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蘋果正式更新了iOS 14.5作業系統,在眾多更新的內容中,一條有關隱私保護的條款再度引起了業內關注。根據這條隱私條款,應用程式提供商需在徵得iPhone手機使用者的授權之後才能使其APP追蹤使用者的手機線上行為資料。矛頭直指社交媒體平臺,首當其中的便是Facebook。一時間,有關消費者隱私保護的大討論再度展開。
手機作為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電子產品,是使用者與外界溝通交流的重要視窗。使用者每天的工作、生活、社交、娛樂等等不少操作都需要經過APP、也就是應用程式來完成。大家一定經歷過這樣的場景——當你安裝成功一款APP之後,首次開啟會彈出數個有關許可權呼叫方面的確認按鈕。有的APP極為粗暴,如果你不確認授權你就別想使用。這一情況廣泛存在,有大V曾經吐槽一款手電筒APP“為什麼也想呼叫他的通訊錄”,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使用者的隱私保護問題由來已久,使用者苦隱私洩露久矣!
說回蘋果的iOS 14.5,毫無疑問,這個條款會對於Facebook等應用平臺是一個重大的衝擊,以Facebook和谷歌為首的全球數字巨頭統治著廣告業的生態系統。一旦將這些許可交給使用者選擇,平臺就很難對使用者行為進行追蹤、採集,廣告也就很難做到精準投放,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摩擦並不是Facebook與蘋果的首次爭端。早在2020年WWDC時,蘋果就更改了iOS 14上跟蹤IDFA的許可權,當開發者想追蹤或者獲取使用者的IDFA 時會出現要彈窗提示。在iOS 14.5調整之前,Facebook指責蘋果採取的行動將損害那些“依靠該公司針對性廣告來吸引新客戶”的小企業。在iOS 14.5更新中,跟蹤透明度使使用者能夠控制哪些App可以跟蹤個人的活動以提供廣告或共享給資料代理商。Facebook計劃在顯示蘋果的提示之前向用戶展示自己的畫面,他們主要採用其他應用程式和網站上的資料來顯示個性化廣告,標榜自己免費提供服務並支援企業。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場有關隱私的持久戰看來還會繼續下去。
手機廠商的圍追堵截
國產手機廠商很明白,要想抓住使用者,隱私保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款門戶大開的手機註定會使重視個人資訊保安的使用者避而遠之。目前我國國產手機廠商在保護使用者資訊保安方面採取了不少手段。小米在MIUI 12中就從底層開始記錄、提示APP呼叫使用者資訊的行為,推出了諸如照明彈、攔截網、隱匿面具、剪下板隱私保護等功能。其中“隱匿面具”功能夠為使用者提供空白通行證,以虛擬身份ID授權應用,大大減少資訊被抓取的風險。
OPPO則在ColorOS系統中開啟了隱私替身、隱私許可權管理以及外部來源應用安裝許可權管理功能。隱私替身功能與小米“隱匿面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當部分APP需要讀取通話記錄、聯絡人、資訊、日程”等敏感資訊時系統就會提供一份空白資訊;同時使用者也可以選擇專門針對某個APP設定隱私替身,達到專門反制的效果。
獨立隱私空間功能不少作業系統都有,華為EMUI的隱私空間功能亮點在於解鎖方式。“兩套密碼,兩個空間”,使用者在EMUI可以設計兩個不同的系統介面,透過兩套不同的密碼可以分別進入,當外人在場時可以避免尷尬。當然這個設計更多的是針對線下層面的手機隱私保護,在這裡也就是提一下。
官方出手 能否遏制瘋狂的資訊收集?
手機應用程式無權過度索要個人資訊已然成為當前熱度最高的話題之一。我們似乎期盼這樣一個規定很久了。5月1日起,由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印發的《常見型別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必要個人資訊範圍規定》正式施行,這也是我國官方首次就手機應用索取使用者個人資訊作出規範。
新規明確了39種常見型別APP的必要個人資訊範圍。如,婚戀相親類,必要個人資訊包括:註冊使用者行動電話號碼;婚戀相親人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即時通訊類,必要個人資訊包括:註冊使用者行動電話號碼;賬號資訊:賬號、即時通訊聯絡人賬號列表。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款在於,APP不得因為使用者不同意提供非必要個人資訊而拒絕使用者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務。這條規定的提出終於能夠限制一下這些“為所以為”的APP廠商。對於廠商來說,使用者始終是弱勢群體。你如果想用我的APP就得乖乖地把個人資訊一股腦授權給我,否則你就別用。之前有文章吐槽國人總是喜歡拿隱私換方便,殊不知大多數時候這些隱私的交換並非出於自願,至少在使用手機方面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開發商的“霸王條款”才是國人不得不出賣隱私的罪魁禍首。而未來的法律法規也會愈加完善,相信瘋狂的資訊收集會受到有力的管控,還給使用者一個可以“隱姓埋名”的網路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