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鋰時代終結 固態電池將全面接管電動車
嗨,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我是你們的小可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鋰電池,美國、日本的三位科學家分別獲此殊榮。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鋰電池市場,擁有動力電池出貨量前十企業的數量最多,卻與這些榮譽絲毫沒有關聯。這個事實再一次告訴我們,中國是鋰電池大國,卻不是鋰電池強國。更糟糕的是,靠著補貼政策和“白名單”迅速上位的三元鋰電池,如今卻面臨著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這兩座無法逾越的大山,發展後勁不足,出師未捷身先衰。三元鋰電池時代似乎難逃走向終結的命運,能量密度更高、更安全的固態電池,正在加快步伐取代三元鋰電池,隱有全面接管電動車之勢。而這,會成為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真正實現彎道超車的契機嗎?三元鋰電池的起與落從日本一家獨大到日韓兩國爭霸,再到中日韓三國殺,中國鋰電池產業的崛起是一個勵志的故事。鋰電池的正極材料有很多種,包括磷酸鐵鋰、三元鋰、錳酸鋰、鈷酸鋰、鈦酸鋰等等,磷酸鐵鋰電池曾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為扶持新能源汽車而生的補貼政策,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不斷變化調整的補貼政策對電池能量密度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能量密度最高能達到330Wh/kg的三元鋰電池,成功將只有100Wh/kg左右的磷酸鐵鋰電池踩在腳下,從此奠定了三元鋰稱霸乘用車、磷酸鐵鋰蝸居客車的格局。從市場規模和體量和產業鏈來看,以三元鋰為主要技術路線的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無疑是成功的。從2015年起,中國連續四年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作為電動車“心臟”的動力電池,因此一榮俱榮。坐擁政策、市場兩大優勢的中國鋰電池產業,自2015年起超過日韓躍居全球首位,目前已經承包了全球70?上的動力電池產能,形成了全球最為完善的鋰電池產業鏈,催生了以寧德時代為首的一批龍頭企業,2018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前十的企業,中國就佔了七席。市場雖大,產業鏈雖完善,頭部企業雖強,但中國卻不是鋰電池強國。相比日韓,我們差在哪?首先是技術水平和製造工藝,中國並不佔優,跟日韓電池產業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鈷酸鋰、磷酸鐵鋰和三元鋰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日韓手裡。尤其是日本,其主打高階市場的領先技術,是中國短期內難以超越的。此外,我國動力電池市場兩極分化明顯,高階優質產品供不應求,低端產品銷售困難,結構性產能過剩現象嚴重製約動力電池產業做大做強。中國鋰電池產業的突飛猛進,很大程度是受益於“白名單”的保護,隨著“白名單”廢除和補貼退坡,三星SDI、LG化學、松下、SK等外來巨頭重新加入戰局,給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固態電池才是電動車救星?2019年以來,特斯拉、蔚來、比亞迪、威馬電動車的多起自燃事故,將三元鋰動力電池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些起火車輛,裝配三元鋰電池的佔了絕大多數。“無論從化學結構還是電池結構來講,三元材料都非常容易發熱,如果不能把熱量及時傳匯出去,電池就有爆炸的風險。”有專家一針見血指出,在現階段,三元鋰電池的安全可靠性還沒有妥善的解決辦法鋰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極易發生事故,2019年密集出現的電動車著火事故,大部分都發生在車輛充電過程中或者剛剛結束充電後,這導致消費者對三元鋰電池安全性的擔憂與日俱增。另一方面,能量密度天花板也是三元鋰電池的一個致命傷。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決定了車輛的續航里程。目前,高鎳的NCM811(NCM即鎳鈷錳)是三元鋰電池的重點突破方向,但目前已現技術瓶頸,即使是量產電動車中能量密度最高的21700 NCA三元鋰電池電芯(特斯拉使用),也只有260Wh/kg。業界認為,300Wh/kg將是三元鋰電池難以跨越的鴻溝。三元鋰已黔驢技窮,動力電池的發展瓶頸要如何突破?號稱能將續航里程提至800公里、幾十秒就能充滿電的固態電池,讓人們看到了希望。能量密度高是固態電池的最大特點。當前的全固態鋰電池,能量密度約在400Wh/Kg左右,最大潛力值預計可達900 Wh/Kg,體積重量也比液態的三元鋰電池更小更輕,這使得采用固態電池的車輛擁有更長的續航里程,並且可以輕鬆實現車身的輕量化。重要的是,固態電池比液態電池安全多了。由於固態電池的電極和電解質都由固態物質製成,固態電解質不可燃、不漏液,即使在高溫情況下也不會著火,搭載全固態鋰電池的汽車自燃機率自然大大降低。因著這兩個優勢,固態電池堪稱電動車的救星。2021年或在國內落地應用既然這麼神奇好用,市面上的電動車為何不使用固態電池?原因出在技術和成本太高。技術方面,目前的固態電解質電阻太大,尚未找到既能兼顧高倍率又能快充的的物質做電解質。此外,固態電解質的導電率、內阻介面阻抗及相容性也存在問題,這導致固態電池短時間內無法應用於市場。成本方面,效能良好的材料非常昂貴,這導致固態電池的成本遠高於三元鋰電池,阻擋了固態電池量產使用的腳步。家電巨頭戴森及時止損不再造車,就與其所使用的固態電池成本太高不無關係。即使有上述兩大短板掣肘,也不妨礙固態電池被普遍認為是下一代動力電池研發方向的趨勢。目前,在固態電池研究領域最有話語權的是日本。日本最大公立研究組織——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在2008年釋出的電池研發路線圖中明確指出,要將固態電池作為未來新一代電池的發展方向。同一年,日本車企協同38家單位機構成立研發同盟,多方合力,計劃在2022年掌握核心技術。日本車企對固態電池的技術規劃及應用進度是最快的,其中豐田已經對外展示了處於試製階段的固態電池樣品,計劃於2020年正式用固態電池取代液態電池。除了日本日產,全球多個車企也在積極部署固態電池的相關研發工作。寶馬、福特選擇與美國電池技術公司SolidPower合作,其中福特更是對該公司進行投資,以強化研發協同效果;現代汽車則投資美國初創企業Ionic Materials,計劃在2025年實現應用固態電池電動車的量產。國內不少新舊造車勢力,也在加強對固態電池的佈局和研發。新勢力中,蔚來、愛馳、天際表現得最為積極,先後與輝能科技達成固態電池業務方面的合作。舊勢力的長安、廣汽傳祺、長城、北汽、吉利也有所動作,如長城汽車能量密度達350~500Wh/kg的固態電池,計劃在2025年應用於量產車上;北汽集團2025年前上市的新車有望搭載400Wh/kg的固態電池。從這些車企的佈局來看,從2021年開始,固態電池將在國內落地應用,電池能量密度在300-500Wh/kg,主要搭載於少量高階電動車;2025年左右,固態電池將逐步實現商業化,真正在全球範圍內普及。對電動車生產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來說,這是最好的時期,也是最壞的時期。真正實現彎道超車,或將在此一舉。好了,喜歡的關注我不迷路哦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04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元鋰時代終結 固態電池將全面接管電動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