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迦納東部省一處可可種植園,農民正檢視可可生長情況。 賽 特攝(新華社發)
“世界可可之鄉”“西非黃金海岸”……位於非洲西部、幾內亞灣北岸的迦納共和國,憑藉濃郁的可可香和精美的手工織布享譽全球。
迦納是世界第二大可可出口國,年產量約85萬噸,因其品質優良而深受全球市場歡迎,常年向歐美等地區的巧克力生產商出口。統計顯示,全世界每6塊巧克力中,就有一塊來自迦納。迦納藝術家阿蒙·科泰將可可樹作為迦納的象徵之一畫在國徽上,第一位將可可豆引入迦納的迦納農業學家泰特·誇希更是被視為國家驕傲。
可可樹的種植條件十分苛刻,而迦納土壤肥沃,自然氣候適宜,雨季與可可樹生長時間相適配,是可可種植的天然溫室。每年10月至12月,可可果實逐漸成熟,種植園內一派繁忙的收穫景象。然而,單憑可可豆原材料出口,其產業附加值和經濟效益並不高。近年來,迦納引入海外企業在本土投資建廠,實現可可本土加工,提升產業附加值和經濟效益。如今,隨著非洲大陸自貿區成立,可可將為迦納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收益。
迦納的傳統手工藝聞名世界,在眾多極具特色的迦納手工藝品中,肯特布是無數遊客的必買品。肯特布是一種由手織布、絲綢和棉條製成的迦納傳統紡織品,在古代,只有國王或其他地位尊貴人士才有資格穿著肯特布;而在現代迦納,肯特布雖然不再限於特定人群,但因其純手工製作、工藝複雜,故價格不菲。或是雙色相間的方格,或是多種色彩搭配的三角形交替出現,肯特布上的圖案千變萬化,令人眼花繚亂。有文獻記載,肯特布有上百種圖案設計,每一種圖案都有自己的名字或故事,或與歷史事件相關,或由歷史上的酋長等命名。不同顏色也有著不同的象徵,黑色代表成熟、藍色代表和平、綠色代表成長……技藝高超的織布工還會在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字與符號,為肯特布賦予了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