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ID:jazzyear),作者:趙健,編輯:火柴Q,36氪經授權釋出。
丘吉爾說,不要浪費一場危機。同樣,新冠疫情帶來停工裁員、企業倒閉的同時,也給自動化轉型帶來了機遇。
在疫情期間,由於社交距離和居家隔離令的要求,零售行業的機器人需求激增。美國一家機器人公司Brain Corp 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零售商使用機器人的中位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3.8%,在第二季度增長了24%。
需求端之外,同樣活躍的還有資本。在倉儲自動化領域,「甲子光年」在《一文讀懂風口上的倉儲自動化》中就統計到,僅在今年前5個月,就有至少7家機器人或機械臂公司獲得大額融資。
Bossa Nova Robotics 就是一家專門做貨架巡檢機器人的公司。在今年1月份,零售巨頭沃爾瑪宣佈要將Bossa Nova 機器人的部署範圍從350家門店擴充套件到1000家。
然而僅僅過去10個月,這家準備大展身手的機器人公司就迎來了沃爾瑪的分手信。
11月3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沃爾瑪已經終止了與 Bossa Nova 的合同,該合同中有約500家沃爾瑪商店使用了 Bossa Nova 的貨架巡檢機器人,而原因竟然是沃爾瑪覺得使用機器人還不如人工划算。
沃爾瑪的這一決定對這一家初創公司產生了“重大影響”。據報道,Bossa Nova 解僱了50%的員工。目前,Bossa Nova 的聯合創始人 Sarjoun Skaff 對此並未否認或證實,只是承認新冠疫情讓公司被迫“精簡”運營。
沃爾瑪放棄 Bossa Nova 的巡檢產品,究竟是自動化轉型大趨勢下的小插曲,還是對一個行業殘酷事實的反映——難道說,自動化轉型是一個被誇大的需求嗎?
1 牽手在熱潮期談到沃爾瑪的自動化轉型,不得不提倉儲、零售領域自動化實踐的帶頭大哥亞馬遜。
亞馬遜於2012年收購倉庫機器人公司Kiva Systems,掀起了電商自動化轉型的浪潮。此後,這家零售科技巨頭組建了機器人部門Amazon Robotics,旗下產品線囊括用於倉儲分揀的Kiva機器人、搬運機器人Pegasus、六輪無人配送機器人Scout、搬運機器人Xanthus、Prime Air無人機等,其中Pegasus和Xanthus都來自亞馬遜2019年收購的機器人公司Canvas Technolog。
今年,亞馬遜又進一步收購了曾經的自動駕駛明星公司Zoox,其團隊獨立運營,未來可能會用於製造和運營末端配送無人車。到2019年6月,亞馬遜已在全球175個物流中心部署使用了20萬臺機器人。此外,在無人零售方面,亞馬遜的嘗試還包括2018年正式推出Amazon Go無人零售商店。
從左上到右下依次為:Robostow、Pegasus、Prime Air、Kiva、Prime Scout、Xanthus
亞馬遜在美國零售市場縱橫捭闔,其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沃爾瑪坐不住了。
2016年,沃爾瑪發動電商併購,透過買買買的形式,快速提升了線上商店品類的豐富度,全力抗衡亞馬遜。同時,沃爾瑪的另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引入機器人產品和服務,進行自動化轉型。
商品從倉庫到進入消費者手中,實際上流程很長。沃爾瑪在不同的環節引入了不同的機器人服務:包括Nuro的自動駕駛無人小車配送、Flytrex的無人機配送、Alert Innovation研發的Alphabot自動存取機器人、Brain Corp公司研發的清潔機器人等,力圖實現全鏈條自動化。
