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丕恕:工業網際網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當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振興實體經濟、發展製造業是新時期的重要使命。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新一代資訊科技應用將成為振興實體經濟、服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從2012年首次提出“工業網際網路”這一概念,到2019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新基建”建設提速,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正駛入快車道。

5月21日起,人民網金臺圓桌兩會特別版邀請工業網際網路相關領域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權威專家和企業家共同深入探討,將連續推出三期圓桌訪談。

疫情期間,“觸網”“上雲”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之一。這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的全國建設有何機遇和挑戰?工業網際網路如何促進新經濟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將在政策頂層設計、財稅金融支援、資料資源開發利用與新基建、企業協同發展體系建設等方面帶來哪些新的問題與需求? 第三期邀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徐曉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兩位嘉賓共同聚焦“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啟用新經濟”這一話題。

以下是對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的專訪對話:

人民網:疫情期間,“觸網”“上雲”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之一。這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的全國建設有何機遇和挑戰?

孫丕恕:疫情讓“觸網”“上雲”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給數字經濟按下了“加速鍵”。眾多企業透過視訊會議、線上營銷、雲招聘、柔性生產、智慧化工廠等數字化平臺和工具,保證抗疫情、促經營兩不誤。

疫情期間,數字化、智慧化做得好的企業受疫情影響小、復工復產快,直接激發了生產企業透過工業網際網路進行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升級的動力。以在2月2日提前復工的浪潮智慧工廠為例:在疫情最緊張的春節假期,僅用1晚準備,就實現伺服器生產線緊急復工,保質保量完成了疫情所需裝置的緊急生產,如果是傳統工廠,不可能第二天開工。智慧工廠與傳統工廠相比,用工人數至少下降一半,生產效率卻能提高2.5到3倍。

疫情加速了企業上雲、用雲和數字化轉型的步伐。疫情期間企業“觸網”“上雲”的使用習慣、工作模式的數字化覺醒,將在疫情之後繼續和深化,企業將加快從線下到線上的佈局,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的建設有積極推動作用。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有效化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生產模式落後、供應鏈掌控力弱等難題,但在建設和應用上都存在著較大挑戰:一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者眾多,存在泡沫;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前期投入大,短期見效難;二是工業PaaS平臺賦能不夠,開發工具不足,工業APP太少,尤其缺乏直擊痛點的應用,遠不能滿足工業級應用需要,導致平臺落地難;三是企業、園區、城市數字技術的應用參差不齊,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數字化程度有限,普遍缺錢、缺資源、缺人才,在上雲上平臺過程中,存在“不會上、不能上、不敢上”的問題。針對這些挑戰,需要政府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鏈企業合力推動解決。

人民網:如何以工業網際網路促進新經濟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為企業發展探尋新路徑、新模式、新場景,增加中國經濟的韌性?

孫丕恕:工業網際網路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設施。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取得積極成效,逐漸步入“落地生根”階段。疫情爆發後,應用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企業能夠快速實現遠端辦公、異地協同、供應鏈協同,復產復工平穩有序。浪潮、海爾等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積極行動,提供了一系列的抗疫數字化服務。

但是,總體來說,目前工業網際網路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工業網際網路促進數字化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還在不斷推進中,我想透過分享浪潮的幾個實踐案例,讓大家體會到工業網際網路對高質量發展、提升中國經濟韌性的推動作用。

一是政府公共服務方面,模式是工業網際網路聯盟 公共服務平臺 工業雲平臺。浪潮在廣西、重慶打造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以廣西區域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為例,實現300餘家企業上雲並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

二是園區公共服務方面,模式是生態園區應用 公共服務平臺 工業大資料 工業雲平臺,比如浪潮打造的滕州機床雲和孟州智慧園區,服務滕州305家中小機床企業,打通企業、行業、政府資料,釋出機床指數,建立中小機床檢測標準,成為全國機床檢測中心,生產運營效率提升了9%,物流效率提升15%,服務效率提升11%,企業平均利潤率提升了8%。

