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下南洋?我們試圖從歷史和現實的故事中尋找答案
在中華大陸從未停止過的王朝更替下,中國人也從未停止過長達千年歲月的人口大遷徙。早在千年之前,南洋的島嶼上,就有那中國人的身影。在歐洲人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後,那些從中原遷徙東南沿海的人們,又開啟了一段艱辛的漂洋過海的旅程。有將近1000多萬華人,從福建的福州、晉江、金門,廣東的潮汕、清遠,海南的瓊海、文昌等不同的地方走向南洋。在明代的一份民間筆記中有這樣的描述,飄洋過海時要攜帶耕種之具和種子,還要帶上棺材,帶著棺材是隨時準備迎接死亡。帶著種子是隨時準備在不可知的荒野建立生活。
華人究竟是什麼時候來到南洋定居的,歷史已經無法考證。一些傳說甚至遠至五千年前。五千年前,一群操著古老的南島語系語言的人類從與中華大陸相連的中南半島來到這些島嶼。來到南洋的華人為了讓子孫後代知道自己的祖先從哪裡來?幾乎每一個有實力的家族都會在他們生活的地方建造祠堂,記載他們的家族和中華大陸歲月悠遠的聯絡。有些祠堂裡功成名就的宗族成員會有一塊屬於個人的功名牌匾讓宗族後輩們年復一年的禮拜、崇敬,一直到現在。
下南洋的華人大多渴望衣錦還鄉,但是更多人卻無法回到故土,他們的屍體只能埋葬在當地。
在很長一段貿易歷史中,南洋這些島嶼。這是中國與阿拉伯和印度貿易的中轉站。最有魅力的產品總是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他們被運往歐洲和中東。甚至在16世紀和17世紀的一百年間這個地球上可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白銀透過海上貿易彙集到中華帝國,很長一段時間裡。華人在南洋扮演著商業貿易中間人的角色。土族耕種採集,華人採購,洋人收穫。昭示了華人在南洋商業貿易中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