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浪花
文/段翠蘭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的青海省,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甘肅,一路曲折,奔騰東流,注入渤海。
黃河奔流,見證和訴說著中華民族的興衰榮昌。它多次改道,造就了廣袤壯美的黃土大地。傳說中的大禹治水,九州的劃分,象徵著國家最高權力的九鼎鑄造地,絕大部分都在它流經的地域。塗山氏女嬌懷念禹的中國第一首情詩“候人兮猗”,就誕生於此。這裡還凝聚了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風”、“雅”、“頌”、“賦”、“比”、“興”至今仍是文學愛好者的必修課程。
在蘭州附近,黃河向北流去,形成“幾”字形大彎,把黃土高原的大量泥沙衝入河床,清澈的河水變成黃色。到革命聖地延安和山西省交界處的吉縣,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黃河壺口大瀑布。自古就有“源出崑崙衍大流,玉門九轉一壺收”的描頌。它如獅吼,似驚雷。1939年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譜曲的《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就創作於萬馬奔騰,洶湧澎湃的壺口。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徵。喚起民眾用血肉築成新的長城,趕走了東洋,消滅了匪幫黑幫,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五千年黃土風雲俱在情懷,八萬頃汾河煙雨皆入詩魂。黃河和它的支流汾河組成的河網,把三晉大地衝刷成千溝萬壑景象。這裡承載著厚重的燦爛文明。大同雲崗石窟,記載著北魏馮太后、孝文帝的宏才大略。北嶽衡山、懸空寺、應縣木塔、晉祠、五臺山,陳述著佛道融合的悠遠歷史。介丘山上,介子推割肉奉主,而不受晉文公的封賞,終被燒死在柳綿山上的故事,至今家喻戶曉。“割肉奉主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的血書,表達了他的高風亮節,為世人動容。逐漸形成清明節,成為人們祭賢、祭烈、祭祖的節日。
“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山西省洪洞縣,每年都有數以億計的人尋根問祖。山西運城不僅是“武聖”關羽的故鄉,又是“鹽運之城”。伯樂相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的“鹽馬古道”上,千百年來成為愛才、惜才、薦才的專用語。
黃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和另一條支流涇河,橫穿三秦大地,形成遼闊富饒的關中平原,被稱為最早的“天府之國”。“祖功澤百世,宗德潤千秋”,“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就長眠在這塊沃土之上。軒轅祭典,穆穆傳承,炎黃子孫,四海歸宗。每年清明節,陝西省政府祭典,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遠及港澳臺、海外華僑,都懷著崇敬的心情來黃帝陵參祭。彰顯出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和愛國主義情懷。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西安這座古老城市,從西周至隋唐,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建都。秦始皇的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享譽中外。這裡有過漢武帝拓疆擴土,張騫通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壯舉,更有四方來朝,八方進貢的盛唐輝煌。唐朝的詩歌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詩仙”、“詩聖”、“詩佛”、“詩傑”、“詩魔”的詩篇仍在我們心中流淌,成為我們最好的精神食糧。中國有句古話: “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陝西厚土埋皇上”。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隨便一鍁,就有可能發現秦磚漢瓦,它向人們述說著古老的歷史文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黃河流經中原腹地,接納了渭河和涇河,形成了《關雎》的故鄉。這裡水草豐茂,農業發達,交通便利。周文王迎娶文母太似的故事流傳至今。
“洛陽家家學胡樂”,“萬里羌人盡漢歌”。始鑿於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南遷時期的龍門石窟,見證著我國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歷史壯舉。
“伏羲禮讚,三皇為先,肇啟炎黃,世代綿延”。稱“伏羲故都”、“天下第一陵”的太昊伏羲陵就坐落在河南省淮陽縣,人文初祖,萬代流長。
安陽殷墟的考古發現見證著商朝的發展脈絡,《玄鳥》《殷武》吟唱著“武丁中興”的盛世。
洛陽也是十三朝故都,記載著從夏到後晉二千多年的歷史。比西安還要久遠,成為研究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西晉文學家左思的《三都賦》,歷時十年寫成。“洛陽紙貴”一千多年來成為人們對美好文章的褒獎詞。
開封有“七朝都會”之稱,是大宋王朝的都城。“黃花遍圃中,汴菊編劇最有名”,被稱為中國的菊城。輝煌的宋詞,是一個歷史符號,是中華民族一顆璀璨的明珠。王安石、蘇軾、歐陽修、辛棄疾、陸游、李清照的名字至今閃爍著藝術思想的光輝。張澤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圖》,寫盡了北宋王朝的繁華,在世界畫壇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商丘的應天書院,嵩山的嵩陽書院,仍然閃爍著文明思想的火花。
