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先滴滴一步,嘀嗒要上市了,即將成為國內網約車第一股。
10月8日晚間,嘀嗒出行(以下簡稱“嘀嗒”)正式向香港交易所公開遞交招股書,擬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海通國際資本有限公司及野村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為聯席保薦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多家媒體報道稱,滴滴也在籌備港股上市,目標估值超過6000億港幣(約合800億美元),將超越Uber(按美國東部時間7月17日收盤股價計算,市值564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路出行上市公司。
與滴滴出行相比,嘀嗒出行的知名度低很多,它是憑藉什麼搶先一步上市成為國內網約車第一股呢?
上半年淨賺1.5億元嘀嗒悶聲發財
在一眾共享出行平臺深陷虧損泥沼之時,嘀嗒的盈利模式已經跑通。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嘀嗒的營收分別為1.18億元、5.81億元以及3.11億元。
在2018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嘀嗒淨虧損為16.77億元、7.56億元及7.22億元。
嘀嗒表示,考慮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優先股及相關負債(包括初始確認虧損)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所得稅(利益)╱開支後,按經調整利潤淨額計算,嘀嗒自2019年起已實現盈利。2019年和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嘀嗒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為1.72億元和1.51億元。也就是說,在今年上半年疫情陰影下,嘀嗒繼續保持盈利狀態。
在“燒錢”標籤突出的共享出行賽道里,嘀嗒此次IPO的最大亮點,在於其證明了自身的造血能力。
相較之下,今年5月6日,首汽約車CEO魏東在內部信中表示,繼2019年7月在上海和深圳率先實現盈利後,今年4月首汽約車實現全國整體正毛利。在8月的一次公開演講中,魏東還表示,首汽約車在今年4-7月已經連續4個月實現正毛利增長。
而就在首汽約車宣佈盈利的第二天(5月7日),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滴滴的核心業務已經盈利或者說有些薄利了。”而這是連續虧損7年的滴滴首次對外公佈盈利,但未披露具體資料和所謂的盈利究竟是採用哪種指標。
順風車行業競爭激烈嘀嗒市佔率超過66%
2014年,嘀嗒(前身“嘀嗒拼車”)成立,當時滴滴和快的在網約車領域的競爭進入最後階段。嘀嗒CEO宋中傑敏銳地躲避了巨頭相對抗的領域,從拼車切入。當時,拼車領域的競爭者還有51用車、天天用車等。
2015年,嘀嗒拼車便佔據了拼車市場近60%的份額。2015年2月,滴滴和快的合併後快速擴張業務線,上線順風車功能同時掀起順風車補貼大戰,曾創立過嘀嗒團並親歷“千團大戰”的宋中傑選擇了先守成,待戰爭過去再擴張。
2018年,滴滴順風車發展受阻,嘀嗒終於等來了發展良機。一直以“出行平臺第二”自居的嘀嗒接管了絕大部分滴滴順風車的市場份額。
招股書顯示,嘀嗒2019年佔國內順風車市場份額為66.5%。據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在中國計程車市場的出行平臺中則排名第二。
目前,順風車業務是嘀嗒的核心業務。根據招股書,2019年嘀嗒平臺交易總額(GTV)為110億元人民幣,其中順風車業務GTV為85億元,順風車業務GTV佔平臺總GTV的77.3%。
從增長看,2017年、2018年、2019年嘀嗒順風車GTV分別為7億元、19億元和85億元,2018和2019同比增長分別為171.4%和347.4%。
嘀嗒能撼動滴滴的市場地位嗎?
嘀嗒這六年的確在精耕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截至2020年8月31日,整體註冊使用者數已突破1.8億,註冊車主數突破1900萬,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00萬和400萬人;
六年以來旗下順風車累計共享座位超24億,累計註冊計程車司機數量超過190萬,累計認證通過出租車司機數量超80萬。
但說嘀嗒能撼動滴滴的市場地位、成為有力競爭者可能還早了一些。
易觀千帆資料顯示,從市場規模上看,滴滴出行(不含順風車)的市場規模接近嘀嗒的10倍。
(以上排名不包括哈羅出行。易觀資料顯示,2020年6月哈羅出行的日活躍使用者數為1740萬人,位列使用者規模第二。)
從使用者體驗上看,嘀嗒的客服態度冷漠、不能解決使用者和司機遇到的問題,被反應多年卻一直未改進。許多網友表示雖然之前天天罵滴滴順風車,但是滴滴順風車業務下線轉用嘀嗒後,突然想念滴滴順風車,也反應出嘀嗒在運營方面的缺陷。
不過滴滴拼車、計程車業務先後改版,計程車打出了慣用的補貼牌,也表現出滴滴對嘀嗒這個對手的尊重和重視,想把對手“扼殺在搖籃裡”。
嘀嗒5年前在滴滴的進攻下存活,並非沒有在細分領域挑戰滴滴的可能,只是這條路道阻且長,並非一朝一夕能夠走通。
嘀嗒出行還面臨這些挑戰
與此同時,由於出行行業的特殊性質,嘀嗒也必然面臨一些挑戰。
一位業內分析師表示,共享出行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當公共服務和商業利益這兩者需要平衡時會以公共利益優先,因此稍有政策變動就會對行業產生巨大沖擊。
嘀嗒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嘀嗒在中國順風車市場可能面臨(其中包括)其他出行選擇、相關監管規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隱私問題所帶來的挑戰。
招股書顯示,目前相關法律及法規通常適用於網約車服務,無法直接應用於嘀嗒的業務模式以及順風車、智慧計程車服務。今後監管機構可能會提高對順風車平臺的監管審查水平,同時新法律及法規的出臺可能對嘀嗒的業務有影響。嘀嗒可能無法及時有效地適應該等變化,且可能在此過程中產生大量合規成本。
而外界對於順風車行業的審視,也來自於此前順風車服務中出現的一些安全問題。嘀嗒在招股書中提及,嘀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眾是否接受順風車及嘀嗒的服務。
例如,與其順風車服務有關的犯罪事件,導致公眾對順風車的安全擔憂、對業務模式的爭議及監管機構對順風車的嚴格監管,這阻礙了順風車市場的增長。
在出行領域,嘀嗒一直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以順風車為例,在該業務上,2018年宣佈下線的滴滴順風車自去年12月10日重新上線後,一直在放寬服務範圍,並且於今年3月宣佈恢復夜間服務。除了滴滴重新開展順風車業務,首汽約車、神州優車、曹操出行等平臺也已佈局順風車業務。
而在出租車方面,其競爭對手滴滴今年更加重視計程車業務。今年6月,滴滴出行對計程車事業部進行了組織架構升級及人事調整,該業務負責人向CEO程維彙報。據第一財經瞭解,滴滴重視計程車業務最主要目的是增強供給端能力。
此外,支付問題也可能成為嘀嗒的風險之一。嘀嗒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可能被視為在並無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情況下作為非金融機構進行支付服務。
除了上述挑戰外,嘀嗒表示,平臺可能繼續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
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公開資訊、鈦媒體、第一財經、艾媒諮詢、易觀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