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玩家總數增長放緩,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整個遊戲市場已然步入了存量階段。產品逐漸增多,產品獲量難度也在逐步加大,市場競爭加劇在2021年變得更加凸顯。
為了在存量市場裡爭奪使用者,行業近幾年嘗試過不少方法,比如差異化——透過更好的遊戲品質、內容來建立市場競爭壁壘。而在差異化之外,深耕遊戲社群同樣是解決獲量難題的有效手段。
存量時代,遊戲社群正在為產品解圍
遊戲社群是一個即為玩家提供遊戲相關資訊內容,又為玩家提供遊戲交流和討論的平臺。
暴雪就曾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自1996年起對戰網平臺多年的耕耘,拳頭能把《英雄聯盟》做成全球最受歡迎的電競專案,其花費十年運營的社群生態可謂功不可沒。而縱觀這些成功的全球性產品/公司,其共同特點是都早早意識到了遊戲社群對於自身長線運營的重要性。
在國內,遊戲社群的作用也早早有所體現。最早的遊戲社群一般被認為是1997年創立的貓撲。此後,BBS、NGA、貼吧等早期一批遊戲社群開始出現,成為了玩家在網際網路的集中地。
2014年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後,移動裝置的普及讓遊戲社群迎來蛻變的風口,BBS、貼吧等許多社群開始從PC朝著移動裝置集中,同時也湧現了不少垂直向的遊戲社群APP。
過程中,遊戲社群呈現出兩個維度的顯著變化:橫向來看,社群數量愈發增多,訪問方式也愈發便捷;縱向來看,社群內容逐漸走向細分,為不同喜好的玩家提供了更多的興趣空間。
遊戲社群與玩家興趣之間正呈現出愈發緊密的趨勢,而遊戲社群本身的作用和價值也在不斷迭代。
從“有用”到“有趣”,遊戲社群的社交價值愈發凸顯
社群的本質是人的聚集,遊戲社群同樣不例外。但從誕生至今,遊戲社群之於玩家的作用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經歷了1.0的工具、到2.0的社群,再到3.0的興趣社群的變化。
1.0階段:遊戲社群的核心作用常常聚焦在檢視版本內容、攻略,以及八卦資訊等等功能性層面,僅僅起到“用完即走”的碎片化娛樂的作用。對於遊戲方而言,遊戲社群更像是一個在遊戲之外凝聚流量的內容工具,而非社群。
2.0階段:遊戲社群則真正向著社群邁進,更注重連線內容與玩家,並主動藉助PGC、KOL等加強玩家對遊戲的粘性,以沉澱為遊戲生態。考慮到產品生命週期以及大環境層面人口紅利消失的影響,遊戲社群也成為遊戲產品實現精準分發、建立護城河的關鍵。
3.0階段:遊戲社群的核心已經不再侷限於內容與人的連線,而是透過發掘使用者興趣來細分內容,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最終形成基於興趣構建的社群。
相比起前兩個階段,3.0社群所呈現的價值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能顯著強化玩家對社群的認同感,形成豐富的小圈子文化;二是推動了UGC內容的誕生與發展,為遊戲帶去更多可能。
不難發現,從1.0到3.0,遊戲社群經歷了一輪從“有用”到“有趣”的轉變,在加強產品內容屬性的同時,社交屬性被愈發放大,背後則反映出遊戲市場對使用者的爭奪已經從流量走向時間,為遊戲搭建社群並做好精細化運營顯得尤為重要。
深耕內容與社群,是否能成為下一個發力點?
