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居住在北京的法國藝術家蘇文(Thomas Sauvin),透過在網上搜索購買膠片的渠道,結識了一名廢品收購商小馬。
小馬倉庫裡堆積了各種材料,其中就包括數量龐大的底片。在這裡,外人可能不屑一顧的東西,蘇文卻視為寶貝,他說:“從這些普通老百姓拍攝的照片中,就能看到中國變遷的歷史。”留住這些底片,就能留住那個時代的記憶。
於是,他從小馬那裡按公斤買回底片,開始了“北京銀礦”專案。至今已經收藏了85萬張底片,從1985年到2005年間中國的民間影像,並按照不同主題或視覺經驗進行分類整理。
蘇文還專門在ins上開了一個賬號,分享“北京銀礦”專案的老照片,吸引了7萬多粉絲圍觀。
▲一次意義重大的生日
▲有點神氣地站在剛買回的電視機前
▲拍下剛吃的完麥當勞包裝紙作為留念
▲在第一次旅行的地方留下照片
在北京北五環垃圾場,蘇文陸續以每公斤28元的價格收了五十萬張廢舊底片,呈現1985-2005年中國人隱匿的日常生活。
蘇文發現那時候人們也特別喜歡爬到雕塑上面去,這樣也造成了很多有創造性的畫面。哪怕明明寫著 “禁止攀爬”。
蘇文也表示,其實能組成的系列特別多,當數量慢慢堆積起來,你會發現照片裡有一些反覆出現的場景,就好比很多室內照片背景牆上都有一張瑪莉蓮·夢露的海報一樣。
以下照片均來源於ins賬號:“北京銀礦”,侵刪。
這張照片可以說是“北京銀礦”的“鎮礦之寶”,流傳相當廣,Windows98的集體回憶。
這一張同樣也是“鎮礦”的傑作,清晰紀錄著當時婚慶娛樂的創意遊戲
當年的撲克遊戲,似乎輸了是不需要頂磚頭的。
消魂的拍照姿勢,直到今天依然不過時。
一雙黑絲美腿,讓人遐想連篇。
造型前衛獨特的滑梯
天壇的迴音壁
那時候,還是屬於喬丹的時代
充滿資訊量的合影
這眼神,這可能代表著一次驚人的實驗發現。
在這個“礦”裡,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人逐步走出國門,奔向世界的足跡腳印。
因為照片底片中含有硝酸銀,於是蘇文把這個專案命名為《北京銀礦》。但是因為膠片時代的徹底消逝,蘇文慢慢地就收不到更多舊底片了。“銀礦”和它背後代表的那個時代一樣,漸漸定格。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小孩子們長大了,年輕人有了兒女,家裡的傻瓜機也變成了卡片、單反、微單、手機……但北京銀礦裡那些鮮活的生命和張揚的面孔還依然年輕,並且會永遠年輕下去。
這或許就是這些相片的意義!
宣告:圖文來源於網路,老醯在此致謝,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