此番與沃爾瑪“分手”的 Bossa Nova 就是在那時開始了與沃爾瑪的合作:2017年,沃爾瑪開始在美國50家零售店部署 Bossa Nova 的貨架巡檢機器人等Auto-S,透過機器視覺掃描貨架以檢查庫存數量、價格資訊和擺放情況(擺放情況既包括貨物是否擺錯,也包括檢查品牌商的權益——有些強勢的品牌商會要求零售商在賣場“C位”擺放自己的產品)。
Bossa Nova的貨架巡檢機器人
工作中的Bossa Nova巡檢機器人
在此之前,該公司的機器人已在多家零售店完成了部署,據Bossa Nova披露,他們的自動化庫存掃描總時長達到了2350小時,總里程超過710英里,獲得的產品影象超過8000萬張。
在合作之初,沃爾瑪不吝溢美之詞。2017年10月沃爾瑪CTO Jeremy King表示,在掃描貨架這件“重複的、可預測的”事情上,機器人的效率要比人類員工高上50%,而且更準確,速度還快上三倍。
雙方的合作蜜月期一直持續到今年,並有升溫跡象。在今年1月,Bossa Nova 的CTO在NRF (新零售)2020大會上宣佈,計劃在年底之前將其庫存機器人的部署範圍從350家沃爾瑪商店擴大到1000家。
這家公司信心滿滿,並且在英國建立了辦事處,準備全球化擴張。然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疫情打亂了這一切。
11月2日,《華爾街日報》報道,沃爾瑪已經終止了與機器人廠商Bossa Nova Robotics的合同。此時,Bossa Nova Robotics只完成了1000家門店擴張計劃的一半左右。
沃爾瑪的這一決定帶來了連鎖效應。Bossa Nova 不僅失去了一個大單,還裁員了50%。不過,現在還無法證實雙方合作的終止與裁員之間的因果關係。
對於雙方合作破裂的原因,沃爾瑪尚未給出官方回覆。但是,《華爾街日報》卻給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有悖直覺的原因:
目前,用機器人,也許還沒有用人工划算。
2 網購激增,砸了機器人飯碗?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由於新冠疫情肆虐,越來越多的人進行網上購物,導致線上訂單暴增。沃爾瑪賣場的員工於是多了很多在貨架裡遊走、收集線上訂單的工作,而做這個工作時也需要巡檢貨物——也就是,靈活的人類可以在揀貨時順便巡檢貨架,這樣一來,單獨弄一個機器人巡檢貨架,就有些雞肋了。
發生在沃爾瑪賣場的這個區域性現象,與整個零售行業的變革方向似乎背道而馳——為什麼零售和零售上游的倉儲領域被認為是自動化和智慧化的熱土?
一大原因就是小批次、追求個性化的線上購物比例的提升對貨物分揀、打包、末端物流等一系列流程提出了更多要求:靈活、快速、準確……如果都用人工來實現,長遠來看,不光是人力成本高、勞動力供給有缺口,也面臨速度、準確性上的挑戰。
但具體到沃爾瑪,卻出現了大趨勢中的小波折。
因為人類雖然在處理一些單一任務上效率可能不如機器人,但是當前卻有一個碾壓性的優點——就是靈活性。對於一些簡單的多樣化工作,人可以快速上手。
這就是現在發生在沃爾瑪的情形:由於過去沃爾瑪的業態以線下大賣場為主,線上比例相對較小,疫情中線上訂單激增,他們的處理方式是直接在賣場裡,讓員工根據訂單揀貨。但賣場環境不是為機器人打造的,所以最合適、靈活的方式還是直接用現有的人類僱員頂上,而一旦讓員工開始揀貨,公司就會發現他們也可以把巡檢做了,快速學習多型別任務對人類來說並不難。
反觀線上購物起家的亞馬遜,最初的自動化動作就是收購用於揀貨場景的機器人Kiva,它使得亞馬遜倉庫裡的揀貨員不用再每天走路幾萬步,連上廁所都要掐表,在通道里爭分奪秒(人工揀貨時,大約70%的時間都用在走路和找貨上),而是可以從容地等著機器人把貨架送到自己面前,這大大提升了效率;但相應的,亞馬遜也為機器人做了場地和環境改造。
