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瑰寶

文明的瑰寶

太陽曆石。
資料圖片

文明的瑰寶

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的中央庭院。
資料圖片

文明的瑰寶

位於博物館中央庭院的傘狀噴泉。
資料圖片

文明的瑰寶

遊客在太陽曆石前參觀拍照。
資料圖片

在人口眾多、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墨西哥城,坐落著一個數百公頃的城市公園。那裡綠樹成蔭、湖泊錯落有致,波光粼粼的水面與如詩如畫的景色為人們帶去寧靜與愜意,這就是被譽為“墨城之肺”的查普爾特佩克森林公園。拉美地區最大的博物館——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就坐落於公園東北部。博物館規模宏大、風格獨特、藏品豐富,展品以大航海時代之前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區重要的考古文物、人類學與文化遺產為主。它們不僅是神秘的古印第安文化遺產,也是墨西哥輝煌古老文明的見證,更是美洲和世界文明的瑰寶。

印第安文明,璀璨悠久

美洲地區的古印第安人在建築、天文、曆法、數學、農業、製陶等諸多領域都造詣頗深,成就斐然。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以豐富的館藏文物,遵循著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遠至近的順序,全面而生動地將墨西哥不同時期、不同族群的文明起源與發展向觀眾娓娓道來。博物館共有22個展廳和1個臨時展廳,其中一層的12個展廳集中展出考古出土的數萬件文物,沿著歷史發展脈絡系統介紹了特奧蒂瓦坎、托爾特克、阿茲特克(墨西卡)、瓦哈卡、墨西哥灣、瑪雅、北部和西部八種主要印第安文明的源起與發展。二層有10個展廳,主要是與一層各展廳對應的人種學展覽,側重以主題形式展現墨西哥56個印第安民族的文化、藝術、生活和宗教。

阿茲特克人來自傳說中的蒼鷺之地,約13世紀下半葉到達墨西哥中部高原谷地。透過逐步擴張,阿茲特克帝國不斷繁榮壯大,成為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區最強盛的帝國。阿茲特克文化展廳中最珍貴的展品非太陽曆石莫屬。太陽曆石精美巧妙的雕工,體現著阿茲特克人雕刻工藝的精湛以及對太陽神的虔誠敬畏。太陽曆石又稱阿茲特剋日歷圓面石雕,整體呈現出幾何對稱的風格,它既是阿茲特克文化的象徵,也是阿茲特克人的崇拜物。墨西哥現在流通的10比索硬幣背面就是太陽曆石的圖案。太陽曆石曾長埋於地下,直到18世紀末被挖出,繼而被視為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如今,歷石自然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參觀者駐足在這塊直徑3.6米、重24噸的大石頭面前,彷彿回到了遙遠、輝煌的阿茲特克文明時期。阿茲特克人信仰太陽神,在奧爾梅克人和瑪雅人的基礎上創立了阿茲特剋日歷,並製作了這塊刻有古老紋飾的太陽曆石。這個精心雕刻的石頭中間部分是太陽神的面部,旁邊的爪子緊抓著心臟;周圍的四個方格代表著已然沉落的前四代太陽;石頭外圍部分是兩條怒目相對的巨蛇,象徵生與死、晝與夜兩種力量的激烈較量。飾有不同植物、動物或其他物體紋樣的20個小方格圍成一圈,代表著阿茲特剋日歷中每月的20天。阿茲特克人用這些精心雕刻的圖畫和符號,表達著自己對世界、宇宙與時間的古樸理解。

瑪雅文明發展歷史很長,起源於公元前1200年前後,在公元400年至900年左右達到鼎盛,對其後的其他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瑪雅文化展廳中,既有精緻的石雕類作品,如石碑、石雕、壁畫、陶器等,也有按實體大小復原的瑪雅王墓,以及精美的墓蓋浮雕、翡翠面具及豪華飾物。展覽還展出各種華麗的金、銀和祖母綠寶石首飾、各種奇特的古代樂器、種類多樣的生產工具。這些文物表明瑪雅人已經具有極為高超的手工藝技法,也是對瑪雅歷史、社會和文化的最鮮活描述,無言地向我們展示著千年之前的古老印第安文明。

