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測體溫”、“全國首款口罩佩戴情況檢測機器人”、“可語音提示和人員追溯”……疫情期間,山東一款多功能防疫機器人,憑藉高科技和出色表現成了“網紅”。
更吸睛的是,這麼一個防疫“神器”,由團隊在電力巡檢機器人平臺基礎上整合其他技術,耗時一週便研製成功。推出方,是國內最早開展電力機器人研究和產業化推廣的國網智慧。
現在,這家電力機器人“領頭羊”,向科創板發起上市衝刺。
近日,國網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網智慧”)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此次上市,國網智慧擬募集資金10.34億元,計劃投資建設國網機器人科技產業園,全部用於生產製造及運營管理中心專案、研發及檢測中心專案。
三年收入超35億元
招股書顯示,國網智慧是專業從事以電力機器人為核心的智慧運維繫統、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裝置的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並提供無人機巡檢、變電站裝置維護與升級、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國網智慧的實際控制人為國家電網。在國家電網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安排中,將“年內完成國網智慧在科創板上市”設為重點工作之一。
作為國內最早開展電力機器人研究和產業化推廣的企業,國網智慧在技術研發方面頗具優勢。公司擁有智慧運維和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等領域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與核心技術,在中國境內依法取得448項獨有專利、409項共有專利,專利數量遠超同行業億嘉和、申昊科技兩家可比公司。
公司還實際執行國家電網系統內唯一的電力機器人實驗室,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等資質平臺9項;先後牽頭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課題、省部級及國家電網重點科研課題共 18 項。
資料顯示,2019年度,公司投入研發費用共1.04億元,佔營業收入 7.18%。截至2019年末,公司擁有研發人員119人,佔公司總人數的48.57%,而億嘉和、申昊科技的研發人員佔比僅為37.12%、32.20%。
那麼,在技術研發、人才方面頗具競爭力的國網智慧,業績表現如何?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國網智慧營收、淨利潤均呈高增長態勢,實現營收8.92億元、11.69億元、14.54億元,增幅分別達到31.05%、24.38%;淨利潤為3148.42萬元、5768.97萬元、8059.46萬元,增幅分別達到83.23%、39.70%。
其中,智慧運維繫統相關產品和服務收入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佔比在七成以上。報告期內,公司智慧運維相關產品和服務收入逐年上漲,增幅分別為36.66%、28.24%。
行業龍頭為何毛利率偏低?
首席科創官注意到,根據招股書資訊,自國家電網2013年將電力機器人納入集招範圍以來,國網智慧在國網集招中累計中標臺數400餘臺,在國網集招市場佔有率為業內第一;無人機業務在2019年國家電網集中招標中連續以第一份額中標;智慧電源產品位居行業領先地位。可以看出,國網智慧可謂不折不扣的行業龍頭。
但有意思的是,2017年至2019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19.42%、20.46%和21.09%,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9.44%、20.47%、21.09%,皆呈現增長態勢,但卻處於可比公司較低水平,且差距不小。
選取億嘉和、國電南瑞、許繼電氣、平高電氣、機器人、華中數控作為同行業可比公司,2017年至2019年平均毛利率分別為34.11%、31.25%和31.60%。對比之下,約有10%的差距。
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電力機器人業務毛利率過低,是拉低國網智慧綜合毛利率的主因。
電力機器人業務帶來的收入佔國網智慧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1.02%、14.79%和24.10%。2017年至2019年,該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6.66%、23.41%和31.59%,遠低於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的51.25%、50.45%、55.04%,每年的毛利率差在20%左右。
國網智慧向首席科創官解釋,“公司機器人產品毛利率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主要系公司業務範圍更廣,質量體系相對嚴格,服務及後續維護流程相對完善,生產及安裝除錯相關成本較高所致。”
但是,對方也強調,公司已經在技術和研發、人才、產品等方面積聚了一定的競爭優勢,為今後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公司研發團隊穩定性強,核心技術人員長期從事產品的研發,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在電力機器人、智慧電網、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和研發實力已獲得客戶的充分認可,研發實力有助於公司在未來經營中保持產品和技術的先進性。
機器人產品家族龐大,市場有待開拓
招股書顯示,國網智慧電力機器人品類豐富。公司智慧巡檢機器人有變電站智慧巡檢機器人、室內軌道式智慧巡檢機器人、隧道及綜合管廊檢測機器人、閥廳軌道式巡檢機器人四類共12項產品,電力作業機器人有主從式遙操作機器人、配網線路絕緣包覆機器人、消防機器人三類共5項產品。
部分室內軌道機器人專案及閥廳巡檢機器人正處在市場開拓階段,毛利率還相對較低。此外,報告期內,電力機器人業務的成本分別為0.82億元、1.32億元、2.40億元,佔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為11.40%、14.24%、20.89%,逐年增長。
進一步分析,成本中的直接費用佔比呈上升趨勢。這主要是公司產品種類較多、產品線較豐富,設計、生產、檢測配置人員相對較多,且涉及到部分運維及技術服務涉及直接費用較多所致。
未來如何提升公司的毛利率?首席科創官就相關問題向國網智慧求證,對方表示,“公司將透過最佳化業務結構、降低成本等方式來提升毛利率和利潤率。持續最佳化調整機器人業務結構,逐步縮減毛利率低、市場前景不明朗的業務,聚焦和大力發展高毛利,且擁有巨大市場潛力的主營機器人業務。持續進行產品最佳化和升級迭代,改進產品和現場專案實施工藝,有效降低製造費用,提升毛利水平。”
“公司募集資金上市,透過新建設的生產製造及運營管理中心建設專案,購置先進的生產裝置、檢測裝置,能增加產品的邊際利潤率,降低成本費用消耗率。”對方補充道。
根據招股書顯示,目前擬建設的生產製造及運營管理中心專案建設期為24 個月,達產期為3 年;研發及檢測中心專案專案建設期為24 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