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如畫 綠水青山見證鄉村蝶變

美麗如畫 綠水青山見證鄉村蝶變

如今來到巴南區二聖鎮天坪山,正是“二聖梨”掛果的季節,站在山上望去,漫山遍野的梨樹從一個山頭延綿至另一個山頭。花卉園裡,遊客在盛開的繡球花旁拍照留念。清風徐來,湖面微波盪漾,美麗的山鄉,如同畫卷一般緩緩展開。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役,用實際行動保障農村貧困地區人口的生存、發展權利。同時,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權利。近日,由中宣部組織的第三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實施成果採訪團走進重慶。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新社、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農民日報等10多家媒體的記者走進巴南區、武隆區,探尋重慶人民努力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動人故事。

一個村支書的承諾

美麗如畫 綠水青山見證鄉村蝶變

巴南區二聖鎮集體村位於二聖鎮天坪山,海拔450米-570米。多年前,這裡僅有一條上山的土路,村民到場鎮上買東西,來回得三四個小時。山高路遠,制約了鄉村的發展。“天近坪,霧沉沉,爬坡上坎累死人,好女不嫁天坪人”的順口溜正是對當時貧窮面貌的寫照。

近年來,集體村始終圍繞“農業穩村、旅遊興村、生態強村”的發展思路,著力推動農業現代化、農民職業化和農村社群化,全力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文明、人文和諧”的新農村奮進。

58歲的集體村黨委書記鄭孝前年輕時,由於老家太窮,從部隊退役後就在外打拼,慢慢成為了一家水泥廠的銷售骨幹。2007年,回村過節時,村民找到他,要他幫忙將家鄉的梨子推銷出去。“你賣水泥都這麼厲害,賣家鄉的梨就更沒問題了!”

鄭孝前說,當時他很猶豫,家人也反對。但鎮黨委負責人和鄉親們都找到他,他最後決定,回村發展。2017年年底,鄭孝前全票當選村委會主任,他當時就向大家承諾,一定想辦法讓梨樹成為村民的“搖錢樹”。

天坪山上的梨子,皮薄、肉嫩、汁多、甜度適中,口感很好,但卻鮮為人知。“辦個梨花節吧!”在鎮裡和村上,鄭孝前提出這個大膽的想法。那時,二聖還沒有辦農業節會的先例。不光是村民,就連鎮上很多幹部都覺得這個想法有點天真。但鄭孝前沒有放棄,他向鎮黨委主要負責人提交了自己的詳細方案,獲得支援。

2008年春天,集體村第一屆梨花節隆重開幕,各方遊客來了1.2萬餘人。幾個月後,梨園碩果累累,村裡又辦了一場採果節,場面更加火爆。這一年,天坪山梨就賣到了每公斤3元,價格比前一年翻了一番。

透過發展產業、整治人居環境、改善交通出行,實現了群眾富、農村美、交通暢,鄉村全面振興。發展“梨、花、茶”三大特色產業,到2020年,集體村擁有資產1635萬,年經濟收入26萬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5000元增加到3萬元,全村2/3農民家庭有小汽車,常年在村就業務農的村民從1000人增加到1800人,佔全村總人口80%。集體村相繼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現代生態農業創新示範基地”“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級鄉村治理示範村”“重慶市鄉村振興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如今,鄭孝前已經58歲了,他絲毫沒有退休的打算。“我又向大家許下了一個承諾,就是讓這裡成為重慶近郊最大的花園、果園。”

“法治大院”妝點山村

美麗如畫 綠水青山見證鄉村蝶變

武隆區後坪鄉曾經因偏遠避塞,被列入重慶市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讓這裡413戶建卡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全面脫貧,貧困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2900元,2020年後坪鄉天池苗寨成為全國向世界展示中國脫貧攻堅成效的考察點。

村民房屋破舊、衛生習慣差、經濟收入低……當地政府採取政府扶持+集體經濟分紅+幹部幫扶的發展思路,一邊幫助村民改危房、改豬圈、改習慣,一邊開院壩會,聽民意、集民智、匯民心,帶他們一起奔小康。短短几年時間,後坪鄉的村容村貌、衛生情況和農民群眾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以前一走進院子,就能聞到豬圈的臭味,每逢下雨,大家出門都要踏一腳泥……各家各戶也都是老房子。”60多歲的村民秦光美不僅是軍嫂,也是後坪鄉白石村“菜地灣大院”的院主。這個大院一共有13戶,20多名住戶,這樣的院落在當地叫“法治大院”。

如今白石村已經建成了16個這樣的“法治大院”。記者瞭解到,“法治大院”只是一個統稱,無論從命名,到建設院落的標識,都可以結合風土人情。例如,叫“法德大院”或是“善治大院”,只要內涵一致,都可彰顯地方特色。

美麗如畫 綠水青山見證鄉村蝶變

每個“大院”有自己的獨特標識,在進入大院的路口、井邊,就地取材砌成風貌文化標誌牆、鋼筋柴火字等各具特色的形式,標識出該法治大院的名字,強化大院的文化傳承。每個院壩還制定了各具特色的院約或院訓,這些院訓朗朗上口、言簡意賅、主題突出、利於傳頌。同時,選擇一個本院生產生活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突破口和切入點,由院主領頭,如產業發展、飲水工程、人居環境等,政府的投入和支援要與大院自治有機結合起來,自治程度高、群眾意願強的優先支援,形成示範,逐個突破,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隨著“大院”越來越多,“法治”的思想也在村民們心中紮根,同時“大院”也把山村妝點得越來越漂亮。

為發展鄉村旅遊,後坪鄉天池苗寨透過環境治理會自我號召、自我組織、自我執行,出臺《公約十條》。武隆區喀斯特旅遊集團公司以300萬元現金入股苗情鄉村旅遊股份合作社,44戶農戶以“田、地、林、房”10年經營權折資合股聯營,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採取“固定分紅+收益分紅”方式共同打造天池苗寨,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如今,天池苗寨鄉村旅遊示範點成為遊客“打卡”的網紅景點。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譚遙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35 字。

轉載請註明: 美麗如畫 綠水青山見證鄉村蝶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