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阿里雲豪擲2000億 網際網路企業領銜新基建投資

由 機東林 釋出於 科技

  作者:劉深

  4月20日,阿里雲的一場大手筆投資引得業界紛紛側目。阿里雲宣佈: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人民幣,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麵向未來的資料中心建設。

  阿里雲智慧總裁張建鋒對此稱“有信心”,作為國內公有云市場說一不二的龍頭老大,底氣自然十足,但此次的信心滿滿背後,顯然不僅出於阿里雲對自身能力的自信,國家政策對於“新基建”的重視與推動,無疑也是阿里雲敢於如此乾脆的豪擲2000億的重要原因。

  阿里雲搶跑新基建

  一場疫情,讓2020年前三個月的中國遭受重創,而新基建,則被看作是刺激經濟復甦的強力舉措。也正是基於此,2020開年不過短短四個月的時間,新基建已獲中央7次點名強調,就在昨天,國家發改委剛剛在釋出會上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並提及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3個方面內容,為新型基礎設施指明瞭方向。

  不知是否是有意為之,阿里雲偏偏選在了同一天宣佈這筆高達2000億的鉅額投資,足可見其搶跑新基建的決心。從阿里雲公佈的訊息中得知,此次投資包括了資料中心、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多個方向的投入,而“面向未來的資料中心”則被單獨列舉,可見其與眾不同之處。

  本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資料作為一種單獨的新型生產要素首次被寫入中央檔案,成為了此次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最大亮點,廣受行業關注。九次方大資料創始人王叄壽曾表示,資料要素解決數字時代“用什麼”的關鍵問題,而新基建正是指明“用在哪”的生態全景與應用機遇。簡單的一句話卻挑明瞭二者關係——資料要素是新基建的重要基礎,要想跟緊新基建的風口,先要抓住資料要素這一關鍵的生產資料。

  嗅覺靈敏的阿里雲自然不會錯過這一契機,於是資料中心建設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阿里雲未來最重要的投資重點。

  據悉,阿里雲將重點佈局中西部、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等數字經濟發達地區,而“自研自用”也成為未來阿里雲建設的一大特點。在新一代資料中心建設中,阿里雲將大量採用達摩院、XG實驗室、平頭哥最新的技術和研究成果,大規模部署飛天雲作業系統、含光800晶片、神龍伺服器、自研雲交換機、高效能低延時網路、大計算系統叢集等核心自研技術。“只有以創新技術加持的新一代雲資料中心,才能應對資料量暴增的人工智慧、5G、工業網際網路的需求,成為真正的數字基礎設施。”阿里雲表示。

  其實,早在3月初,阿里雲智慧總裁張建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阿里雲將全力投入數字經濟新基建,將阿里巴巴20年建設的技術能力帶給全社會,幫助政府和企業建設面向未來的新型基礎設施。”

  3月20日,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也在《人民日報》刊發署名文章《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創新發展空間》,呼籲抓住數字新基建的機遇,並堅稱“得數字化者得先機。”

  顯然,發展新基建早已不僅僅是阿里雲的未來方向,而是作為整個阿里巴巴的集團戰略而存在。回顧過去的十年,阿里巴巴一直深耕於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將全球最多維度的資料、全亞洲最強的雲計算以及全中國最強的人工智慧能力結合,踏出了一條通往數字經濟的清晰路徑,而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正是在於雲計算和人工智慧。

  新基建投資賽道火熱:騰訊、京東、小米紛紛佈局

  阿里大手筆砸錢,其他的網際網路巨頭們自然也不會輕易落後。

  事實上,騰訊早已在資料與新基建領域深耕多年。近年來,騰訊展開了一系列超大規模自建資料中心的佈局,而數年前就已開始在重慶和貴陽佈局的超大規模資料中心以及特高防護等級資料中心,已經陸續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騰訊資料中心在華北、華東、華南、華西的全面均衡佈局業已形成,在其最新公佈的一攬子湖北投資計劃中,武漢是戰略重點。騰訊表示,將繼續推進騰訊(武漢)數字產業總部的建設,在數字政府、智慧教育、智慧出行、人工智慧以及安全等方面與武漢深度合作。

  同樣試圖在湖北展開新基建投資的,還有京東。據京東公佈,未來3年內將向湖北投資超過60億元,從新基建、產業扶持和扶貧助農三大領域入手。其中在新基建方面,京東的著力點將是智慧物流建設和智慧城市建設。

  同期,小米武漢總部二期專案等也相繼落戶武漢光谷,計劃佈局小米人工智慧與雲平臺、移動物聯網、引進小米生態鏈企業等多項業務。

  不難看出,網際網路公司早已聞風而動,盯緊了“新基建”這塊肥肉。業界人士認為,未來,或許網際網路企業將成為新基建的投資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