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苦禪禽鳥作品欣賞

由 撒宏才 釋出於 休閒

  李苦禪(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原名英傑,改名英,字超三、勵公,山東高唐人,1916年入山東聊城省立二中,從國畫家孫佔群習畫,首先學畫荷花。

  1922年考入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西畫系,靠夜間拉人力車維持生計。同學林一盡眼見李苦禪的困苦,贈李苦禪“苦禪”二字。“苦”取自佛門四諦之第一字,“禪”乃李苦禪擅長之大寫意畫。李苦禪欣然接受。1923年拜齊白石為師學習繪畫。

  李苦禪曾任杭州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擅畫花鳥和鷹,為我國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宗師。李苦禪繪畫選材獨特, 經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鸕鷀以及雄鷹等為題材作畫。

  李苦禪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氣勢磅礴,形象鮮明的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範。李苦禪用自己審美觀點和表現手法,創造出許多藝術形象。李苦禪畫花鳥,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不是對自然物象客觀的描摹,是凝練後創造。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自然含蓄中蘊含陽剛之氣。李苦禪的畫幅越大越能自由揮灑。李苦禪晚年的作品達到了“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

  1,《般若心經》

  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2,《妙法蓮華經》

  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分為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基爾基特)和新疆體系。尼泊爾體系版本約為11世紀後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種校訂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用珂羅版彩色複製出版了由尼泊爾傳入、珍藏於西藏薩迦寺的法華經。

  3,《楞嚴經》

  《楞嚴經》是北傳佛教中的一部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典。在另外一部晚期出現的北傳經典《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

  4,《心經》

  這部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也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廣知最流行的佛教經典(美國漢梵佛經譯者PINE 2004)。英國佛經譯者Edward Conze (2000)認為這篇經書屬於般若波羅蜜教派發展四階段的第三階段時期著作。另一方面,同為該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羅蜜心經》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對大乘佛教的發展影響深遠。

  5,《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原是《妙法蓮華經》裡的一經品,由於觀世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經文從漢文譯本內抽出來,成為便於受持讀誦的單行經品本。經文的原本,在漢文譯本如晉竺法護的《正法華經》、姚秦鳩摩羅什法師的《妙法蓮華經》等中,此品全都是長行品。

  1,《般若心經》

  原是《妙法蓮華經》裡的一經品,由於觀世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經文從漢文譯本內抽出來,成為便於受持讀誦的單行經品本。經文的原本,在漢文譯本如晉竺法護的《正法華經》、姚秦鳩摩羅什法師的《妙法蓮華經》等中,此品全都是長行品

  李苦禪的書法與畫互為表裡,相得益彰。推崇“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李苦禪認為,中國寫意畫是寫出來的,西洋畫是畫出來的,在這方面,中國比西方高出一籌。這表現在“融結果美”與“手段美”於一體,“融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於一體的變革。而書法與繪畫相結合恰是這一變革的契機與關鍵。李苦禪說:“不懂書法藝術,不練書法,就不懂大寫意和寫意美學”。因而李苦禪在中國書法藝術之“畫家字”方面獨樹一幟。李苦禪在數十年覓碑訪帖之中自成樸雅、渾厚、風神、婉轉的行草藝術。

  作為中國當代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李苦禪將西方雕刻、繪畫方法、繪畫精神融入國畫教學。利用西方寫實造像的理念去觀察物件,潛心探索中國大寫意藝術。 率先將京戲作為“傳統美學與文化藝術之綜合”引進美術教學之中。李苦禪律己與教學主張:具備廣博的學識修養、不可胸無點墨。李苦禪認為單一的畫畫是小道!比畫畫更高的還有書法,書法之上有詩文,再上一層是音樂,最高層次是先哲的哲理,也就是大道。

  注:本文來源於中國美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畫廊

  一號

  敬請

  關注

  成功

  文化

  Tips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