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珠峰衝頂測量已開啟 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珠峰測高

說起珠穆朗瑪峰,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是世界第一高峰,不過你肯定想不到的是,珠峰竟然還會“走路”,並且每年都朝著長春方向移動。

昨天,據央視新聞報道,珠穆朗瑪峰相對位置每年都會發生變化。

珠峰乃至整個青藏高原,都是由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而成,擠壓一直在進行,導致珠峰位置也在一直變化。

專家介紹,珠峰移動速度是每年4.2釐米,朝著東北方位移,這個方向就是對著長春。

此外,有資料顯示,2005年至2015年10年間,珠峰地區以每年4cm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並以每年0.3cm的速度上升。在這10年中,珠峰大約位移了40cm,上升了大約3cm。各路網友都震驚了,紛紛在網路上調侃了起來。

2020珠峰衝頂測量已開啟 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珠峰測高
2020珠峰衝頂測量已開啟 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珠峰測高

除了橫向移動

珠峰的高度也在逐年發生著變化↓↓↓

專家表示,喜馬拉雅山脈是一個很年輕的山脈,發育時間只有3000多萬年,其位置變化也更加劇烈。

因此,珠峰的垂直高度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而一般二、三十年作為一個測量週期,對其垂直高度進行重新測量,將會更加精確。

目前,2020珠峰衝頂測量已經開啟,測量登山隊由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和中國登山隊共同組成,此次測量的核心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如果登頂測量成功,這將是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

2020珠峰衝頂測量已開啟 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珠峰測高

珠峰到底有多高?專業測繪人員登頂測量意義何在?珠峰測量難在何處?記者採訪了上海市測繪地理資訊學會理事長顧建祥,為大家進行詳細解答。

測量人員停留極限時間約為40分鐘

“實在是珠峰的自然條件太惡劣,一直以來,都是依靠登山隊員,而不是測繪人員,把覘標(覘標,是指設定在三角點或精密導線點上供觀測使用的標架)豎立在峰頂。”顧建祥說。

珠峰被譽為世界第三極,峰頂氣溫常年在零下30-40攝氏度,含氧量極低。在峰頂惡劣的環境下,測量人員停留極限時間約為40分鐘。

早在康熙時期,清政府編制的《皇輿全覽圖》中就明確地標註了珠峰的經緯度,但沒有高度資訊。

1852年,英屬印度測繪局對珠峰進行了測量,這次測量得到的珠峰高度為8840米。

我國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科考。

在1966年和1968年進行的兩次測量,未在峰頂樹立覘標,也未測量峰頂冰雪厚度,高程亦未公佈。

1975年,首次將覘標矗立於珠峰之巔,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已減去積雪厚度0.92米)。

在1992年和1998年,又進行了兩次測量,均未對外公佈珠峰的高程。

2005年,採用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方法,首次利用冰雪雷達探測儀測量冰雪厚度,獲得珠峰峰頂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專業測繪隊員將在珠峰之巔豎起測量覘標。

與此同時,位於中絨布冰川、西絨布冰川等六個交匯點的測繪隊員將瞄準覘標同步開展測量,最終依據測量的各類資料,計算得出珠峰的新高程。

專業測繪人員登頂測量意義何在?

顧建祥介紹,傳統的水準測量,就是靠測繪人員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雖然原始,但精度比較高。現在的衛星遙感測繪手段在高程精度還達不到米級,即使是航空攝影測繪,也需要人工輔助糾正,否則在精確度上還是有差異。

先要知道珠峰的0米起點究竟在哪

珠峰測量難在哪裡?“簡單地說,一個是底,一個是頂。先要知道珠峰的0米起點究竟在哪,峰頂的雪層厚度又如何確定?”顧建祥說,我國在青島做了一個長達18年的潮汐觀測,計算出了黃海平均高程面,從而確定了全國統一的高程起算基準面。

過去,測量雪層厚度用的是比較原始的方法,用一根鋼釺插進雪層,直到插不動為止,插入的深度則視為雪層厚度,但實際上,還有一層堅硬的冰凍層。有了雪深雷達,可以對峰頂雪層厚度進行精確測量。

為了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除了覘標和雪深雷達,測繪人員還將攜帶重力儀、氣象測量儀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接收機等進行作業。“由於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橢球體,平均海面高度會有一個高差值,這需要測量重力來修正差值。而溫度、氣壓對測量會產生影響,需要氣象測量儀來校正。2005年時,我們主要依賴的還是GPS系統,但這一次將以北斗系統的資料為主。”

另外,既然珠峰自然條件如此惡劣,那珠峰“量身高”為什麼不能用無人機替代?本次測量的進展如何了?一起來戳圖瞭解。

2020珠峰衝頂測量已開啟 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珠峰測高
2020珠峰衝頂測量已開啟 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珠峰測高

致敬所有攀登者,期盼他們都能平安凱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28 字。

轉載請註明: 2020珠峰衝頂測量已開啟 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珠峰測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