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司法部揮起反壟斷大刀,巨頭們都得顫一顫

當美國司法部揮起反壟斷大刀,巨頭們都得顫一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貝克街探案官,作者丨賈沛霖

遙想去年7月份,美國司法部在7月23號正式宣佈,將針對美國科技巨頭進行全面的反壟斷調查,而此舉或涉及到臉書,谷歌,亞馬遜,蘋果等美國知名企業。

當時的司法部十分強硬。發言人稱道,其反壟斷部門正在調查“市場領先的線上平臺”是否透過獲得市場主導力量來抑制競爭、阻礙創新或損害消費者利益。

換言之,美國司法部想對這些企業動刀了。

而時間轉眼來到了一年後的2020年7月份,谷歌,蘋果,亞馬遜和Facebook四大巨頭一道來到美國國會參加反壟斷聽證會。而谷歌在會上成為了主要的被抨擊物件。

誰都沒想到,這一回,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調查進行的如火如荼。

10月21日,美國司法部正式對谷歌提起了反壟斷訴訟。稱這谷歌透過反競爭和排他性實現並維持其市場支配地位。這也是自上世紀90年代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反壟斷訴訟。

面對可能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反壟斷訴訟,谷歌內部卻保持著相對的低調和平靜。谷歌CEO皮查伊在電子郵件中聲稱“審查對於谷歌來說並不新鮮”。

那麼在美國司法部的歷史上,究竟針對過多少巨頭提起過反壟斷訴訟呢?

IBM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早進行反壟斷立法的國家之一,早在1890年就通過了《謝爾曼法案》對壟斷做出了明確規定。

於是在1911年,美國司法部對洛克菲勒家族的標準石油公司進行了反壟斷起訴。經過了漫長的訴訟過程之後,標準石油公司反壟斷成立,從此被拆分成了34家公司。這也是目前美國曆史上反壟斷調查中分拆最為徹底的一家公司。而現在,世界著名的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其中的34家之一。

而身為科技網際網路行業的巨頭IBM,此前也遭遇過美國司法部來勢洶洶的反壟斷起訴。

1868年,在佔據著大型機領域的絕對技術優勢以及市場份額下,IBM的競爭對手開始以壟斷為由對其提起法律訴訟。

其中,訴訟最為兇猛的則是IBM當時的最大競爭對手CDC。CDC認為IBM向客戶提前銷售還在研製階段的產品,目的就是為了降低CDC的銷量以及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而美國司法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1969年1月,美國司法部對IBM正式提起了反壟斷訴訟,認為其壟斷了大型機市場,並且阻礙良性競爭。

在美國司法部入局之後,接下來的短短兩年間,IBM就遭受了在美國境內多達22起來自不同公司的反壟斷起訴。

這些起訴中,輕者要求IBM賠償相應的市場份額損失。重者則要求IBM必須要分拆成多家公司。美國司法部成為不折不扣的推波助瀾者。

為了能夠應付起這數十起反壟斷訴訟,IBM不得不同時僱傭了數百名律師來應付這些起訴。雖然在這其中IBM打贏了基本上所有的官司,並與最大的競爭對手CDC形成了庭外和解,但是IBM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與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訴訟中,IBM不得不以超低價格將大型機部門出售給了CDC。並且還要答應在此後數年間不得參與此類市場。

這場IBM和美國司法部之間的博弈,從1969年開始進行,一直持續了13年,直到1982年。

在這13年間,經歷了五屆美國政府和四任IBM CEO。上千名證人上庭作證,IBM在其中付出了大量精力。最終在1982年,當時的反壟斷調查局局長以“沒有價值”為由撤銷了這一訴訟。

對於這位局長可能是輕描淡寫的一句沒有價值,但是IBM在這13年間妥妥的付出了技術以及市場的代價。

所幸的是,IBM被拆分的命運沒有成真。

微軟

要是說起來微軟的比爾蓋茨能夠成功,還不得不感謝美國司法部對於IBM的反壟斷調查。

上世紀70年代末,IBM深陷反壟斷訴訟。蓋茨母親和IBM董事長在同一個慈善機構擔任董事,於是在她的引薦之下,她向IBM推薦了自己兒子的軟體公司微軟。

IBM的這一舉動,成就了微軟和蓋茨的第一桶金。微軟隨後在這一行裡越做越大,成為了一家比IBM規模更甚的科技巨頭。

樹大招風,蓋茨的微軟順風順水,自然就進了美國司法部的眼中。

從1989年開始,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就開始對微軟反壟斷展開調查。在調查進行了三年之後,1993年,委員會在內部對於是否對微軟進行反壟斷起訴的表決中陷入僵局,最終決定將案件移交給司法部。

美國司法部拿到這起反壟斷案件後“如獲至寶”,僅僅一年之後就對微軟提起了反壟斷起訴。認為微軟與電腦製造商簽訂了排他以及反競爭性的授權協議,阻礙了作業系統市場的發展。隨後,蓋茨迅速對其進行了回應,希望能夠與司法部達成庭外和解。

