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十週年特展 來源/採訪物件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7月5日,中國航海博物館推出精心籌劃的原創大型文物展覽“靖海神機: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開幕。這是我國國內首次以航海火器為主題的文物展覽,也是中海博開館十週年特展,將持續至10月25日。
展覽薈萃中海博館藏130餘件(套)展品,從“火器溯源、威名世界、中外合流、曲折發展、走向復興”五個部分講述,從多角度、全方位來揭示中國航海火器歷史面貌,讓觀眾感悟古代中國航海科技輝煌,牢記近代中國航海教訓,攜手推進當代航海復興。
展覽展示了“手銃、碗口銃、鳥銃、佛郎機炮、紅夷炮、機關炮及燧發槍”等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其中包括元“至正元年造”銘文銅手銃、元碗口銃、北洋海軍成軍紀念金盃、金牌等重量級文物,可謂是重器雲集。
元“至正元年造”銘文銅手銃的前膛似竹節且有一弧形把手,藥室近似球形,尾銎呈喇叭形。銃身製作精細,表面儲存完好,刻有元代“至正元年造”銘文,是中國現存較早的金屬管狀火器。
圖說:中國航海博物館互動遊戲體驗
元碗口銃的碗口部較深,銃膛自碗口後至藥室前形似直筒而稍斜,藥室似鼓稍偏,尾銎呈直口。碗口銃可以裝填較大的彈藥,是一種古代重型火器,常用於海防與水戰中,為攻擊焚燬敵人船隻的利器。
明“天字二千二百五十六號”銅手銃的銃前膛呈圓柱體,藥室呈燈籠罩形,上有火門蓋,以防止風沙雨水腐蝕,尾銎呈喇叭形,並刻有“天字二千二百五十六號”。目前已知現存較早的“天”字號火銃為永樂七年製造的“天字伍千貳佰叄拾捌號”,由此可以推測此銃大約在永樂七年及之前製造的。
明佛郎機炮是最早傳入中國的西方火器之一,與明朝傳統火銃相比,在結構上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它採用了母銃銜釦子銃的結構,每門母銃可以配4至9個子銃,這樣可以保持連續射擊狀態,安裝了瞄準具,提高了命中精度,保證了發射的威力。
明鳥銃(火繩槍)是在嘉靖中期從西方經海路傳入中國的輕型金屬管型射擊火器。明朝人以其有照門、準星,命中率高於傳統火銃,即“飛鳥在林,皆可射落”,故稱鳥銃。
圖說:中國航海火器文物展開幕
明末清初的前裝滑膛艦炮有多道箍,以加固炮身,炮身細長,儲存完整,頂端有球珠,炮管中間兩側各橫出一隻炮耳。該艦炮是明末傳入中國的紅夷炮,相比中國傳統銃炮而言,堅固耐用,承受壓力強,發射威力大。
“聖-約瑟夫”號艦長的火石燧發槍是16世紀末出現在歐洲的新式火器,後經海路傳入中國。燧發槍一般透過燧石的撞擊堅硬的鐵製部件產生火花來點燃引藥來發射,相比火繩槍而言,可隨時處於待發狀態,不需要持續燃著的火繩,便於在夜間進行射擊計程車兵隱藏。 除重磅原創展覽外,第四屆航海生活節也於7月5日正式開啟。活動聚焦航海文化傳播,緊緊圍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及“中海博開館十週年”,劃分館內活動、線上活動以及線下活動三大版塊,透過互動遊戲體驗、航運地標展示等形式,構建航海與百姓生活的橋樑,多維度、多視角地向市民宣傳中國航運文化,從而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與中國航海博物館的品牌影響力。
另悉,7月1日起,中國航海博物館推出為期一年的門票六折優惠活動,成人門票降至30元/人,學生及教師門票降至15元/人,60至69週歲老人門票為10元/人。此外,6週歲及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兒童、70週歲及以上老人、現役軍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人員、公安民警、離休幹部、軍隊離退休幹部、殘障人士(含傷殘軍人、傷殘民警)、烈士家屬、海員、全國醫務工作者、博物館協會會員,憑本人有效證件可換票免費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