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如今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完善,很多時候會用業務資料化的方式進行業務運轉和資料的提取,業務資料化也需要各部門的配合;本文作者詳細介紹了什麼是業務資料化,以及如何踐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業務資料化“這一概念屬於老生常談,網際網路行業中,資料是一切行為的基礎;業務運轉過程中會產生、積累大量的資料,在大量的資料中提取重要資訊利用、分析、迭代,才能促進業務可持續的正向發展——這一完整的迴圈過程才能稱之為“業務資料化”。
今天就從實際工作場景出發聊聊“業務資料化”該如何實現;說到“業務資料化”,不得不先講講各工種之間的配合。
老闆下達一個決策命令,資訊傳輸的先後順序通常如下圖所示:
首先是產品和運營,這裡的產品指前臺產品,如:扛起DAU的使用者產品、扛起收入的商業產品,他們站在業務的前線,距離決策指令是最近的。
接下來是資料分析師,他會穿梭於各種評估、彙報、覆盤之間,接收到的資訊基本是二手資訊。
然後是資料產品,前臺產品、運營、分析師分別從各自的角度驗證專案的可行性,最終才會推進業務指標、模型的系統化、視覺化。
最後是資料開發工程師,處於資訊傳輸的末梢。
大家應該都知道接力猜詞的遊戲,在資訊傳達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折損和偏差,團隊各環節都很關鍵,配合度決定了遊戲的結局。
業務運轉中,如果資料生產使用閉環遇到障礙,可能會導致資料產品、工程師的產出滿足不了業務同學的訴求;業務同學提出的零散資料需求,會被視為資料體系之外的邊緣化需求;夾在中間的分析師同學會接到很多取數需求做著重複的機械勞動。
久而久之,出現斷層,業務資料只做到了積累沒有高效應用,業務資料化就成了空話。
這個過程中,資料分析師就應該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跟前臺產品、運營比更懂資料,跟資料產品、工程師比更懂業務,且站在資訊傳輸的中心。
以具體資料需求為例,還原推進場景:一個Landing Page使用者訪問路徑資料需求。
業務同學的訴求:需要知道使用者從起始訪問頁面至轉化行為頁面中,訪問了哪些頁面觸發了哪些點,記錄訪問的先後順序,並且對產生的轉化量做頁面和點的歸因。(內心OS:使用者的行為日誌裡不應該都有嗎?這是個基礎建設的需求,理應滿足!)
資料產品同學:背景是?資料細到使用者的應用場景是?如果是低頻需求分析師不可以支援嗎?(內心OS:你知道這資料量有多大嗎?平臺上已有的路徑分析不能滿足你們的需求嗎?)
分析師:……(內心OS:又躺槍了)溝通一度陷入僵局。
我們拋開自身的職業立場來分析一下這個需求。
“需要知道使用者從起始訪問頁面至轉化行為頁面中,訪問了哪些頁面觸發了哪些點”,是因為需要知道使用者會在哪些頁面的哪些位置轉化?中間經歷了多少步?縮短能否提升轉化率?
“記錄訪問的先後順序”,是因為不同的訪問順序代表了使用者的不同意圖。
“聚合頁→列表頁→聚合頁→詳情頁”和“聚合頁→列表頁→詳情頁→詳情頁”,同樣經歷4步轉化,前者初斷:推薦並不精準使用者帶有明確意圖訪問轉化。
後者初斷:使用者根據推薦內容轉化;“並且對產生的轉化量做頁面和點的歸因”所有的動作都需要量化拆解,才能更好的達成目標。
02 如何實現業務資料化?相信業務方在提出資料需求之前一定做過資料分析的工作了,無論是自己分析還是提需求給分析師,此時承擔分析師角色同學的表述都十分關鍵。
優秀的分析師該這樣做:
1. 闡明需求背景這個Q頁面CVR增長的OKR是環比+10%,產品同學在目標拆解的過程中發現沒有辦法把目標拆到頁面的具體ICON,這就沒有辦法細化頁面最佳化方案。所以向我求助。
2. 描述已驗證的實現方法1)根據產品同學的訴求,我制定了分析框架,總結起來要得到的核心結論是:使用者轉化在哪類頁面的哪個位置?經歷了幾步動作?轉化前訪問路徑特徵能否說明使用者意圖?建議最佳化哪些位置可以使頁面CVR環比增長10%?分別會帶來多少增長?
2)我看了一下平臺現有功能,只要頁面流量路徑,沒有定位到頁面和具體ICON的點選轉化。
3)我查看了底層的A、B、C、D表目前缺少的是頁面與點之間路徑的串聯。
3. 闡明需求內容及其重要性頁面cvr增長10%,會帶來**%的客戶增長,進而帶來**%的收入增長,這個專案能夠帶來的收益還是很客觀的,你可以評估一下。
一頓操作猛如虎,相信資料產品同學最後會鄭重的接了這個大專案並把它規劃到這個Q的OKR裡面;可見,業務資料化的關鍵是利用資料的客觀性證明了需求的可行性,進而減少了資訊傳遞過程中的折損,統一了目標;業務資料的良性迴圈,對於業務的發展一定是如虎添翼。
今天的事例場景不僅想要展現業務資料化如何實踐,更想要寫給很多正奮戰在工作崗位上的分析師同學。
怎樣擺脫查數姑、大表姐的單一定位?怎麼證明自己的價值?
那就是跨界交流!熟悉業務、瞭解資料架構、提升專案推進能力,這些跨界技能可以幫助我們充分的實現自己的價值,會讓我們未來的路越走越寬!
#專欄作家#大鵬,公眾號:一個數據人的自留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料產品經理修煉手冊》作者。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