可照顧父親,也可增加點收入,現在村裡正在打造旅遊景區,以後打算在村裡開民宿或做點與旅遊相關的業務。

再訪界牌!感受黔東第一大原生態苗寨之變

據界牌村支書吳求根介紹,界牌村的旅遊開發,早在2015年就已向相關部門申請,但礙於交通因素的限制,真正完全打造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隨著二級公路的規劃建設,把界牌打造成當地有影響的旅遊景區不會遙遠。

採訪結束,夕陽下的界牌晚霞高照,靜謐氣清,顯得格外美麗祥和。(秦光春)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85 字。

轉載請註明: 再訪界牌!感受黔東第一大原生態苗寨之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