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大師陳佩秋先生於2020年6月26日凌晨3點仙逝,享年99歲,海上畫壇痛失一位領軍人物。
陳佩秋,1922年12月生。字健碧,室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上海中國畫院藝術顧問、上海美協藝術顧問、上海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西泠印社理事、海上印社社長、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的終身成就獲得者。
陳佩秋生於河南南陽,在昆明度過青少年時代,她幼年愛好藝術,成績優異,於1942年考入西南聯大,由於對藝術的愛始終未滅,她轉入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潘天壽、黃賓虹、鄭午昌等國畫大師。1950年代,陳佩秋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工作,得以大量瀏覽古代名畫,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厚的養分。
在長期的創作中,陳佩秋立足於傳統,配合新的藝術理念,包括西方的色彩運用,更好地表現生活中的美,她為中國傳統國畫在現代藝術發展中的定位,作出了貢獻。
■陳佩秋作品
陳佩秋特別喜歡蘭花,曾到苗圃裡去體驗生活好幾個月,還到全國各地去寫生,她的蘭花寫生稿,就有滿滿幾抽屜。陳佩秋的蘭花運筆瀟灑、婀娜飛舞,簡逸中別具頓挫變化,傳遞出清幽的色香。
陳佩秋在畫上常題的是“健碧”兩字,源自楊萬里詩“健碧繽繽葉,斑紅淺淺芳,幽香豈自秘,風肯秘幽香”。“健碧”指蘭花葉子碧綠、健挺、茁壯而高潔。這也是陳佩秋先生的個性寫照。
■陳佩秋蘭花寫生稿
陳佩秋與國畫大師謝稚柳先生是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最著名的藝術伉儷。雖然生活中伉儷情深,但陳佩秋在藝術上非常獨立,“他是他,我是我”,她決不願意沾先生的名聲。而且陳佩秋認為,藝術創作不問男女,她並不喜歡人們習慣中所稱的“女藝術家”,顯示了現代女性可貴的獨立意識。
■謝稚柳陳佩秋伉儷
陳佩秋先生晚年致力於古畫鑑賞,對古代繪畫的真偽,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敢於提出和堅持自己的見解。她認為,鑑定古畫是一件耗費心血的工作,搞鑑定要對藝術和歷史負責任。
陳佩秋先生常用高華閣作為齋名,源自於李商隱的詩《高花》,她常說,我從寫生中得知,花苞都是從下往上開放,頂上最高的蓓蕾其實是最後開的。一個人學本事、做學問都是如此,都要慢慢來,不能急於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