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9.6,2 集封神的《中國奇譚》好看在哪?
最近,一部國產動畫如同黑馬,殺入了微博熱搜和豆瓣熱播。
它就是《中國奇譚》,讓人想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經典動畫電影《天書奇譚》。
《中國奇譚》正是由上美廠和 B 站聯合出品的動畫作品集,由 8 個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故事組成,目前開播 2 集,2500 多萬播放量,豆瓣約 4.9 萬人打出 9.6 分。
在國產動畫界,上美廠的藝術成就之高、風格之獨特不必多說,但因為時代變遷和人才斷層,它陷入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窘境。
《中國奇譚》一出,那個童年回憶裡的上美廠,終於回來了嗎?
注:下文涉及劇透哦!
妖怪故事集,「國產愛宕機」《中國奇譚》的主題是妖怪,妖怪在傳統文化裡的含義豐富,不一定只是凶神惡煞、奇形怪狀的形象,它代表著反常、未知,與人類相處、對抗,也可能就是人類的另一面。
創作者們在大框架下寫半命題作文,8 個故事風格和核心各不相同。因為《愛,死亡和機器人》也是由故事獨立、型別多樣的短篇動畫組成,所以有人稱《中國奇譚》為「國產愛宕機」。
《中國奇譚》每週日 10 點在 B 站更新一集,目前只更新了 2 集。
先來看看第 1 集《小妖怪的夏天》。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將視野放得很低,在西遊記的背景裡講普通小妖怪的故事,處處不提人,卻處處都有人類社會的既視感。
主角野豬妖是一座小山頭裡的底層妖怪,大王和其他妖怪一樣,將唐僧肉視為終極夢想,聽說唐僧師徒將在幾天後經過此地,便讓手下們準備兵器、大鍋、食材等,表現有功的還能喝上一口湯。
可惜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這個小山頭將職場最糟糕的模樣展露無疑——
論資排輩的現象嚴重,等級不夠高的妖怪,便不配給大王擦盔甲。
野豬妖靈機一動,拔了烏鴉怪的毛,讓弓箭的準頭更好,直屬上司熊教頭卻指責「你在教我做事」,對上唯唯諾諾、對下凶神惡煞、平時喝酒猜拳的中層領導形象活靈活現。
烏鴉怪禿完了,野豬妖也跟著禿了,它的鬃毛被牛頭怪拿來擦鍋,兩隻妖怪是一同「背鍋」的難兄難弟。
本來說好唐僧肉用鍋燉,小妖怪們還能喝上湯,結果被大王改成了烤著吃,需要從頭採集兩千斤山胡桃木,累死累活攢下的柴火被狼老大一個妖法燒了,精力和時間付諸東流。
朝令夕改、媚上欺下、不切實際,怎麼可能做成事呢?這注定是一場失敗的圍捕,妖怪們準備得熱火朝天,好像唐僧肉已經是大王的囊中之物,其實小山頭連九九八十一難都算不上,八戒的釘耙就足夠蕩平,他們只是坐井觀天的無名小卒。
▲ 英文譯名是 Nobody.
「無名小卒」的主題貫穿全篇,最終野豬妖向師徒四人報信,讓他們小心埋伏,卻被一棍子打暈在了地上,好在結局很快反轉,野豬妖沒有死,這只是孫悟空的障眼法,孫悟空還將野豬妖拉了起來,送了它三根保命毫毛。
孫悟空從頭到尾沒有露臉,戲份也很少,卻讓人覺得,大聖就是那個大聖。大人物們始終面目模糊,也暗示了野豬妖身處底層、只能仰望和想象高層的處境。
雖然有人說野豬妖被打死更好,諷刺意味更濃,但沒被打死的結局,才能體現齊天大聖「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更別說孫悟空火眼金睛、五感敏銳,不應該聽不清野豬妖的喊話。
如果說《小妖怪的夏天》是結構工整、細節精緻的現實主義故事,第 2 集《鵝鵝鵝》則是留白又寫意,奇幻又詭譎,被總導演陳廖宇稱為「個體特色最突出的一個短片」。
《鵝鵝鵝》改編自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散文《陽羨書生》,簡單敘述它的主要情節便是這樣:
