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環內外 嚴陣以待

原標題:閉環內外 嚴陣以待

本報記者 趙星月 特約記者 仰東萍 通訊員 桂豔麗

“冰立方”幻化出世,“冰絲帶”飄逸當空,“雪游龍”傲視雲頂,2022年北京冬奧會已全面進入“北京時間”。與此同時,力求安全、高效、精準的冬奧醫療保障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做最複雜的設想,才能有最從容的應對

近日,隨著“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延慶賽區測試活動圓滿落幕,接受閉環管理的醫療保障人員順利解封。“我心跳很快,但當穿好防護服,趕到急診患者身邊時,職業本能讓我瞬間冷靜下來。”回憶起接診時的情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方芳百感交集。

“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前夕,一支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組派的醫療保障專家團隊進駐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慶醫院公寓樓。在這裡,除熟悉醫療環境和救治流程外,王方芳與其他20餘位專家的首要任務是為“進閉環”隨時待命。

何為“進閉環”?在坐落於北醫三院延慶醫院的冬奧醫療保障中心裡,搶救室、診室、介入導管室、手術室、病房在物理隔離狀態下獨立設定,實現就診、檢查、處置、治療、手術閉環式管理。同時,醫護人員出診時均需進行二級防護,並於診後按患者風險等級採取隔離措施。

10月17日,王方芳第一個接到“進閉環”通知:一名場館工作人員出現胸悶、心悸症狀,需立刻進入閉環救治。她拎起早已收拾齊整的行李,迅速趕往閉環內的冬奧醫療保障中心。

防護完畢,抵達搶救室。很快,王方芳初入閉環的不安被診治患者的專注取代,問診、查體、做心電圖檢查,王方芳沉著操作。此時,閉環外的5G無線網路實時連線遠端指揮中心,北醫三院延慶醫院執行院長周方、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郭麗君等組成的專家團隊群策群力,提供多學科診療指導。最終,患者轉危為安。

不僅是接診患者,覆盤救治過程、修訂搶救指令碼同樣是重頭戲。“唯有做最複雜的設想,才能有最從容的應對。”北醫三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李剛主導修訂的多發傷搶救指令碼,模擬傷者同時存在顱內出血、肋骨骨折、脾破裂、下肢挫裂傷等多重傷情,周密設計了人員分工、器械配備、所需檢查、步驟銜接等細節。

李剛告訴記者,在冬奧賽事高發外傷中,實質臟器破裂是最危急的情況,非常考驗搶救人員的配合能力。對輸血時機、術前檢查時長的把控,直接影響患者預後。“我們要做的就是結合實際病例,不斷最佳化細節,反覆演練指令碼,為傷者爭取最大生機。”

短暫休整後,醫療保障人員將於2022年1月重返延慶冬奧醫療保障中心,備戰北京冬奧會。

5G賦能救護車,實現“上車即入院”

如李剛所言,外傷搶救就是與死神競速,分分秒秒關係生命結局。在冬奧醫療保障體系中,院前急救亦是關鍵一環,疾馳的救護車承載著爭分奪秒的重任。

11月26日,工信部、國家衛生健康委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專案暨北京冬奧會5G急救保障和首都衛生髮展科研專項啟動會後,北京市急救中心大廳裡,一輛經改造的5G救護車引起記者們圍觀。

“從外觀上看,5G救護車似乎與普通救護車並無差別。”帶著疑問,記者登入車艙,發現除呼吸機、心電監護儀、血氣儀等基本醫療裝置外,模擬傷員的生命體徵和艙內的實時監控影象顯示在高畫質螢幕上。藉助5G急救指揮資訊平臺,這些資料和影象可在患者轉運途中傳輸至醫療機構。

“5G網路具有大頻寬、低時延、高可靠、廣連線的特性,可實現動態高畫質醫療影像的無損傳輸。一方面,為遠端超聲提供基礎網路支撐;另一方面,為車載會診創設條件,便於對接醫院根據運動員傷情作出指導。”北京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科主任醫師劉揚進一步介紹了這輛救護車的5G屬性和優勢。

作為北京冬奧會定點急救轉運機構,北京市急救中心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冬奧組委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的統一部署,聚焦5G急救。該中心今年6月獲批首都衛生髮展科研專項“基於5G急救資訊平臺的研發及應用”重點攻關專案,8月獲批工信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組織開展的“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專案”,深入探索構建代表國家水平的智慧化急危重症救治體系。

“針對冬奧會賽事特點,北京市急救中心已蒐集往屆冬奧會的傷病發生情況,掌握哪類傷病較為常見,並開展有針對性的傷情處置培訓,從而形成規範的治療途徑。”張文中表示,中心將不斷完善突發事件醫療應急救援工作流程及轉運機制,提高救護車在惡劣冰雪天氣和溼滑路況下的安全行駛能力,加強救護車與場館醫療站的協調配合。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695ZIB1O】獲取授權資訊。(趙星月 特約記者 仰東萍 桂豔麗)

責任編輯: 小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59 字。

轉載請註明: 閉環內外 嚴陣以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