儘管遊戲社群很重要,但目前不少開發者仍把遊戲社群當成事後考慮的專案。
究其原因,一方面,市面上一些成功的遊戲社群通常以獨立APP的形式出現,不少開發者囿於資金壓力無法進行APP的單獨開發;另一方面,即便資金不成問題,許多開發者由於不熟悉社群相關運營而錯失了與玩家建立分享和社交的機會。
面對以上難題,早前從分發驅動轉變為內容驅動的華為遊戲中心,就有著一套不錯的解法。而這套解法恰恰匹配了3.0時代下的遊戲社群特徵:一是透過多元的內容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二是注重產品與使用者的連線;三是專注人與人的社交,為產品盤活使用者生態。
首先,從多元化內容欄目這個層面看。
華為遊戲中心為了給玩家提供多元化的內容體驗,設立了頭號爆料站、CG鑑賞家、策劃不設防等多檔原創欄目。這些欄目內容不僅範圍覆蓋了與遊戲相關的方方面面,滿足細分使用者的需求,還可根據遊戲的特性進行場景化的曝光。
比如“策劃不設防”就側重透過採訪深挖遊戲背後的故事,為玩家提供瞭解遊戲的另一種方式;“頭號爆料站”則是針對不同新品進行專業測評與解析的欄目,旨在幫助玩家快速發掘新鮮好玩的遊戲。
從內容層面來看,欄目除了覆蓋面廣外,內容質量也十分優秀,原因在於這些內容皆為官方專業團隊製作而成,反映出官方在內容生態上的重視。
為了更好地呈現內容給使用者,華為遊戲中心還在UI上削減了遊戲分發的展示位置,轉而為玩家創作的內容提供更多的展示視窗。典型的如同人創作以及遊戲品鑑等內容,在展示頁面上的佔比並不輸官方內容。而針對優秀的創作者,官方還會提供相應的認證,以此作為對創作者的認可。
其次,從整體來看,華為遊戲中心致力於PGC、PUGC內容的相互補充,構建全方位的內容矩陣。透過滿足使用者的內容消費,促進使用者間的交流,進而搭建使用者與開發者之間的溝通橋樑。
以網易的新遊《零號任務》為例。該遊戲在首曝前便與華為遊戲中心“頭號爆料站”展開了合作,針對遊戲的潛在玩家進行文章內容方向以及首發的節點推廣進行了溝通。
在上線當天,華為遊戲中心透過超級大卡首頁資源位露出,並結合首發日節點進行集中爆光,結合定向push將內容欄目有效的推送給相關使用者。欄目內容在遊戲上線當日就收穫了百萬閱讀量,帶動大批玩家預約遊戲,華為遊戲中心透過內容化欄目吸引玩家提前瞭解新遊資訊,激發玩家遊戲興趣,為遊戲預約起到了極佳的拉新效果。
華為遊戲中心面向開發者全生命週期的精細化運營也在社群上有所體現,社群欄目內容的最大特點便是覆蓋了產品研運的前、中、後期,其所帶來的好處是解放了遊戲宣傳的節點——即無論產品處在研運的哪一個階段,都能透過與華為遊戲中心合作發酵熱度,實現使用者社群的沉澱。
為了更好地讓內容與使用者結合,華為遊戲中心還針對傳奇、二次元等領域設立了“熱血研究院”、“二次元專區”等。而在每個專區內,內容也被進一步細分為COS、劇情、音樂、影片、吐槽、攻略交流等更小的領域。
反映到社群上,便是形成了一個個基於興趣的小型文化圈子。一方面可以使遊戲吸引不同興趣的使用者,另一方面也為產品帶去不同的衍生內容,豐富產品的形態。
最後,華為遊戲中心並沒有把遊戲社群的構建侷限在“內容與玩家”範圍內,而是為社群注入社交因素,與遊戲開發者共同實現使用者生態的沉澱。
從欄目內容來看,無論是《頭號爆料站》、《拜託了!策劃》,還是《不服來打分》,這些由專業團隊所創作的節目,在語言上更貼合年輕使用者,內容上還加入了不少流行的梗文化,旨在透過以點帶面的方式為玩家創造社交討論話題。
