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鬥獸場——偉大建築背後的紅色悲壯史詩
如果到了義大利羅馬,古羅馬鬥獸場是個不能不去的地方。古羅馬鬥獸場可以說是羅馬乃至整個義大利的象徵。鬥獸場終年遊人如織,來自全世界的遊客紛沓而至。
古羅馬鬥獸場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為取悅凱旋的將領士兵和讚美偉大的古羅馬帝國而建,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也是羅馬古蹟中最卓越、最著名的代表,堪稱“當今世界八大名勝之一”。
這裡曾是羅馬帝國暴君尼祿的御花園,鬥獸場建於古羅馬佛拉維奧王朝,由維斯西巴安皇帝下令修建,耗時8年,工程竣工於公元80年,當時還舉行了長達100天的慶祝典禮。後經多次修整,才得以保留至今。
如今這座近2000年曆史的巨大建築雖已荒廢,但其雄偉之氣魄、磅礴之氣勢猶存,那些殘留的被風雨腐蝕的痕跡默默見證了這段不可磨滅的歷史。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
鬥獸場興建於古羅馬帝國岌岌可危之際,它的建造是為了顯示羅馬的力量與光榮。公元64年,尼祿皇帝統治下的羅馬西起不列顛,東到耶路撒冷,是西方從未有過的大帝國。在人類血腥的歷史上,沒有任何建築可以與它相提並論。
羅馬鬥獸場原名“弗拉維圓形劇場”,又名競技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場中可以競技、比賽、歌舞和閱兵。古羅馬角鬥士與猛獸之間所進行的一切殘酷的搏鬥、廝殺,以博取皇帝、王公、貴族一笑,給他們帶來一些原始而又野蠻的快感。
略顯陳舊的門面上依稀可見羅馬民眾迎接君士坦丁大帝凱旋的熱鬧場面。這裡曾經是羅馬貴族嗜血暴力的娛樂場所,角鬥士的殘殺與搏鬥滿足著奴隸主野蠻的快感。
鬥獸場在建築史上堪稱典範的傑作和奇蹟,以龐大、雄偉、壯觀著稱於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體育場館,其建築設計一點也不落後於現代的美學觀點。事實上,今天的每一個現代化的大型體育場都或多或少的烙上了一些古羅馬鬥獸場的設計風格。
鬥獸場建築為4層結構,平面呈橢圓形,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其柱形有愛奧尼式和科林斯式建築特色,佔地約2萬平方米,外圍牆高57米,相當於現代19層樓房的高度,最多可容納8-9萬觀眾。
鬥獸場的中間為角鬥臺,長86米,寬63米,差不多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角鬥臺下是地窖,有隱藏的洞口和管道,這裡關押猛獸和角鬥士以及儲存道具,表演開始時會把他們吊起到地面上。角鬥臺周圍的看臺分為3個區。從底層往上以此為:皇帝和貴族的座席、羅馬高階層市民席及一般平民席。三層以上是大陽臺,貧窮的觀眾只能在此處站著觀看錶演。
這個古老斗獸場的土地上不知流淌和滲透了多少鮮血,彷彿每一寸土地都透著殷紅,拾階而上,環視周圍的層層看臺,我的眼前好象浮現出兩千多年前的格鬥情景:角鬥士們和雄獅間廝殺,而那些坐在看臺上的羅馬貴族、貴夫人邊鼓掌邊吶喊,歡聲雷動,他們要看更激烈的人獸搏鬥,他們要看流血……如此慘烈、血腥的行為卻被當時的統治者們視為娛樂消遣,實在令人毛骨悚然。直到公元5世紀,這種殘忍的屠殺遊戲才逐漸消失。
奴隸主的殘暴統治,迫使奴隸一次次發動武裝起義。當年,古羅馬著名的大規模奴隸起義首領斯巴達克就是一名角鬥士,他率領的角鬥士從最初的70餘人發展到 10萬多人,在羅馬各地堅持戰鬥達2年之久。這次奴隸起義雖以失敗告終,但沉重地打擊了奴隸主統治階級,馬克思曾讚譽斯巴達克是“整個古代史中最輝煌的人物”, 列寧也稱其為“最傑出的英雄”。
穿越千萬裡,想象千百年,我的旅程總有終點,而古蹟之於我的思索卻不會停止。那個偉大的羅馬帝國已不復存在,那個輝煌的羅馬城也只剩下斑斑遺蹟,我們欣賞它,讚歎它,而唯有藝術是永恆的,精神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