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遙!如何準備你的第一次長線徒步
週末線路走多了,總會嚮往更遠的線路、看更漂亮的風景、走更長的路。一次長距離的徒步體驗,是一次徹底的自我放逐,也是一次對自己的檢驗,從身心到裝備,從心理到綜合素質。
確定目的地
不同的線路沿途狀況不同,所需策略也不盡相同。
相比7天的線路,選擇15天的線路對食物的多樣化和豐富性要求更高,裝備的輕量化也更重要;
相比成熟的線路,選擇荒野線路對裝備的要求以及對線路的考察會更加細緻;
選擇不同隊友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跟著大佬走,那麼一切準備大佬都會幫你把關,而如果是自己一個人走,則所有的細節都需要獨自搞定。
所以出發之前一定要明確以下幾點疑問:
我要去哪裡?去多久?
這條線路有什麼特色?沿途是否會有客棧?能不能補充補給?水源是否充分?
線路適合什麼季節去?會不會遇到迷路、塌方等問題?
國內比較知名的長距離徒步線路主要有4類。
轉山
,即岡仁波齊轉山、阿尼瑪卿轉山、梅里雪山轉山、尕朵覺沃轉山、格聶轉山等。
穿越
,如武功山穿越、龍眼穿越、墨脫穿越、長坪溝穿越畢棚溝、烏孫古道穿越、大橫斷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穿越等。
新線路徒步
,念青東徒步、坡均徒步等是近年來較受歡迎的新線路。
營地徒步
,如ABC、EBC、希夏邦馬徒步等。
瞭解了這些基本資訊,確定了想要去的線路之後,我們的準備也將會更具針對性。
裝備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對很多人來說,可能還沒決定去哪裡,就已經開始補充裝備。總體來說,以下裝備都是你必須考慮的。
01
服裝
最起碼按照三層穿衣法則配一套:內層排汗速幹、中間層保暖隔溼、外層防風防雨。至於品牌的選擇則各有偏好,主要還是和預算掛鉤。
02
鞋子
鞋子的選擇至關重要,有時候甚至決定了行程能否繼續。徒步鞋方面,不同線路、不同負重對鞋子的要求都不一樣。
總體來說防水、V底是標配,然後根據路況可選擇高幫或者中幫。近年來,若路況不是很複雜、輕量化玩家的選擇清單上,越野跑鞋也被頻繁用於長距離徒步。
03
揹包
科學的揹負系統、靠譜的面料、合適的裝載量都是衡量揹包的重要品質,長距離徒步建議選擇品質好一些的揹包,畢竟這才是我們移動的家,所有徒步中的家當都得裝在包裡。
04
帳篷
很多長距離徒步線路都需要露營,那麼露營裝備必不可少。帳篷是露營必備,現在可選的範圍也越來越多。
總體來說,蒙古包式的傳統帳篷樣式最為方便,能夠快速支撐,不過如果你更看重輕量化,A塔、金字塔等帳篷也是不錯的選擇。
05
睡袋
選擇睡袋,主要考慮的指標是溫標、填充物、充絨量、面料、形狀等。在看睡袋的溫標時需要注意區分“舒適溫度”“極限溫度”等標識,根據使用場景的大概溫度選擇合適溫標範圍。在填充物方面,總體為鵝絨優於鴨絨,鴨絨優於合成棉。
06
防潮墊
防潮墊的選擇基本分為泡沫墊、氣墊,作為隔絕地面溼冷的重要裝備,R值成為了一個重要指標,R值越高,隔熱能力越強,長距離徒步一般選擇R值在3~5之間的防潮墊。
07
爐頭、套鍋、餐具
在需要自己做飯的徒步線路中,爐頭、套鍋、氣罐、餐具是必要裝備,可以大大提升徒步過程中的飲食體驗,不同預算都有配套的解決方案。
08
其他裝備
登山杖、頭燈、帽子、魔術頭巾、防曬霜、潤唇膏、個人藥品、打火石、指南針、GPS等。
大多數裝備都是邊玩邊換代升級,在戶外的使用場景中,增加對產品和品牌的認識,從而選出最適合自己的裝備。
身心素質
選擇裝備的同時,身體素質的鍛鍊提升也很重要。打鐵還需自身硬,裝備不夠,身體來扛。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進行長距離徒步活動的必要條件,除了日常訓練外,有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參考。
01
規律的運動習慣
每週固定運動2~3次,跑步、騎車、游泳等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貴在堅持。
02
循序漸進
選擇的長距離徒步線路最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或者稍微超出自己能力,是透過努力可以夠到的,這樣就不至於出現太不可控的局面。
想走一條7天的徒步線路,那麼最好之前有過3天或者5天的徒步經驗。想一個人走7天的線路,最好之前和隊友多次走過7天左右線路。鍛鍊時也應遵循這一原則,確保自己能夠無痛無傷地出發。
03
有個好腸胃
科學均衡的飲食,既鞏固自己的鍛鍊成果,更能為擁有好腸胃打下良好基礎。長距離徒步過程中,可能吃飯時間不規律、飲食營養不均衡,甚至會出現一些自己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這時候,擁有好腸胃便是很大的優勢。