三是打造智慧企業方面,智慧企業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浪潮遵循“上雲-連線-大資料-應用創新”的建設路徑,透過工業網際網路,加速推動業務上雲,實現與使用者、產品、裝置、供應商、開發者的全連線,進而形成企業大資料,將資料分析結果反饋至裝置等,以最佳化企業的生產、運營與決策。

在一些重點行業,比如中儲糧、天津石化等。浪潮為中儲糧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智慧糧倉”管理平臺,透過近10萬個影片攝像頭、近100萬個糧情感測器,讓國家掌握糧情週期由15天縮短為3天,與傳統儲糧方法相比,能耗、人力等總成本降低了5%左右。

在智慧工廠方面,浪潮智慧工廠全面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從協同研發、柔性化生產到交付服務的全過程智慧化,人員減少75%,生產效率提升40%。

在大規模定製方面,我們幫助大信家居、偉星集團等實現了個性化定製。大信家居藉助浪潮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了“易簡”大規模、個性化、模組化的智慧製造模式,將國際平均用材率從76%提高至94%,平均交貨週期由30-45天縮短到4天內以內,綜合成本降低至同行的50%,且零庫存。

在供應鏈協同方面,透過愛購、易採、行業應用 工業雲平臺,浪潮幫助中船重工、中國中鐵等眾多企業打造了智慧化供應鏈。比如中國中鐵一體化智慧採購雲,實現供應鏈資料彙集,以人工智慧演算法為支撐,構建智慧採購平臺,讓採購、合同和資金無縫連線。

可以說,工業網際網路對實體產業的賦能和改造是方方面面的,企業應用工業網際網路不僅可以實現降本、提質、增效,還可以探尋新路徑、新模式、新場景。

人民網: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將在政策頂層設計、財稅金融支援、資料資源開發利用與新基建、企業協同發展體系建設等方面帶來哪些新的問題與需求?有何建議?

孫丕恕: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與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基本同步啟動,國家高度重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層面給力,企業積極跟進,發展成效顯著。比如,我們的工業網際網路體系建設全面突破,網路基礎不斷夯實,標識解析體系不斷完善,平臺供給能力不斷強化,安全保障體系逐步構建,融合應用不斷深化。

總體來看,我國工業網際網路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和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工業網際網路相關企業藉助網路協同、遠端服務、供需對接等優勢,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在我國工業網際網路應用走向深入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定問題,比如:投入大見效慢,平臺生態薄弱,工業資料共享不夠,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難。針對這些問題,我建議如下:

一是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生態體系建設。建議構建工業網際網路APP應用創新生態圈,鼓勵企業合作進行工業軟體聯合開發和推廣應用,並充分發揮製造業各行業協會和軟體協會作用。透過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和各地政府資金扶持專案,支援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積極研發各類產業鏈協同創新應用、創新服務。

二是鼓勵企業共享開放工業資料,推動工業資料流動,挖掘工業資料價值。工業資料作為企業的重要資產,只有透過人、機、料、產業鏈和服務商的全面連結,加快工業資料的流動,方能實現製造業提質增效,培育資料驅動的工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為此,建議國家出臺鼓勵政策,工信部最近印發《關於工業大資料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是在促進工業資料匯聚共享 。

三是各地統籌開展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園區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要釋放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巨大作用,需要進一步降低更多企業上雲上平臺的門檻。剛才我也提到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前期投入大、短期見效慢,需要政府部門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

由各地政府聯合平臺企業統籌開展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園區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可以有效降低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使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成本,擴充套件覆蓋面。此外,針對平臺重建設、輕運營的問題,我建議各地方政府和工信部門授權、鼓勵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運營商採取市場化手段,積極開展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園區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與運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11 字。

轉載請註明: 孫丕恕:工業網際網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