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30歲,成為你職場的終點!任正非:華為以“奮鬥者”為本

別讓30歲,成為你職場的終點!任正非:華為以“奮鬥者”為本

年過30,你已經習慣安逸的生活了麼?

如果有一天危機來臨,你還有一技傍身麼?

2017年2月初,華為“心聲社群”的一個帖子引起了熱議,一個華為員工聽到主管說:華為將開始集中清理34歲以上的工程維護人員,而華為最為重要的研發團隊也將清除40歲以上的老員工。

別讓30歲,成為你職場的終點!任正非:華為以“奮鬥者”為本

此帖子一經發出,3000多人點贊,立即引爆網路,有人開始指責華為“34歲一刀切”的政策,也有人說:這是“狡兔死,良狗烹”。

2017年2月24日,新生社群發表了《任正非在泰國與地區部負責人、在尼泊爾與員工座談的講話》,回應了網路上的種種質疑。

任正非說:“如果大家都不奮鬥,華為就垮了。30多歲,年輕力壯,,就想躺在“功勞簿”上數錢,可能嗎?華為不會因為年齡裁掉任何一個人,華為只會裁掉那些放棄奮鬥精神的人。”

別讓30歲,成為你職場的終點!任正非:華為以“奮鬥者”為本

轉眼多年過去了,如今大家不再糾結當年華為是否執行了“一刀切”政策,因為在如今各個行業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沒有人可以擔保,自己所在的公司哪天不會搞“大裁員”。

如果公司每個人都不思進取,只顧及自己的收入,而不在乎公司的利益,那可能公司也有可能隨時會破產。

反觀華為,如今早已穩穩地排在了國內民企第1名,而且還是全球5G技術的領導者,是扛起民族科技大旗的先鋒企業。也正是因為任正非大膽的用人政策,雖然短期遭受質疑,但長期卻為企業、甚至為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成功。

一、創立華為,任正非:為了活下去

1987年,任正非因工作失誤,被騙了200萬,被老東家深圳南海石油集團開除。那個時候大女兒孟晚舟和長子任平已經出生,而且任正非還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哥,為了照顧一家老小,和朋友湊了2萬元,創立了華為。

早前索尼CEO吉田憲一郎曾請教過任正非:您44歲創立華為,當時就是要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通訊公司麼?

別讓30歲,成為你職場的終點!任正非:華為以“奮鬥者”為本

任正非的回答出乎意料,任正非說:就是為了找條活路。

俗話說:人到中年不如狗。44歲的任正非,人到中年,突然失業,那種無望、痛苦和敢於創業的堅強,是很多人無法體會的。

當下很多年輕人下了班,每天的節奏打遊戲、看直播,如果遇到生活、工作不順心只會在網路上“敲鍵盤”,發牢騷。卻從未想過減少娛樂的時間,去充實自己,當公司、行業、市場危機來臨時,必然是首先被市場淘汰掉的一撥人。

二、開拓俄羅斯市場,任正非:沒結果,就別回來

1996年,華為、中興、巨龍、大唐已經將國內的網路交換機市場做到飽和。華為開始將視野放到海外。

同年,華為俄羅斯市場負責人李傑親率華為研發、市場、測試人員奔向俄羅斯,準備大幹一場,結果一整年顆粒無收。當時正是中國小商品大量湧入俄羅斯的時間點。

“劣質”已經成了俄羅斯人對中國商品的第一印象,甚至很多雜貨店都會掛出“本店不賣中國貨”,以展示其商品的可靠。俄羅斯很多大型軟體公司的管理層打心眼裡不認為中國人可以研發出網路交換機這樣的高科技產品。

