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各位讀者:

因為微信更改了推送規則,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如果不點『在看』或者沒有『星標』,可能就看不到茶業復興的推送了。

如果不想錯過茶業復興的精彩內容,就趕緊給我們點個『在看』或者『星標』吧!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星空指引方向,月亮告知時間,時令在蟬鳴聲中,餐食掛滿了枝頭。

在群山收窄處,是老班章。在涼風習習處,是納達勐水庫。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就介於二者之間。一處是普洱茶文化第一村,一處是周邊老百姓生活的水源地。有水有風,不是風水寶地是什麼。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航拍納達勐水庫

茶園種滿了高大的樟香樹,掛滿黑色果實的是馬桑樹。如果細看,還有水冬瓜樹。樹下長滿草木與蕨類植物。開水一燙,蕨類植物就是盆中美味。

王東介紹說,這裡是水源保護區,茶園從開建那天就沒有想過要打農藥施化肥。茶山上的人不知道「有機」是什麼。城裡人創造「有機」是以人的尺度來看萬物,可是在茶山,是以萬物的尺度看人,天生天養,自然而然。我想,「有機」的背後,是人重新思考自身與土地的關係。在普遍不信任的農產品環境裡,空氣、陽光、自然風都成為需要被認證的資源。想回到自然,是人們相信自然更有力量一些。自然也更會善待人。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我曾經很好奇,在都市生活的人,為什麼會對茶是不是有機產品那麼在意,明明每天都在吃食大量農殘超標的飯菜啊,怎麼對飯菜寬容,對茶如此苛刻啊?朋友回答說,正因為這樣,才希望透過乾淨的茶來把那些不乾淨的毒解了。在茶的傳說中,正是因為茶解除了神農所中的72 種毒才變成了人類的普遍飲料。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這個季節,勐混大壩綠油油一片稻田,一座寺廟在其間閃閃發光。曾幾何時,有稻田才是令人嚮往的生活,尤其是雲南這樣一個多山地的地方。在山上,更多意味著貧窮。而今天,山上因為一片綠葉子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富裕了,村裡在修主路。我們需要改回舊道,在村寨裡盤旋前行,處處險象環生,一直祈禱不要遇到對頭車。王東說當年福海去栽樹就是走這條路,今天算是重溫那種顛簸的感覺。晚上我一看,微信步數顛出了2 萬步。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勐混大壩稻田

到了茶園,停電了,電線杆昨夜被雷劈壞。我湊近一看,被劈開好大的口子。這也算是同行相輕了吧。昨夜與陳懇半夜賞月看星空,說茶文化出海,今天領略雷電威力,上天賦予美的時候,也不忘記展現可怕的力量。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在夏日茶山,要經常面對停電。好處是,今天是吃的是柴火走地雞。走地雞野放在茶園,晚上回圈的時候就要罩住,不然白天根本逮不住。我嘗試過在茶園裡與雞比速度,真不行啊。某一期國家地理發了一條很聳人聽聞的圖片說明,說在某地看到雞居然會上樹。 當地人說的“有機茶園”其實就是“有雞茶園”,現在茶山行的標配就是走地雞、冬瓜豬、新毛茶,可憐這幾年鬧非洲豬瘟,冬瓜豬沒有倒在餐桌上,真是奇恥大辱。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在福海茶園,連續多年的乾旱並沒有留下太多痕跡,順著王東的手指,我們驚歎於這5000 多畝茶園的大。來雲南之前,陳懇去的是武夷山,那裡秀氣的茶園與精湛的製茶工藝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說,“三坑兩澗”真是一眼就可以收底,但我們今天開了40 分鐘車,都還在這個村裡沒有出去。雲南的茶山不一樣之處在於,你看不盡,它連綿起伏,看不到主峰看不到明顯的分界看不到茶樹,你眼前只有一片綠。在這裡,茶樹是作為樹的姿態出現,而不是作為草的樣子。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如果你躬身,又會發現,這裡的每一棵樹都不一樣。在這片小小的茶園裡,有多個品種。茶園的種子來自老班章,繼承了老班章的所有品種,也繼承其獨一無二的品質。傑出的分類學家,從花、果、葉中把這裡的茶種分為了苦茶、帕沙種、多脈茶、黃葉種以及其他變種。植物在布朗山行走,最後找到了自己最理想的棲身之所,成就了這片黃金產茶帶。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我們思考普洱茶為什麼好的時候,往往說其看起來工藝簡單,似乎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看看學會,而不像武夷山那樣,茶要經過人的反覆搖曳,經過火的反覆烘焙。在工藝香與樹種香之間,工藝似乎正是一個過渡。只是茶暫時的表現,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夠年份的茶,無論是武夷茶還是普洱茶,最後呈現出來的都是樹種香,那種木質香味,而不是來自工藝香。

我們進一步思考的是,普洱茶數百年來都在群山中保持著緘默,直到十幾年來才被重新發現與認知。尤其是我們腳下這塊土地,你幾乎找不到200年前對茶的記載。山上幾十代茶農守護住群山,遷移茶種,試驗品飲,不中斷其傳承,終於迎來今天的爆發。也就是說,我們短期兌現的是其百年來的價值,需要放到更長遠的時間裡去考察。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為了提高品質,去年茶園還進行了規模化的移除,重新調整了茶樹之間的間歇。我去過的許多茶園,樹與樹之間都是密不透風的。這種修剪技術來自城市的圍護欄,絕對不允許人可以穿越。

王東告訴我們,移栽的力度非常大,1.5米原來有5棵樹,現在只有2棵,有3棵被移走了,一畝就被移走1500棵小茶樹。為茶樹樹根留下足夠的空間,讓養分更集中供應。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不追求整體產量,追求的是單棵樹的品質。

整體生態好,麻煩處在於野草也長得快。每年6月、10月也都要在茶園除草。12月是大修,除草、修枝、翻土並行,整理雜草有助於茶樹的根部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無機鹽,雜草也是肥力,修枝有助於生長、打蓬。除此之外,一切都交給自然。

回來的路上,我們選了另一條路,主要是去看勐海茶廠的萬畝有機茶基地。正是這片基地,奠定了勐海今天的霸業,也是從這片基地開始的有機茶——資深茶客那口中的“大白菜”馳騁普洱茶江湖。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勐海茶廠基地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浦睿文化陳墾與茶業復興周重林在福海茶廠基地

福海茶廠與勐海茶廠,一字之差,別有深意,一個是勐海第一家國營茶企,一個是勐海第一家民營茶企,都選擇布朗山核心地帶為立足基業。在其價值遠遠沒有發現的時候,勐海茶廠先來挖了一鋤頭,當時的省委領導遠赴布朗山,點出了這小葉子對茶行業的價值。多年後,福海茶廠來接著來挖了一鋤頭,圍繞布朗山的黃金茶園成型。讓布朗山成為未來想象空間最大的地方。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省委領導赴布朗山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65 字。

轉載請註明: 在這裡,萬物是人的尺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