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有片地區旅遊熱度沒有河西走廊高漲,知名度似乎也不高,當地百姓去西安遊玩的頻率甚至比省會蘭州還要高。
但只有真正走進這片黃土高原才會知道,這裡歷史底蘊的深厚可以追溯至上古時期,這裡就是隴東地區。
城市中悠閒自在的痕跡或許已越來越淡,在“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的鄉村裡卻能尋得一片悠然自得。
寧縣是有著數千年文明史的古郡名邑。周先祖公劉在此拓荒務農,開創基業,屬周族發祥地。平王東遷後,義渠族建立郡國,定都城西廟咀坪,長達500多年。
距離寧縣縣城18.3公里外,瓦斜鄉永吉村足夠驚豔。
位於永吉村南咀組的義渠百花園,規劃佔地1000畝,是投資1.3億的在建鄉村民俗旅遊專案。
2016年納入甘肅省健康旅遊發展專案庫,也是重點精準扶貧旅遊專案,將帶動永吉村貧困戶脫貧致富。
春季芝櫻花海、夏季玫瑰伊甸園、秋季粉黛亂子草花海為主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鄉村百花旅遊園,園內建成義渠民俗文化館、風情燒烤園、民宿度假木屋群和慶陽最大戶外婚紗攝影基地。
園內的芝櫻花海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二度綻放魅力,國慶出遊的朋友們別錯過這個機會!
緊靠山溝的義渠百花園如遇上雨水,雨後清晨便會有重重霧氣,大霧之下的田園花叢猶如仙境,這是屬於大自然的清晨,天亮即可入園!
不可辜負的胃
別看寧縣面積不大,美食多得令人眼花繚亂。
土暖鍋
國慶天氣轉涼,土暖鍋必須安排上。土暖鍋是隴東地區民間的一道煲仔菜餚,在寧縣,它既是當家菜,也稱地方小吃,雞湯或自行調製的肉湯,加入花椒、姜粉、鹽、紅辣椒等熬煮,之後再加進粉條、雞肉塊、酥肉、豆腐、蘑菇、木耳、黃花菜、蘿蔔片、等,盛入中心帶煙囪、下端有火膛的銅質或砂制火鍋內,煨以木炭火,邊煮邊吃最適合秋天。
豬灌腸
“豬腸蕎麵灌成排,蔥蒜翻炒客就來。”說的是一種叫豬灌腸的寧縣特色小吃。寧縣東區的豬灌腸在整個隴東地區都聞名遐邇,那裡蒸制的豬灌腸蒸得軟硬適中,味道醇香,翻炒不易碎,吃起來別有風味。
爐齒饃
造型奇特、形狀酷似爐齒,製作工藝考究,寧縣爐齒饃的製作歷史可以遠溯於周代。油酥鹹香的味道吃過就再也走不出記憶。
菜面
菜面是流行於寧縣廣大地區一種特色麵食,因其麵條用蔬菜揉和而成,且顏色為綠色,所以稱之為“菜面”。製作菜面的步驟簡單,製作前先將鮮嫩的菠菜或苜蓿下鍋煮熟,再在和麵時,放入熟蔬菜,進行攪拌,揉成均勻的菜麵糰,最後擀成麵條或搓成條狀,煮熟配以佐料食用,別具風味。
0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鄭家溝村地處涇川縣汭豐鎮,屬涇崇兩縣交界處,距涇川縣城僅12公里。
汭豐以汭豐渠而得名,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西行,曾在此拴馬歇息、開壇弘法;開國元勳宋任窮、羅炳輝等率部駐紮,紅二十五軍在此浴血奮戰,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長眠於此,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漫步鄉間小路,依稀可見窯洞、土坯房等原生態民居,散發著濃濃的“鄉愁”。這裡地處黃土高原秦隴交界處,居絲路要衝,是西出長安通往西域第一重鎮,因而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少不了的美食
罐罐蒸饃
罐罐蒸饃,普天下唯涇川才有。蒸饃熟後形如小罐,靠的是城郊四五個村的井水,用別處的水卻無論如何努力也不能成功。外地如要引此專利,除非將涇川的水、涇川的土、涇川的溫度、溼度一併引了去。
火燒子
走在涇川的大街小巷,忽聞蔥花極荃之味充滿時空,人們圍成一圈,密密層層,這便是看打火燒子。臨街的鋪面門外,架子上支著大鏊,碗大的石炭火紅得發黃,案子上,大油成桶狀,蔥花一篩子,調料一字擺開,一個火燒子擦一把油,包兩把蔥花,沒有大蔥是萬萬做不成的。
涇川擀麵皮
擀麵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的特點,是西北最具民族風味的食品之一。
涇川王母酥
“千年氣接文孫駕,萬里雲開王母宮”,王母酥因王母宮而得名,為涇川特有名小吃。 “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王母酥香醇美味、鬆軟細膩。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和八月十五前後,頗有一餅難求之虞。看遍高樓的都市人,需要一場屬於自己的鄉村旅行,田間花朵的清香,樸實農人的邀請,疲倦心靈的舒緩,這就是鄉村旅行為沉陷焦慮的都市人送去的最治癒禮物。
文章來源:微遊甘肅
文字 | 微遊甘肅綜合圖片 | 網路、圖蟲創意編輯 | 海妹稽核 | Kyr121121、柯露德、第一千零一人、蓮心不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