黃河流入山東沃野,首先經過我們的家鄉曹州。古曹州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東依泰山,西至太行,襟帶菏濟,魯宋家邦,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裡是華胥氏孕育伏羲的故土,是堯帝的家鄉,曾留下了舜耕歷山、漁獵雷澤的足跡;是莊周講學,留下《南華經》、《逍遙篇》的所在地。伊尹、吳起、王禹偁,都閃爍著歷史的光點。兵聖孫臏故土在此,水滸文化發祥於此,素有牡丹之鄉、戲曲之鄉、武術之鄉的美譽。這就是齊魯大地。其歷史文化影響著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程序。公元前1052年,姜子牙封齊。被後人稱“聖人之師”、“華夏第一相”的管仲,不僅第一個把齊桓公推向霸主地位,而且創辦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官學“稷下學宮”,開啟了中國文化教育的先河。他比孔子“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還早100多年。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魯。因此,“魯國祖廟”周公廟座落在曲阜。“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旦為周朝的締造和發展制定一整套完備的周禮。直到現在,史書祥記,詩詞吟唱,被推崇為“元聖”,周公廟也稱為“元聖廟”。 公元前551年,孔子誕生。他一生辦學,著書,周遊列國,整理大量的文獻,如《詩》、《書》、《禮》、《樂》、《春秋》、《論語》等,創立了儒家學說。被尊奉為“大成至聖先師”。後由孟子繼承和發揚了他的學說,被稱為“亞聖”。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提高到更高的地位。儒家思想文化在中華大地上一直延續了二千多年,至今仍是我們的修身課程。
“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海天之懷,華夏之魂”。巍巍泰山,雖只有1500多米高,承載的歷史文化卻厚重深遠。從孔子登泰山,秦始皇祭泰山起,歷代王朝都要到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一感天公之恩,二報大地之功。再加上歷代文人騷客多會於此,僅留下的碑刻就有500多座,摩崖石刻800多處,是人們頂禮膜拜的地方。泰山也稱“聖山”、“神山”、“五嶽之首”、“泰山獨尊”。 “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濟南(古稱齊州)自古以來就是風景勝地。家家泉水,戶戶垂柳,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泉、漱玉泉,七十二泉齊匯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寫出了大明湖的絕妙。“禪鍾隱隱清心路,紫氣徐徐淨世寰”。千佛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蒼松,檜柏,古道通幽。萬佛洞、軒轅廟、舜王廟、魯班廟、興國禪寺、文昌閣,星羅棋佈,是人們修身,悟心,養性養生的最佳去處。
“把酒為君歌,濟南名士多”。名將秦瓊,賢相房玄齡,協助李世民開創了大唐基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曾任齊州三年,業績頗豐。他奠定了濟南作為“齊魯首邑”的地位。他推行新法,治理地方,十分重視齊州泉水的保護和建設,疏通七十二泉,清淤大明湖。大明湖東北角的“北水門”至今仍有效調節著濟南市的水位,保持著大明湖水位的平衡。他修整的百花堤(曾堤),構築的七橋風月,橋如玉帶,碧水盪漾,畫舫穿梭,遊人如織,美景堪比杭州的蘇堤。稼軒祠記述著辛棄疾金戈鐵馬、抗金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鐵公祠鐵鉉彰顯著他為官的清政廉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為後人留下了華篇章章。她的《聲聲慢》詞被改編成電子畫屏,在悠然樓展示,把人們帶到亦詩亦畫的藝術殿堂。就連“康乾盛世”的康熙、乾隆,也在濟南留下多處墨寶和風流雅事。
黃河穿越濟南北面的百年老橋---濼口大鐵橋,繼續向東流去,在山東萊州灣入海。從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沉入渤海。每年以三萬畝的速度增加陸地,從而誕生了一座新的城市---東營市。廣闊的原始生態溼地,遍地潔白的蘆花雪海,灘柳隨風搖曳,成群的白鸛等珍禽或振翅高飛,或蘆蕩棲息。呈現出原始的蒼涼美,和諧美,自然美。“磕頭蟲”遍佈。滾滾石油流向全國,支撐著我國的工、農、科技、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
道德經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您從世界屋脊而來,千曲萬折,奔騰於高山峻嶺,深壑峽谷,荒涼沙漠,蒼茫高原,廣袤平原,矢志不渝,行程5400多公里,最後歸於地平線以下,融入大海。坦蕩無悔,平靜而入,卻得到了無窮的力量,經久洶湧澎湃! 黃河,壯美悠遠的黃河!您一路浪花飛濺,造就了中華民族,譜寫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我懷著虔誠之心,採擷您歷史浪花幾朵,以慰藉我空虛的心靈。並把它奉獻給親愛的朋友,與大家共賞。
作者簡介
段翠蘭,1944年生人,大專學歷,從事教育30餘年,現退休多年。平時愛好文學,愛寫點文章。曾在國際老年大學線上比賽中獲獎。
編輯:馬學民
壹點號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