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江南最具商業化的古鎮,背後還藏著一個“老烏鎮”,充滿靜謐安逸

由 戚國慶 釋出於 休閒

“小橋、流水、人家”,這是元朝馬致遠膾炙人口的名曲中的一句,也是江南水鄉真實的寫照。江南水鄉無不溫柔,卻都有自己的面孔。同裡淳樸,周莊貴氣,而烏鎮的東柵卻是靜水佳人,一顧傾城,再顧傾國。

許多人會因為陳逸飛的雙橋而去周莊,而劉若英在《似水年華》中的一句“我知道你會來”,卻彷彿成了來自烏鎮的召喚。烏鎮已建鎮1300餘年,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

東柵原汁原味的水鄉生活場面最讓人惦記,靜默的屋簷、沉寂的石橋、緩流的河水……這裡充滿了古鎮應有的靜謐,一切都呈現著生活本來的樣子。

木心先生曾在晚年時回到烏鎮,病重譫妄之時對著木心美術館的設計稿說:風啊水啊一頂橋。在烏鎮閒逛時,便總覺得到處都是他的“風啊水啊一頂橋“。江南溫柔,江南的山水溫柔,江南的詩句也溫柔。

走在石板路上,時間變得好慢,小河對面,臨水而建的民居黑瓦連成一片,老舊的牆壁印著人們生活的痕跡,清白樸素,卻最撫人心。

小路狹窄幽長,頭頂的天空像漿洗過的藍色棉布,兩側屋舍夾峙,彷彿一條時光通道,陽光斜射之下卻幽暗深遠。一根根圓柱被歲月侵蝕得上了色,包了漿,散發著淡淡的木香,不知年月,在無序的嘈雜中一聲不響。

柳條泛綠的春天,乘一艘小小的烏篷船,在河上航行,應該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民居倒映碧波上,水上有人,水下有家,所有含蓄都因曲折而生動,一切嫵媚都在蜿蜒中達到極致。

茅盾在《大地山河》中曾這樣描述故鄉的水閣“......人家的後門外就是河,站在後門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迴,可以聽到櫓聲矣乃,飄然而過......”

橋是烏鎮東柵獨特的風景,不同樣式則讓這道風景更加絢爛多彩。逢源雙橋、仁惠橋、仁義橋、永安橋、太平橋、挹秀橋、仁壽橋,每一座橋都有一個吉祥、美好的名字,過這樣的橋,心情都會格外舒暢。

水邊的樹經過一冬的沉寂,已蓊蓊鬱鬱散發出勃勃生機。江南又迎來最美的春季,青苔悄然生長,將整個鎮子點綴得綠意盎然。舟行三五里便會遇到一座石橋,遠遠看上去,或像玉帶,或像彩虹,在水聲與櫓聲中,搖曳著身影。

烏鎮東站也有很多的小景點,它們都充滿了當地的文化特色,米酒、染布、喜床等等,這裡的特色便是完整的江南傳統建築和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

一溪河水貫穿東柵,這就是枕水人家。走在烏鎮,才第一次懂了顧城的那句詩:古巷聲聲,弄瓦時,詩隨人,人隨夢。不如在這樣一個傍晚,靠在河水邊的小桌子,飲一杯清香的茶,吃兩樣農家小菜。夕陽西下,把河水染成金色,而後月上柳梢頭……(歡迎您在評論區點贊留言,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