正在亞馬遜物流倉庫中工作的Kiva
從亞馬遜的實踐來看,機器人在節省成本、提升效率上確實卓有成效:
物流諮詢公司MWPVL國際稱,在倉庫中使用Kiva機器人,亞馬遜每傳送一件商品可節省21.3美分,節省了48%的成本。瑞銀分析師則估計,Amazon Robotics部門每年可以給亞馬遜節省大約9億美元的人力成本。
3 用好機器人,是一項系統工程沃爾瑪和亞馬遜的對比,反映了機器人或者說自動化方案部署和運營中的一個關鍵點——產品要與業態、場景合理而緊密地結合。
回到Bossa Nova的貨物巡檢機器人,本身其產品可能就有“殺雞用牛刀”的風險,因為貨物巡檢——即盤貨、清點庫存並不一定需要能自主移動的機器人。
去年5月份,沃爾瑪在紐約州推出了一個新的“未來商店”,智慧零售實驗室(IRL)。該商店在天花板上安裝了一套攝像頭,其功能就是監控庫存狀況和貨架上的商品擺放。
另外,機器人也可以透過產品設計向多面手人類靠近。就在沃爾瑪與Bossa Nova分道揚鑣的前一個月,沃爾瑪宣佈旗下的會員超市山姆俱樂部(Sam's Club),在經過六個月成功的概念驗證之後,決定把與Brain Corp公司研發的Tennant T7AMR自主地面清潔機器人新增到美國的599家商店中。最重要的是,這款清潔機器人可以執行雙重任務,即在拖地的同時掃描貨架,一機多用。
超市中工作的清潔機器人Tennant T7AMR
可見,比研發出一個看起來“黑科技”的機器人重要很多的是:要深刻地思考,到底怎麼用機器人。
這也是當前中國自動化市場、機器人賽道的機會。中國有全球最豐富的的生產、物流、消費場景,是打磨特色方案的試煉場,誕生“聰明用法”的培養皿。
在更廣的全球範圍內和更遠的未來,“用好機器人”還面臨一個更復雜、難解的問題:人類對機器人的態度。
一是人們擔心機器人會影響就業。
一直以來,美國一些批評人士就對機器人不可避免取代零售、倉庫和維修工人的工作崗位而擔心。
聯合食品和商業工人聯盟(UFCW)就曾對沃爾瑪的專案變革發表宣告:“毫無疑問,沃爾瑪使用自動地板清潔機並不是為了更好地為客戶和工人提供服務。如果沃爾瑪在每家商店都這樣做,那很有可能會毀掉美國5000多個維修工作崗位。”
不過,有經濟學家認為,新技術就算會減少原有工作崗位,也會產生新的就業機會。
二是人們對科技發展的恐懼。
在此次沃爾瑪叫停1000臺機器人部署計劃的背後,也有這種擔憂。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沃爾瑪美國CEO John Furner 擔心顧客在商店看到機器人會感到奇怪,影響部分線下消費者的體驗。
購物者與Bossa Nova機器人相遇
這種對過度科技化、數字化的警惕已是歐美常態。
比如去年春天,亞馬遜的Amazon Go就在舊金山遇到了挑戰:代表舊金山第五區的監事會成員Vallie Brown在當年2月底提出了一項旨在禁止無現金零售商的提案,並將Amazon Go無人零售店納入其中——理由是Amazon Go等商店不收現金,而很多美國人會因為隱私考慮不開設銀行賬戶,只使用現金,這將影響他們的購物權利。
作為極客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已禁用城市攝像頭的舊金山一直走在正視科技倫理風險的前列。
不過,方興未艾的機器人和自動化正在向上發展的軌道中,他們眼前考慮的更多還是功能層面、商業層面,如何“好”。
至於哲學層面的好,這確實不是企業家和工程師有餘裕思考的範疇。
事情常常如此,智慧帶來的問題,往往需要更大的智慧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