04
良好的心理素質
很多人往往忽略心理素質的建設,事實上,在徒步過程中,心理素質往往會起到決定性作用。一旦遇到突發情況,比如天黑了還沒有達到營地、迷路、受傷受困等情況,強大的心理素質至關重要。
一方面,我們可以在長距離徒步前積累自己的經驗,另一方面,則可以透過培訓,提升自己的技能,提高解決此類麻煩的手段。
05
拉練
在長距離徒步出發前,最好能找幾條路況相似,難度、長度稍低的線路進行拉練,既是提前檢驗自我,也能及時發現問題,以完善計劃。
06
飲食補給
在長距離徒步中,你需要一個好腸胃,來應對可能出現的吃飯不規律、冷熱無常、陌生飲食的挑戰。不過在準備補給的時候,我們依然要有所依據,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確保我們的身體機能正常。
參考指標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
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和糖類的補充。徒步過程中,食物補給經常可以看到大米、麵條,在更長的徒步活動中,甚至會出現麵粉、面片的搭配,配上土豆。
為了補充糖分,可攜帶小瓶蜂蜜,或是水果糖、葡萄乾,這些都能很好地補充身體所需。
要補充蛋白質,最常見的便是各種牛肉乾、牛肉粒、堅果什錦,熱量高又便攜。出發時帶一些臘肉或者堅果,可補充身體所需脂肪。
長時間在野外,可以帶一些維生素片、不易變質的蔬菜水果,脫水果蔬是個不錯的選擇。礦物質主要是防止電解質失衡,可以帶一些電解質沖劑。
長距離徒步中,水至關重要,足量的水,而且要儘量保證有熱水喝,所以大家都會把營地建在水源附近。
戶外飲食沒有章法,最好的參考就是平時吃什麼,愛吃什麼,便相應地準備什麼,在考慮便攜性、輕量化、高效率的基礎上調整。
和誰出發
近年來國內戶外旅遊蓬勃發展,長距離徒步組團也頻繁了起來,大家看到的線路也更加多元化。如何選擇組織或者選擇出行夥伴便尤為重要。
選擇戶外組織時,主要參考是否有證件、過往組織活動的情況、參加過的朋友的口碑。選擇夥伴時,能選擇知根知底的夥伴當然最好不過,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選擇一些符合條件、但比較陌生的夥伴。戶外論壇是早期大家約伴的重要場所。
在選擇和誰一起出發的時候,有一個公式可以參考,那就是三選一:
新線路,新裝備,新隊友,每多一個“新”就多一份風險
,當三“新”匯聚時,那就要格外小心了。
我的第一次長距離徒步
歷數這麼多注意事項後,我來分享下自己第一次長距離徒步的故事,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借鑑一二。
最初選線路時,本著對雪山的崇拜,轉山成為第一選擇。在藏傳四大神山裡,岡仁波齊外轉一圈需要2~3天,梅里雪山外轉一圈需要10天左右,尕朵覺沃需要兩天,阿尼瑪卿轉一圈需要5~7天,跟國慶假期的時間比較匹配,所以我和朋友便雙雙選定阿尼瑪卿。
查閱網上大量關於阿尼瑪卿的攻略和遊記後,我們找到了幾個有過阿尼瑪卿轉山經驗的朋友,進行了一番簡單採訪,瞭解一些基本情況之後便開始準備了。
我和朋友之前有過一起攀登哈巴雪山的經驗,所以雖然是新線路,倒也不太擔心。提前下載好軌跡,做好計劃,確認了已有的裝備和可租借的裝備後,便進入到各自的訓練中。
為了確保能夠買到喜歡的食物,我們在西寧便買齊了所有補給和路餐。乘坐大巴前往大武鎮,之後便只能包車前往徒步的起點——雪山鄉。
剛好起點有個小飯館,我們便趁著吃飯的檔口再一次給手機和充電寶充滿電。向店主諮詢了一些徒步中的情況後,我們便正式開始了第一長距離徒步——阿尼瑪卿轉山。
本以為會遇到轉山的其他徒步愛好者,但整整5天,我們只看到過兩次朝聖者,徒步的一個都沒看到。可能是因為轉山的路修好了,很多人都開著吉普車轉山。
我們按照既定計劃和下載好的軌跡行走在荒蕪的高原,經過牧區與草甸、瑪尼堆與盤山路,去朝聖者的帳篷裡休息、在牧民家對面扎帳篷和犛牛對視,在雪山前拍照嬉戲,在煨桑臺上祈福撒龍達……
除了中間一天走到天黑也沒找到有水源的地方,隨便找個避風處紮營外,倒也沒有遇到什麼挫折,算是比較圓滿的一次體驗。
5天的徒步後,終於來到人類聚居的城鎮,打電話給送我們的司機,結束了轉山的行程。
那5天,整條轉山的線路上,只有我和朋友兩個揹包客,走累了就坐在路邊休息聊天,以藍天雪山為背景拍照留念,遇到牧民就熱情地打招呼,找到水源就紮營休息,與世隔絕,卻又無比滿足。
回顧我的第一長距離徒步,選擇了熟悉的隊友,做了充分的準備,除了查閱大量資料外,還採訪了幾名去過的朋友學習經驗、獲取建議。長期的鍛鍊也保證了體能充沛。
哦,對了,第一次長距離徒步中,一起走的隊友已成了我的妻子,寄情山水,歲月靜好。
給小犀牛加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