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釋出訊息稱,茅臺集團總工程師、首席質量官王莉入圍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訊息一出,引發輿論一致質疑:研究白酒的公司高管,憑什麼當選院士?
早在10年前,類似質疑就出現過。2011年12月8日,中國工程院在官方網站公佈了54名新院士名單,中國菸草總公司鄭州菸草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謝劍平在列。
謝劍平被稱為“菸草院士”,贊同他當選的主要觀點有二:他的“降焦減害”研究對控煙作用很大;菸草行業是我國納稅大戶,菸草稅收對國家建設有重要作用。主要反對意見是:降焦根本不能減害,是全世界已認同的科學真理;謝劍平研究“降焦減害”,主要是為菸草商服務。
說完謝劍平,再來看王莉。
按照相關資料,王莉的主要科研成果為“茅臺酒風味物質研究”“原料及器具中食品安全指標分析方法的開發”“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白酒行業的應用”等十餘個專案,均為白酒企業和行業發展的重要課題,且均取得重大成果。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王莉主持開發的“高粱中支鏈澱粉測定方法”“茅臺酒指紋模型的建立”專案等在企業相關工作中得到實際應用。
王莉這些科研成果,有沒有讓茅臺酒變得更好喝?喝起來“更健康”?普通民眾是不知道的。有網友說,茅臺一直都在那兒,難道她改變了茅臺麼?倒是一個事實是眾所周知的:王莉的研究,是為茅臺集團服務的,並且已為茅臺集團創造了價值。
對比“菸草院士”和“白酒院士”不難發現:他們的研究、創造的價值都是為各自企業服務的,並不必然代表科技興國惠民的方向。當今的科學研究早已證明,不管怎麼用科技去改良,煙和酒目前都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那麼這一領域的研究者讓煙和酒類產品更加暢銷,而且如果還當選院士,將會起到什麼樣的導向作用?傳遞什麼樣的科學價值觀?眾所周知,院士是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被推薦者和當選者都必須是:在推動國家和社會科技進步方面有建樹的科技工作者,而不是讓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更加暢銷的“黑暗”研究。真正的院士,應該如俠之大者,目標是為國為民,推動社會的整體進步。
面對質疑,貴州省科協回應稱,此次推選符合院士增補的相關流程。這個回應很是蒼白。首先,茅臺集團連續3年在貴州納稅第一,貴州科協給她報院士,有幫茅臺站臺之嫌;其次,該回應並沒有解答公眾關切的要點——王莉的科研成果是否符合院士的評選標準,是否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
好在中國工程院已經注意到此事。2月18日下午該院回應稱,目前,王莉尚處於地方科協推薦公示階段,還不是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王莉本人享受國務院津貼,是白酒行業內頂尖專家,這是毋庸置疑的。對於保證茅臺等中國醬酒的高品質研究,肯定有著自身貢獻。但在我國,兩院院士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與特殊性,要求對社會要有巨大突出貢獻。這就要求各方面在推薦院士人選時,應更多地從科技進步與民生改善角度來考量。從這個角度來說,王莉在酒水行業研究上的突破,依然與公眾期望的“社會進步貢獻價值”有一定距離。
王莉最終能不能當選院士,尚無定論。但公眾對“白酒院士”質疑與討論,顯然有助於遴選了真正利國惠民的科技泰斗,切實推動國家和社會的科技進步。
上游新聞 牛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