貨郎為了送 2 只鵝上了鵝山,偶遇一條腿瘸了的狐狸公子,狐狸公子邀請貨郎喝酒,從嘴裡吐出它的心上人兔妖,在狐狸公子睡去後,兔妖又吐出了野豬妖,野豬妖再吐出了鵝妖,鵝妖竟讓貨郎動了心。心上人亦有心上人,層層巢狀又互不知曉,最後一切歸於狐狸公子的嘴中。
這個幻中出幻、輾轉相生的故事,究竟有什麼內涵?導演並沒有給出標準答案,「人心多變」是原著故事的基本框架,其實自覺說得通的主題都可以,有人說是自我與本我,有人看出了慾壑難填和患得患失,有人感嘆身在籠中不自知,這正是留白的妙處所在。
南北朝志怪小說本就是這樣的特點,簡約地講述一個故事,不做評判,也不描繪心理,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就像最後鵝妖消失,耳墜在貨郎手裡化作飛鳥,飄散在崇山峻嶺間,茫茫然而不可尋,惆悵之餘有「飛鳥相與還」的釋然。
《鵝鵝鵝》時刻變換的大小關係也很有意思,一邊是狐狸公子藏身鵝籠,心上人置於心腹,另一邊是貨郎醉酒後頭變得比山還大,狐狸公子齜牙咧嘴佔據整個螢幕,似乎貨郎進入的鵝山不大,揹著的鵝籠不小。
這讓人聯想到莊子的《逍遙遊》,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學鳩等小動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或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都有所待而不自由,似乎又可以是主題的一種解讀。
動畫裡還有一個有趣的設定,《鵝鵝鵝》本身是默片,用了第二人稱的字幕推進情節,讓觀眾代入貨郎的視角,似乎我們就是故事裡的主人公,強化了全程的情感體驗。
不管是故事還是意境,《鵝鵝鵝》都值得琢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你我的不同理解之中,便可見到眾生相。
本土味道的審美,幾代人的爺青回除了故事核心之外,《中國奇譚》的美術風格和製作手法也值得關注,形式和內容本就相伴相生。
《小妖怪的夏天》的背景是水墨融合光影的風格,借鑑了中國潑墨和青綠山水的意蘊,導演於水還在知乎介紹了幾個比較難畫的鏡頭。
牛頭怪抓著野豬妖刷鍋的鏡頭涉及到較大的透視,野豬妖被摩擦時的形變和表情、牛胳膊和手的結構在運動中的轉化都難度不低。
唐僧師徒四人正面走來的慢動作畫面也不容易,一方面,慢動作在二維動畫中比較難畫,另一方面,在看不到表情的情況下,只能透過剪影和動作本身表現師徒四人的性格。
還有一處是高潮戲裡流暢的狼妖變身,這是一幀一幀手繪出水墨的風格感,工作量非常龐大。
《小妖怪的夏天》的配音和配樂也很考究,比如在野豬妖向著孫悟空跑去時,喊第二句話的時候沒有出聲,有一種聲音上的留白,同時凸顯了背景音樂人聲演唱的震撼感覺。
《鵝鵝鵝》獨特的視聽語言更是令人過目不忘。
內容改編自志怪小說的它,美術風格也向志怪小說靠攏,像水墨也像沙畫,黑白灰加上鮮明的紅,既詭異又靈動,黑眼圈濃重的人物形象則是哥特式美學的展現。
特別是狐狸公子,有些像是戲曲的俊扮,丹堊粉黛,鬢邊簪花,變臉略顯驚悚,醉酒時又不失可愛。
審美高階的背後是苦工,《鵝鵝鵝》用了最細化的素描式的畫法,還原了早期電影膠片的效果。導演胡睿表示,這種風格動起來沒有竅門,只能一幀一幀手繪上色,「你只能看,有的時候很好,有的時候讓你絕望到不行」。
根據《中國奇譚》的 PV 和預告,接下來還有各種不同美術風格和製作手法的動畫,既有傳統的二維、剪紙、偶定格動畫,又有 CG、三渲二的現代技術。
某種程度上,《中國奇譚》的大膽探索,繼承了上美廠的作風。
上美廠首任廠長特偉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眾多前輩藝術家秉承了這一創作理念,嘗試了各種藝術形式,比如借鑑戲曲的《驕傲的將軍》、彩色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手繪二維動畫《大鬧天宮》、木偶動畫《阿凡提的故事》…….
