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
戶外運動的高風險性,難道還沒有警醒所有參與者?
相信大多數人第一次知道“瀑降”這項活動,是從日前兩位“驢友”的意外身故開始的。
23日,來自湖南、重慶等地的多名戶外運動愛好者相約貴州網紅景點滴水灘瀑布,進行“瀑降”,即自瀑布之上速降而下。隨後,兩人被困。經過40多個小時的救援,被困者被救起,卻均已不幸遇難。
遇難者位置。
25日,救援人員透過牽引繩將2人遺體運送至瀑布對岸,並集體為遇難者默哀。一位救援人員哽咽著講述,第一次見到這麼慘的場面,遇難者被岩石撞擊,全身多處青紫。
救援者哽咽講述營救瀑降遇難者。
近年來,戶外探險引發的意外事故,不算罕見。可令救援者都哽咽的情形,卻並不多。這讓“瀑降”一詞初為大眾所知時,就散發出“恐怖”的味道。
顧名思義,瀑降,就是在懸崖處沿瀑布下降。聽起來並不複雜,但實際上,“瀑降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資深戶外運動教練,也是中國最早一批瀑降接觸者大劉這樣感嘆。
迷人的危險
“瀑降最吸引人的的地方,我不認為是什麼挑戰自己,或者是尋找刺激,而是跟隨瀑布從天而降,全程感受瀑布的所有衝擊和美感。”在大劉看來,瀑降的獨特吸引力在於這項運動讓人真正地參與到了風景當中,跟隨瀑布一同向下。
北京體育大學戶外運動教研室主任布和介紹說,瀑降除了高度帶來的刺激,更能在獲得運動快感的同時,欣賞水流、植被景觀等獨特的自然環境。
然而這迷人之處也正是瀑降的風險所在。
發生事故的貴州網紅景點滴水灘瀑布。
危險首先來源於流水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
水的流動會使瀑降附近的地貌時刻變化,因此即使你曾經無數次在同一個地點瀑降,每一次,都可能是新情況;而在下降過程中,一方面下降者要經受水流的撞擊,從而影響技術動作。同時,冰冷的山澗水隨時有可能造成人身體失溫,造成心臟驟停;不僅如此,水流中攜帶的石塊、樹枝等隨時都有可能擊中瀑降者,帶來危險。
“一旦發生意外,很容易造成窒息,留給瀑降者應對的時間只有1分鐘左右。”大劉強調。
他還提出,從技術角度說,前期的錨點設定,對於現場環境的判斷以及現場的清理都會對安全性帶來影響,瀑降運動要求下降者掌握成熟速降、攀巖技術以及繩索技術。也因為這些危險性,瀑降者需要配備專門的瀑降裝置,如頭盔、潛水服等。
資料圖:瀑降愛好者。楊華峰 攝
然而,這還只是風險來源的一部分。布和提出,對於瀑降來說,還存在很大一部分的“主觀風險”:“大家都感覺裝備差不多,也都是從高處向下降,從巖壁下降與從瀑布下降,可能是一樣的吧。”
一方面,由於其運動形式的相似,很多人會以個人速降經驗來衡量瀑降的風險,忽視其從運動從裝備到運動技術的特殊性。因此布和指出:“對這個專案不是很瞭解的話,無論是教練還是隊員,都容易把它想的太簡單了,就忽略了水流、天氣、氣溫的影響。”
不過,兩位驢友的落難,全怪“這項運動太危險”麼?