幾個月之後,微軟與美國司法部達成了和解協議。但是好景不長,由於網景瀏覽器的推出,微軟不得不重操舊業,將IE瀏覽器和Windows 95系統捆綁銷售。此舉也“惹怒”了美國司法部。

當美國司法部揮起反壟斷大刀,巨頭們都得顫一顫

微軟的重操舊業顯然沒有把美國司法部放在放在眼裡。1998年5月18日,美國司法部聯合了20個州的總檢察官,共同對微軟提起了反壟斷訴訟。這也是美國曆史上自AT&T訴訟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反壟斷訴訟。

當時的媒體頭條都稱這場反壟斷訴訟為“世紀末的審判”。

經過兩年的訴訟拉鋸,2000年6月,法院一審判決將拆分微軟為兩家公司,並撤銷捆綁銷售。

這樣的判決無異於天崩地裂。蓋茨此時才認真起來,連忙上訴,並推動新法官重新審理此案。最終與司法部達成了新的諒解協議,避免了微軟被拆分的命運。

縱然蓋茨天不怕地不怕,但是終究沒有逃過司法部的魔掌。極力避免微軟被拆分的後果,就是蓋茨最終卸任了微軟CEO,轉而將微軟轉型為利潤追求型企業。

AT&T

作為科技圈裡如今知名的企業,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美國電話巨頭AT&T已經是被拆分的結果。

AT&T的前身是貝爾電話公司,創始人為電話發明人貝爾。由於在技術上的獨到性,貝爾電話公司自然而然成為了行業內的龍頭老大。

雖然在19世紀及20世紀交界時,貝爾公司面臨著短途通話的巨大競爭。但是由於在長途通話上的技術壓倒性優勢,最終貝爾仍然牢牢把控著美國整體所有的通話市場。

由於把控市場過於強大,因此AT&T公司在1913年及1949年曾兩度被美國司法部以反壟斷而起訴,但是這兩次都被AT&T輕鬆化解。

AT&T面臨的真正挑戰,從1972年開始。

在這之前,AT&T幾乎壟斷了美國所有州內,州際,和國際電話業務,是美國通話業務史上的巨無霸。

而美國司法部對於AT&T的指控也在於透過濫用壟斷地位,AT&T把競爭對手逐出裝置和電話服務市場,並且壟斷了全行業鏈條。

這一次,美國司法部對於AT&T的壟斷起訴進行得頗為徹底。縱然AT&T的勢力十分強大,但是依然避免不了在1984年,美國司法部裁定將AT&T拆分為一個長途電話業務的新AT&T公司以及七個本地市話通話電話公司。

曾經的AT&T霸主轟然倒塌。

即使在被拆分數十年後,美國司法部對AT&T仍然抱有警惕。2011年,美國司法部以反壟斷起訴AT&T收購T-Mobile。2017年,又再一次起訴AT&T收購時代華納。

英特爾

作為硬體行業中的巨頭,英特爾自然也套不了反壟斷起訴的命運。

2009年12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以反壟斷為由,正式起訴了英特爾。而這個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正是此前在微軟反壟斷起訴中,起到推波助瀾率先調查的作用。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此時起訴英特爾壟斷行為的時機頗為微妙。在11月,英特爾剛剛與AMD達成了和解,瞭解了存在於二者之間多年的訴訟糾紛。

在委員會看來,英特爾憑藉其近乎壟斷的市場地位排擠競爭對手。並且減少了在技術方面的創新以及降低了使用者選擇度。

更有甚者,在委員會的調查報告中,英特爾與整機廠商達成“行賄”協議。諸如英特爾一年向戴爾提供將近20億美元的回扣,是戴爾當年利潤的110%。以此來打壓其競爭對手。

但是此後,針對英特爾的反壟斷訴訟也不了了之。

高通

無獨有偶,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又一大“力作”就是針對高通的反壟斷訴訟。

2016年,高通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於專利授權費。這樣的收入比例進入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視線。於是在2017年1月初,委員會就針對高通的壟斷行為提起了訴訟。

委員會認為高通濫用其在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迫使智慧手機廠商與高通達成專利授權協議,收取授權費。

此後在2019年,法院判決高通壟斷行為成立,這一判決甚至當時大幅影響了高通股價。讓高通陷入了前和華為訴訟,後和聯邦法院訴訟的不利局面。

高通隨即提出上訴。2020年8月,在經過巡回法庭表決後,高通一舉推翻了此前的不利判決。成功地合法化了自己的專利授權費行為。

不僅如此,高通還和美國司法部“搭上了線”。司法部介入了該起訴訟,稱高通的行為不構成壟斷,並支援高通。

在美國司法史上,針對巨頭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多如牛毛,甚至訴訟都並不鮮見。

但是美國的巨頭仍然水漲船高。蘋果,亞馬遜,臉書,已經成為新一代巨頭。

而針對他們的反壟斷調查,不知道美國司法部是否還在不斷地醞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05 字。

轉載請註明: 當美國司法部揮起反壟斷大刀,巨頭們都得顫一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