國產動畫界有「中國學派」一稱,它是享譽國際的動畫流派,指的便是「發軔於 20 世紀 50 年代,成熟於 60 年代,收穫於七八十年代的一批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動畫作品」,令宮崎駿、高畑勳等日本動畫人歎為觀止。
換句話說,中國學派就是我們小時候守著電視機看的動畫作品。如今《中國奇譚》又有了一些當年的影子,讓人覺得這就是國人講的中國故事。
傳承與創新,傳統與現代根據上美影粉絲後援會,上美廠是《中國奇譚》的出品方,各個故事由各個工作室製作,上美廠也有參與並且進行檢修,所以《中國奇譚》可以說是上美廠和多廠合作的一個成果。
雖然這次上美廠更像是一個把關者,但《中國奇譚》在短時間內引起轟動,依然離不開上美廠這塊「金字招牌」。
談到國產動畫,我們難以忘懷那輝煌的過去。1957 年正式成立的上美廠,創作了《雪孩子》《大鬧天宮》《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 500 多部伴隨了幾代中國人的作品。
可惜 80 年代之後,動畫市場風向迅速轉變,因為時代的發展和人才的斷層,曾經輝煌的上美廠逐漸走向沒落,甚至被質疑吃老本,再沒有經典之作。
其實近年來,優秀的國產動畫也有不少。
動畫電影《羅小黑戰記》同樣探討了妖和人的關係;《一人之下》紮根本土的玄學土壤,設定了有趣的作戰體系;《霧山五行》水墨畫風獨樹一幟,打戲流暢絢麗,又有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立足傳統又融入現代。
《中國奇譚》最打動我的一點,也是國產動畫的傳承和創新。
《鵝鵝鵝》導演胡睿是上美廠的粉絲,特別喜歡《驕傲的將軍》《天書奇譚》等作品,甚至自稱《鵝鵝鵝》可以算作《天書奇譚》的同人作品,又謙虛地補充兩者還有云泥之別。
《鵝鵝鵝》裡瘸腿的狐狸公子,便是胡睿夾帶的私貨,他用這個形象致敬了《天書奇譚》的瘸腿狐狸阿拐。原著裡瘸腿公子並未說是狐狸模樣,也沒有吃鵝,但阿拐就是愛吃燒雞,狐狸公子也就吃掉了鵝,平添了幾分妖氣。
《鵝鵝鵝》的故事本身也做了現代的改編。原著裡的貨郎是一個旁觀者,看到被吐出來的心上人們,他只是一次次說「善」,而在動畫裡,貨郎成為了一個參與者,和最後出現的鵝姑娘有了情感交流。
貨郎成為了套娃的一環,狐狸公子與貨郎分別時還露出了一抹笑容,似乎對發生過的一切瞭如指掌。當故事用第二人稱講述時,我們便也隨著貨郎有了悵然若失的感覺。
胡睿還在採訪中提到,本來想用女中音的畫外音旁白,最終選擇了簡單的字幕形式。這些字幕就像是打遊戲時出現的任務指引,特別符合當代青年觀眾的基本生活經驗,也就沒有必要再用多餘的表達。
《小妖怪的夏天》導演於水同樣在幕後特輯說到,在這個片子裡最難的是,怎麼既能體現中國的美學風格,同時又能做到當代年輕人喜歡的調性,探討的其實也是如何傳承和創新。
在傳承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得到很多細節,比如牛頭怪抓著野豬妖擦鍋時冒的煙,畫法借鑑了小時候的連環畫,但讓這種煙動起來繪製量太大,所以導演只在這場戲裡用了一下。
創新之處則更加明顯,導演在國人耳熟能詳的《西遊記》背景裡,探討了普通妖怪的命運,也用妖界的職場關係對映當下。如果妖界有知乎,野豬妖應該寫一篇「在《西遊記》裡做一隻普通妖怪是什麼樣的體驗」。
另外,囑託孩子多喝水的野豬媽媽,如同子女打拼在外、逢年過節碎碎唸的父母,讓故事多了溫情;「你在教我做事」「擦了半天就這」等臺詞則很有網感,十分貼近時代。
目前我們看到的 2 個作品,既有上美廠的民族風格,又帶著當代的氣質,在現在的國產動畫裡令人耳目一新。
《中國奇譚》總共只有 8 集,這種單元短片集的形式更像是一種探索,還沒有體系化,不如網飛成熟,貿貿然說國產動畫崛起並不合適,但看到突破就是值得慶祝的事,只希望國產動畫的驚喜不是曇花一現,而是像流水一般,爭的是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