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損,國家文物區域性署文物防汛救災工作

今年6月以來,我國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部分文物、博物館單位受損嚴重。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截至7月16日,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廣西、湖北、重慶、廣東、福建、貴州、浙江等11省份有50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不同程度受到損失,其中涉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7處。

“今年汛期,受損文物範圍廣、數量多、損失大,是近年來汛期文物受損最為嚴重的一年。”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介紹,進入汛期以來,國家文物局密切關注各地汛情,及時啟動應急機制,印發關於加強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對全國文物防汛安全工作作出具體安排,要求各地保持高度預警狀態,全面排查可能面臨的災害險情,周密組織防災減災工作,妥善做好受損文物後續保護工作,蒐集、儲存好文物構件或者部件,組織文物修繕、修復,將文物損失降到最低。向文物受災嚴重的四川、湖北、廣西、安徽、江西、湖南、重慶等省份,撥付文物應急搶險資金350萬元。

目前,一些省份汛情仍在繼續,文物防汛安全形勢非常嚴峻。一方面,文物本身防災抗災能力弱,容易在自然災害中受損。另一方面,文物分佈區域複雜,許多位於山區、河流、湖泊、溝谷區域,受自然地質災害影響較大。“今年入汛以來,南方多省持續強降雨,江河水位偏高,一些上游水庫洩洪排澇,河流中往往裹挾大量泥沙、雜木等,大流量、高流速洪水堵塞、衝擊、沖毀古橋,洪水長時間浸泡、淤埋古建築,致使文物受損嚴重。”宋新潮說。

宋新潮表示,國家文物局將督導各地將文物防災減災作為重要內容,納入防災減災體系。在重大自然地質災害中,將文物作為國家和人民重要財產,統一協調實施搶險救災。強化部門間協同配合,加強多災種綜合監測、預報預警、資訊共享和應急聯動等,提升文物防災減災整體能力。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739 字。

轉載請註明: 50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損,國家文物區域性署文物防汛救災工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