事故現場。
落難的驢友
在先前的現場影片中,能看到事發點滴水灘瀑布的水流中間位置掛著兩個一動不動的人影,湍急的水流傾瀉而下,水流中依稀可見人影懸在瀑布半空,被水流沖刷著。
據瞭解,遇險驢友為一男一女,男性將近70歲,女性36歲左右,分別被困於瀑布約140米處和60米處。
官方通報。
針對二人遇難一事,8月24日下午,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官網通報稱,經初步核實,兩名被困人員與其他4名隊員(其他4人安全)共6人,一起到關嶺縣關索街道辦滴水灘瀑布進行探險活動,2名探險隊員沿滴水灘瀑布第三層(高130米),往下速降,被困於瀑布半中央。
至於事故原因,目前並沒有沒有官方說法。不過從業人士透過現場畫面和流傳資訊做出了自己的推測,最終指向都表明,這是一次準備與執行都不標準的“冒險”。
布和指出,以事後的角度回看,如此高風險的運動,本應有資質合格、有風險處理能力的領隊跟隨,不過,顯然6位驢友中沒有人具備這種資質。
布和還提到,“報道中看到女性遇害者4年前曾經玩過”,他提醒說:“且不提4年前她達到了什麼樣的水平,至少對於戶外的器械操作來講,4年是一個很長的週期了,幾個月的間隔都會變得很生疏。”
而大劉的關注點則更為細緻:首先,兩名遇難者未穿著瀑降應當配備的短袖潛水服,證明這並非一個專業的瀑降隊伍,另外,作為首位下降者,女性遇難者隨身攜帶了過多的裝備。
資料圖:瀑降活動中下降者並不隨身攜帶過多裝備。
“繩索運動有一個規則,就是誰布的繩子,誰第一個下,這是一個永遠不會更改的規則。而這個布繩的人應該是團隊當中經驗最豐富的一位,他先下去,一是為了檢查繩索安全,二也可以判斷水流。不過種種跡象都表明,他們打破了這個規則,這位女性遇難者一定不是經驗最豐富的那個。”大劉這樣說道。
同時他判斷,男性遇難者幾乎可以確定是為營救已經被困的女受害者而下降。“因為通常瀑降是一個人成功下降後,接著一個人開始,而不會兩人同時下降。”只是最終營救失敗,二人雙雙殞命。
同行者接受媒體採訪。
他還提出了極為重要的一點,事發前貴州境內經歷了大雨,大量降水必然導致瀑布水量上漲,同時也會讓水中的碎石和樹枝等雜物變多,增加危險。
從這個角度來講,這次瀑降行動,從一開始就不應該進行……
同行者也承認此次裝備並不完善。
探險還是冒險
根據最新報道,同行者稱,他們不熟悉山路,抵達瀑布時天已快黑,因未攜帶光源,“瀑降”下山最快,便決定挑戰。
如此說來,與其說這一行人是來探險,更準確的用詞,應該是“冒險”。
“因為冒險可能成功的機率不高,你掌握的情況是很少的;作為探險來說,我們是做了充足的準備和計劃,所以是很保險的。”布和解釋到。
資料圖:瀑降瞬間。
同樣,大劉也提及了類似的概念:“探險是什麼?是你具備了一些最基礎的技能、必要的裝備,然後才去開展這項運動;而所有的冒險一定來自於你的裝備不全、技能不全,但是你強行去做、去嘗試。”
這也是如今戶外探險運動或極限運動事故多發的重要根源。
儘管如此,布和認為,這是中國戶外運動發展的一個必由階段,“其他戶外運動發達的國家同樣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在他看來,隨著人們體育意識的發展,對於體育的需求也在提升,而戶外運動探險的興起則是人們的體育需求和體育參與向縱深發展的體現。
在馬拉松日漸普及以後,越野跑等戶外跑步運動也主將被人們喜愛。資料圖圖為選手正在沙石路面進行比賽。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布和認為,這類事故的出現,必然會讓人們安全意識有所提升。因此從專業角度講,戶外運動需要做的就是打造一個更加精細化的行業體系。從面向愛好者的技能培訓,到教練、嚮導的資格認證,逐步建立起一個更細緻精準的行業體系。
而從實踐的角度,大劉則呼籲建立更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為戶外運動提供更細緻的規章制度,以規避風險:“可能參與運動的門檻會因此提高,但是對於這項運動的發展是有好處的,同時也能夠儘量減少無謂傷亡。”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他介紹說,目前中國已經有不少省份對於戶外探險活動啟用了報備制度,但並非全部。大劉回憶說,他也曾到過此次事故的事發地貴州滴水灘瀑布。由於尚未開發,這裡還是一片“野地”,並沒有報備制度覆蓋。
據瞭解,滴水灘瀑布是一處“網紅”景點,曾經有多人在此挑戰瀑降打卡。但滴水灘瀑布沒有開發,此前,關嶺縣網信辦一位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此事發生後,政府部門會加強該區域管理。
但無論怎樣,堵不如疏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一出出悲劇,時刻警示著我們,多一些準備,少一些莽撞和以身試險,總不會有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