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古村探秘遊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龍道村

由 司徒元基 釋出於 休閒

走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龍道古村

在鐘山縣有一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龍道村,早就聽聞這個小村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可以從中窺見清朝嶺南社會的眾多縮影。小編只是在電視和網路上見過,沒有親自去過。身為新媒體的小編有義務給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分享鐘山人文景觀和趣事。今天終於有幸走進龍道古村落一探究竟,話不多說,快跟上小編的步伐一起感受古村落濃濃的文化氛圍......

龍道村

龍道村位於鐘山縣回龍鎮,距縣城約15公里,目前村寨常住人口有1260人該村初建於宋,依嶺而建,前塘後嶺,很有氣勢,有清至民國古建築近60多座,集中古民居50多座,炮樓6座,門樓7座,書院、祖廟、寨主各1座。該村古宅連遍,戶戶相通,炮樓聳立,拾階而入,如探古堡。

龍道村給人剛進村就是一個寧靜祥和的景象,若不是村中夾雜著三三兩兩的現代水泥樓,小編彷彿已置身於那個年代久遠的村落。

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明清時期的建築,青磚烏瓦,古香古色,古民居依嶺而建,背山面田,背風向陽,村前魚塘環繞,村後群山連綿。有嶺南眾多村落中的小家碧玉,“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特點。魚塘的東面和南面有長長的涼亭供遊客休息,古老的民居被群山懷抱,倒顯得一片祥和。

亭閣廊道,老老少少的村民們在廊道的椅子上悠閒地坐著打牌或閒聊著...

炮樓聳立,形似迷宮

龍道村古民居建築群有三大特點,一是古宅連片,家家戶戶相通相連,青磚青瓦,炮樓聳立,高樓厚牆,拾階而入,如探古堡。

村中巷道與房屋相通

古村落門庭眾多,有一個正門和兩個側門,側門與鄰居家相連,或通向小巷, 巷道複雜,縱橫交錯,形似迷宮。如果沒有本地人帶路,不熟悉的遊客常常難辨東西南北。古民居一戶多門、家家相連的特點,也是便於村民間的互相照應。

炮樓聳立,用於防禦

保留古代的門檻,拾階而入,如探古堡

青磚青瓦,高樓厚牆,封閉密集,有利於防禦和躲避盜匪,給人以氣勢宏大、厚重肅然之感,帶有濃厚的隋唐建築遺風。

麻石為門,刻以對聯

其二,該村戶戶為石庫門,家家戶戶均用麻石作門框,並刻以門對。這些對聯多為楷書,有陽刻、有陰刻。對聯對仗工整,寓意深刻,書法絕妙,文化味十足。對聯沒有橫批,橫額都雕飾八卦圖和龍頭花草圖案,對聯上下兩頭雕刻花草裝飾,部分對聯全雕飾花邊。現今儲存下來的四十多付對聯,大多涉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教人學好不學壞,學勤不學懶,教人尊重長輩,孝敬父母,教人勤儉持家,勤讀好學等等。

龍道村曾經出了一位舉人叫陶大鼎,他不願在朝廷為官,歸隱故鄉辦起私學, 為當時的教育事業培養了一批人才,後人為了紀念他,在門框上雕刻對聯,提醒人們要重視文化修養。

門框上對聯對仗工整,花紋細膩秀美,惟妙惟肖

村裡人重視文化教育,明經樓是以前的書院,是龍道村文化的代表,位於古民居建築群的中心位置,門框上雕刻的對聯、浮雕、龍鳳、花草、人物可以看到明清時期文化氛圍濃厚和藝術水平精湛的縮影。

這座明經樓,是以前的書院

聽老一輩的人講,村子裡的人也練武,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保衛家業,還差一點出了一位武舉人,而他練武用的兩塊大石頭現在都還在。你看這上面刻的字,光緒甲午年,陶致中。

忠義以安邦、身正以齊家,正是這樣的家風,使龍道村在這七百餘年風雨中,依舊巍然屹立。

浮雕壁畫,活靈活現

其三,屋頂及屋背前瞻大多雕刻浮雕,門框雕刻的花草、鳥獸、人物形象逼真, 活靈活現,有些民居屋內牆壁上飾壁畫,畫上的山水、花鳥及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把建築裝飾得非常好看。也有的民居牆體上書詩抄題,內容豐富多樣,文化氛圍濃厚。

窗花、浮雕、壁畫、花雕雕刻藝術精湛,給古民居建築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是人們智慧的結晶。

曾用於祭祀的場所

曾經用於祭祀的地方,牆壁上刻著壁畫,花鳥人物畫得惟妙惟肖。

自治區文化廳已把它列為縣級保護單位。

這個有著700多年曆史的古建築村落,由於文物古蹟儲存完好,2012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為自然保護村落,平時鮮有人來訪,殘牆斷壁,破損比較嚴重,深巷僻角,平時也無人打理,多為牛欄豬圈雞舍。平時,來的只是一些附近的遊客或攝影愛好者。

如今的龍道村,雖大部分人已另起新居,但仍有幾戶居民選擇了堅守。人們依然過著他們自己的生活,斷斷續續向世人訴說著他們前輩的故事......

陶氏獨姓的傳統古村落,全村姓陶。龍,常用來象徵祥瑞,取名“龍道”,大概是這裡的居民們嚮往美好,祈求安康的美好寄託。

周邊是現代的小洋樓,和來往著已走向了外面的世界的人們......

現在的龍道村依舊是一個阡陌相通雞犬相聞的美麗村落,傳統在這裡駐足,現代也邁入了這裡。村裡人們的生計在時代變遷中悄無聲息地變化。這不禁引發我們的思考:傳統的農村是如何與現代社會接軌的?農民的生計又在現代化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新舊交雜的房屋、傳統的風水塘,傳統與現代的交匯

龍道村給人的感覺是寧靜的,就像是陶淵明筆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它靜靜地佇立在山水之間,飽經風霜的村道與建築為我們無聲地講述它的歷史。我們將會在這裡踏尋村落,撫摸百年古建的滄桑脈絡,追尋嶺南文化的發展歷程,探尋當地生計的變遷歷程,深入發掘龍道村的故事。

村中古樹

近年來,市政協及我縣政協機關等各單位,對龍道古村的科學修繕保護及人文旅遊利用積極建言獻策。如今,龍道古民居建築群儲存完好,無疑是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人文財富。保護古村文脈, 留住歷史記憶,讓我們一起加油!

龍道村村距離縣城16.5公里,距離回龍鎮政府3.2公里,西靠迎賓大道 1.1 公里,迎賓大道是龍道村通往北面鐘山鎮的,最主要交通幹道,龍道村與周邊地區聯絡緊密,交通組織較便捷合理,自駕出行很方便喲~閒暇時間帶上家人去感受一下古村落的氣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