比如此前熱度頗高的《寶可夢大冒險》剛剛拿到版號,華為遊戲中心就攜手網易打造了一期《拜託了!策劃》,以玩家感興趣的話題——類似“寶可夢國服有何不同”、“如何做好本地化”等,在玩家中成功構建起社交話題高地。最終文章的閱讀量也迅速破百萬,成功幫助遊戲的安裝預約實現了爆量,同時也形成了基於產品的興趣圈子。
考慮到華為遊戲中心目前正處於轉型期,且背後擁有2.1億月活使用者,龐大的使用者基數和不斷深耕的社群內容,這裡很可能會成為買量市場下行階段的流量聚集地。很顯然,開發者越能提早佔據位置,對後續產品的研運生態就越有利。
從表現來看,華為遊戲中心已經顯示出在遊戲社群打造上的成效,良性的UGC生態正在不斷反哺開發者和產品本身。
像是在《想不想修真》板塊中,遊戲在新版本更新的同時邀請玩家反饋遊戲體驗建議,透過玩家真實體驗反哺開發者完善遊戲機制,提升遊戲體驗感;
而在一些欄目向的PUGC內容上,華為遊戲中心也給予了內容創作者大面積的曝光扶持。很多時候,一些重量級的產品,像是《英雄聯盟手遊》、《幻塔》等,即便還沒上線,就已經在華為遊戲中心孵化出了不俗的熱度。
另外,華為遊戲中心還會聯手KOL,透過舉辦同人創作大賽等計劃性的內容來發揮鯰魚效應,引導、刺激泛使用者參與到內容討論和創作當中。
其中,《光遇》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該遊戲社群版塊目前最高月活2萬多,玩家UGC產出的內容獲得超180萬的閱讀量,以及12萬的玩家互動次數。這說明該遊戲的遊戲社群已經形成了相當良性的社交生態。
這種UGC生態對於開發者的反哺是豐富且多元的,不僅能讓產品與使用者保持長時間的粘性,降低使用者再次喚醒成本,還能進一步為新老產品增加曝光,甚至還能借助同人創作豐富IP。
另一方面,充當引導作用的專業PGC內容,也能幫助開發者更好地審視自己的產品。它代表了專業玩家對一款產品的理解,是開發者在研運過程中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
而對於華為遊戲中心而言,多元的欄目內容,以及對玩家需求的獨到理解,所帶來的不僅僅是遊戲內容創作、使用者社交生態的沉澱,更有望在未來形成內容深度共創的理想態。實際上,放在更大的框架去思考,這些內容和成果也是華為遊戲中心面向遊戲開發者全生命週期服務和精細化運營的重要一環。
結語
本質上,做好遊戲社群好比搭一座橋,使玩家與遊戲之間的溝通更為流暢。從內容工具到興趣社群的演變,變的是產品體驗和內容形式,不變的是對玩家需求的挖掘與匹配。
對於華為遊戲中心而言,一方面是需求日益多元的2.1億月活玩家群體,另一方面是希望緊跟趨勢的開發者。作為渠道,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持續深耕精細化運營既是自我要求,也是行業賦予的使命。在此基礎之上,建立起對遊戲產品更深入的理解,形成產品、使用者、渠道三者更緊密的關係,以及有力支撐和有機結合,也正是華為遊戲中心在業內構建影響力的核心基礎。
我們認為,隨著玩家群體日漸細化分層,市場獲客成本水漲船高,精細化運營重要程度還將不斷提高。這一背景下,遊戲社群作為精細化運營中的其中一環,會在存量時代起到留存和影響新流量注入的作用,透過遊戲社群內容的迭代和沉澱,以及透過內容構建使用者生態,助力遊戲分發的正向迴圈,華為遊戲中心對開發者而言將是遊戲運營過程不可錯失的重要資源。
畢竟,“社群”的紐帶作用夠好,“產品”和“使用者”這兩端的才會連線的更加密切,遊戲生態才會愈加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