李傑很洩氣,電話任正非希望可以回國,卻被任正非毫不客氣地懟了回來,任正非說:如果俄羅斯市場機會來了,而華為卻還是顆粒無收,你就從樓上跳下去吧。

別讓30歲,成為你職場的終點!任正非:華為以“奮鬥者”為本

雖然任正非說的是氣話,但也看出任正非對海外市場,尤其是俄羅斯市場的重視。

就這樣,華為在俄羅斯默默紮根了5年,直到2000年。

2000年,華為收穫了烏拉爾電信交換機和莫斯科MTS行動網路兩大專案。

2001年,華為與俄羅斯國家電信簽訂了上億元的GSM裝置供應專案。

2003年,華為承建了俄羅斯從聖彼得堡到莫斯科的光傳輸幹線的訂單,當年,華為在俄羅斯實現了銷售額1億美元的突破。

那個坐了5年“冷板凳”,深耕俄羅斯市場的華為人李傑,如今已經成為了任正非的左膀右臂,身兼華為全球技術服務部總裁、人力資源部總裁、華為大學校長。

這就是華為所需要的奮鬥者!這就是奮鬥者應得的回報!

眾所周知,任正非不止一次在內部會議中提到,華為是“以奮鬥者為本”的。如果沒有"奮鬥者"們的在天寒地凍的俄羅斯,一家一家拜訪電信運營商,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絕,日復一日的堅持,又怎麼會取得這樣的成就。

如果沒有分佈在全球各地"奮鬥者"們的付出,華為又怎麼能做到如今服務超170個國家,每年營收超8000億,力壓瑞典愛立信,成為世界排名第1的通訊製造商呢?

三、任正非:不要妄圖躺在“功勞簿”上過一輩子

從1987年成立到如今,華為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歲月。哪怕經歷了很多類似前文提到的“34歲一刀切”,“胡新宇事件”等等,任正非依然堅持“以奮鬥者為本”的理念,甚至曾經和華為另一位靈魂人物孫亞芳一起,展開過一次7000人集體離職、再競聘的行動。

別讓30歲,成為你職場的終點!任正非:華為以“奮鬥者”為本

目的就是要警告一些老員工:不要妄圖躺在“功勞簿”上過一輩子。

華為是一家肯給員工高薪的公司,對應的有需要員工有較強的奉獻精神。

根據華為年報,僅在2015年,華為支付給員工的費用就達到1377億元。當時華為員工大約是17萬人左右,算下來人均年收入高達80萬元,月薪近7萬元。

曾有資料統計,目前在華為,年薪超過100萬的員工超過1萬人,年薪超過1000萬的有100人。

不可否則,這些人都是華為曾經的“奮鬥者”,但如果他們放棄了奮鬥的精神,滿足如今“既得利益者”的地位,妄圖躺在“功勞簿”上,靠著公司的分紅享受一輩子,那這對華為來講將會是場災難,所以任正非當機立斷:華為的幹部沒有終身制,收入要與工作結果和奮鬥精神掛鉤!

任正非曾說“給火車頭加滿油”,讓“千里馬”真正跑起來。整個公司的薪酬制度要偏向奮鬥者。

別讓30歲,成為你職場的終點!任正非:華為以“奮鬥者”為本

華為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職級制度。如果大學本科畢業生入職,職級為13級,博士生為15級。通常1~2年可以升1級,外派海外的員工等級提升會更快一些。如果等級能夠達到20級以上,基本就是華為公司總裁、副總裁這個級別了。

華為至少每6個月就會考核一次,考核透過就有機會升職、或者漲工資。不過,如果一個人到了34歲,在華為至少一件工作了10年,級別卻只有15~17,說明這個人沒有太多進取心,被淘汰則是必然。

四、結語

人性很有意思,當我們年富力強,成績優異的時候,我們希望得到公平;當我們步入中年,家庭壓力增大時,我們希望穩定。

而企業不同,因為企業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活下去。

不過,個人和企業的目標並非不能調和,因為任正非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那就是:任何一個人,都要時刻保持奮鬥的精神,不要妄圖躺在“功勞簿”上過一輩子。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54 字。

轉載請註明: 別讓30歲,成為你職場的終點!任正非:華為以“奮鬥者”為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