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憋屈”的無價國寶,專家為它苦找30年,卻被學校當鐘敲

大家認為什麼樣的東西才能被稱為古董呢?而這樣東西又為什麼是古董呢?其實古董就是指的那些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不僅僅是歲月時代的證明,更是因為上面已經失傳了的古代的製作工藝,我們在上面看到的是一個時代的傳承與輝煌。所以說,每一個朝代的古董都是有它的歷史意義的。所以才能被稱為無價之寶。每一樣古董都是專家們小心翼翼呵護的物件。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件國寶,卻是我國最“憋屈”的無價國寶,專家為它苦找30年,卻被學校當鐘敲!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國最“憋屈”的無價國寶,專家為它苦找30年,卻被學校當鐘敲

這件文物是一塊雲板。發現它的時候是在一個山村的破舊小學裡面。在裝置不是很完善的農村,被用來當做上課鈴的聲源。每天被老師們用一根樹枝兒或是什麼鐵棒的天天在使勁的敲打。經過歲月的磨礪,上面的紋飾基本上都看不太清楚了。但是經過材質和形狀的推斷,專家們還是能看出這是一塊清朝的雲板。當時在清朝的作用也是用來敲擊的。用來軍隊之間傳遞情報的。就像是我們現在的電報機,也是用聲音來傳遞情報的。這樣一件具有悠久歷史價值的文物,被無知的村民們當做一塊兒沒用的廢鐵。對於它來說真的是太委屈了。其實這樣的事兒在我們中國也是屢見不鮮。

我國最“憋屈”的無價國寶,專家為它苦找30年,卻被學校當鐘敲

現在基本上那些大型墓葬都是在鄉野山村的地方。而我們城市的底下是不可能存在什麼大型陵墓的。所以說可能是地殼的變遷,或是水流沖刷。很多地底下的陪葬品都是會被附近的村民們撿走。毫無見識的村民就把那些瓷器花瓶或者是字畫古劍當作是廢銅爛鐵來利用。經常會有專家在村民的家裡面發現裝醃鹹菜的罈子竟然是一個汝窯出產的青花瓷。這些村民一點兒也不知道這些寶物的價值,只是當做一個普通的器具在使用。其實村民這麼想也是對的,因為他在古代的時候也只是一個簡單的器具。

我國最“憋屈”的無價國寶,專家為它苦找30年,卻被學校當鐘敲

但是到了現代,時間就賦予了它不一樣的意義。它身上搭載的是歷史留下來的痕跡。這樣哭笑不得的事件,讓那些考古專家們是非常的無奈。萬一要是不小心損壞了,那麼這段輝煌的歷史就沒有人知道了。這個雲板當時出土的時候應該是有一對兒,結果沒想到另一個就在一個小學裡發現了。後來終於被放到了博物館妥善安置。國家也給這個小學安裝了一個全新的放學鈴。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沒有文化是多麼的可怕。把瑰寶當做廢鐵、把瓷器當作醃菜缸。看來我們還是需要多加強人民對於文物的認識。這樣才能在發現的時候第一時間保護起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51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國最“憋屈”的無價國寶,專家為它苦找30年,卻被學校當鐘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