帕倫克遺址和瑪雅王墓這兩組展品尤為引人注目。帕倫克遺址展示了這座曾掩埋於茂密繁盛熱帶叢林之下的瑪雅古城,為世人帶來了許多驚喜。“銘文廟”是帕倫克遺址中最高、最重要的建築,瑪雅國王巴加爾二世的墓室便藏身於此。直到20世紀50年代,隨著考古發掘,這座千年以來默默無聞於叢林深處的秘密墓穴,才最終向世人掀開神秘的面紗。巴加爾二世的翡翠面具,由多種寶石拼接而成。在瑪雅匠人的巧手下,200餘塊玉石、祖母綠、貝殼、黑曜岩和諧共存,塑造出起伏生動而不僵硬的面部輪廓,整體效果英氣逼人。重達20噸左右的石棺之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等待著今人的解讀與破解。展廳中的巴加爾二世的陵墓完全仿照原物佈置,以其精心雕刻的墓蓋、栩栩如生的翡翠面具,向世人展示著瑪雅曾經的輝煌與匠人們巧奪天工的技藝。

瑪雅文化展廳的露天庭院右側,是墨西哥東南部恰帕斯地區波南帕克神廟的複製品。1946年被發現的波南帕克神廟壁畫,是迄今發現的儲存最完整、描繪最精美的瑪雅彩色壁畫之一。壁畫的發現也使得波南帕克這個歷史上的瑪雅小城一夕之間聲名遠播。廟宇的三個房間中分別陳列著三幅壁畫,描繪了宗教儀式、戰爭場面和歡慶勝利的盛況。這三幅壁畫色彩鮮豔,畫中人物形象逼真,體現了古代瑪雅人高超的藝術造詣。畫面中,雍容華貴的國王手持長矛、頭戴羽冠,貴族們身披獸皮戰袍、身形強健,歡呼的臣民正在慶祝勝利。這都是畫家對瑪雅盛事的記錄。

古老與現代,相容幷包

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歷史久遠。1821年墨西哥宣告獨立後,1825年墨西哥國家博物館建立,這就是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的前身。由於收藏的文物和展品越來越多,1910年國家博物館把與歷史、考古和人種學相關的展品分離出來,成立了單獨的國家考古、歷史和人種學博物館。新成立的博物館館址起初設在國民宮,1940年遷到查普爾特佩克城堡,並正式改名為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國家人類學博物館新館始建於1963年2月,1964年9月完工並開館。博物館由墨西哥設計大師佩德羅·拉米雷斯·巴斯克斯領銜設計,堪稱墨西哥現代建築之典範。在外形上,設計師們將印第安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建築藝術巧妙融合,建築本身即是令人稱讚的精美藝術品。博物館石質外壁雕刻著印第安文明時期的原始圖案。一座巨大傘狀噴泉坐落於中央庭院,水從頂端傾瀉而下,形成一道道水簾,水簾中矗立一根飾有印第安圖騰的柱子,凸顯出水在古印第安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來往的人們紛紛在噴泉前駐足,或透過水流細細觀摩,或掏出相機合影留念。

在博物館內部,莊重神聖的神廟、色彩豔麗的壁畫、刻有神秘文字的碑刻、造型原始古樸的石雕等諸多考古發現,以及精密的模型、惟妙惟肖的實景再現、生動的影像、充滿科技感與現代化的虛擬現實技術,共同再現了這片古老大地上的燦爛文明。館內館外,一靜一動,一古一新,向遊客們訴說著那些或毀於戰爭、或被埋藏於地下和叢林之中的燦爛文明。

博物館還設有一個臨時展廳,專門用於展出來自外國博物館的精品文物,中國的秦始皇兵馬俑就曾在此展出。臨時展廳的開闢,表明墨西哥人在尊重自身文明的同時,也具有世界性眼光,願與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彼此借鑑、共同發展。

在這座博物館裡,人們不僅可以看到墨西哥4000年來的歷史遺蹟與考古發現,更能體會到墨西哥人對自身多種民族、多種語言、多種文化的精細梳理。從中可以看到,墨西哥人對自己祖先創造的輝煌文明感到由衷驕傲與自豪。在歷經長達300年殖民統治的歲月後,墨西哥人依然對印第安先祖的土著古代文明充滿敬意與尊重。在獨立建國後近200年發展道路的自主探索中,墨西哥人並未迷失在歐美等西方國家主導的文化潮流中,始終在歷史中尋找文化自信和身份認同。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即是這種自信和認同的縮影與體現。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2日 07 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50 字。

轉載請註明: 文明的瑰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