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鋒網產業組

去年雙十一期間,阿里將22頭“小蠻驢”牽進浙大校園送快遞,引來不少圍觀。

即使國內快遞業已經如此發達,由於機器人導航技術、道路法規等問題的存在,現在能夠體驗到機器人送快遞的人仍是寥寥無幾。

「阿里“小蠻驢”進校園送快遞」、「美團無人車開始在順義試點送菜」、「京東要在江蘇常熟建“無人配送城”」……,這些備受關注的機器人送快遞訊息,多數人也只能在網上圍觀、看個熱鬧。

真正發生的改變,往往會被多數人忽略。

就像已經在快遞業前置環節普遍應用、大大節省了快遞出倉時間的另一類相對成熟的機器人,行業中稱之為移動機器人(AGV/AMR)。

正是這類機器人,在2020年再度迎來“用工潮”。

隱秘:前置倉中的“分揀員們”

中國是一個快遞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從2020年雙十一的快遞資料中就可以看出:

2020年雙十一當天,據京東物流官方資料是,至下午1點30分,京東物流出庫單量超去年全天;同樣是在這一天,阿里的官方資料顯示,天貓實時物流訂單量破22.5億單,約等於2010年全年中國快遞量的總和。 

這樣的快遞單量如果拿給美國人看的話,恐怕會讓他們覺得難以置信,畢竟這個“量”已經相當於亞馬遜物流去年在美國一年的運送單量,同時也是美國電商全年物流單量的五分之一(注:2019年,亞馬遜物流在美國的物流單量為23億個,美國電商總單量為106億個)。 

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另一方面,物流速度也體現了中國速度,官方資料顯示,菜鳥雙十一首單訂單在5分鐘內送達,京東物流農村首單用時也只有15分鐘,京東物流93%的自營訂單實現了24小時送達。

據雷鋒網瞭解,透過電商購買的商品發貨分為兩類:

一類是由廠家倉庫直接發貨,也就是俗稱的工廠直銷(M2C);另一類則是由電商備貨,中途流經中心倉、前置倉,最終由快遞員配送到你的手中。

無論是廠家大型倉庫,還是天貓、京東等電商的中心倉、前置倉,都相當於一個大型倉儲集散地,需要大量的分揀員。

鮮有人知的是,現在大型倉儲系統中的分揀員很多已經由個頭小巧的機器人替代。

那麼,在室內倉儲環境下,哪些分揀環節應該進行“機器人換人”?

以京東為例,據京東物流倉儲規劃專家此前介紹稱,京東內部將所有SKU分為AB件型,其中A件型是指諸如手機、3C電子等小件型產品,針對小件型產品自動化倉儲的裝置已經相當成熟;B件型指是指小家電、牛奶、水飲等中件型產品,針對中件型的自動化倉儲裝置目前相對較匱乏。

京東官方資料顯示,中件型產品揀選過程中,完成一個揀貨任務平均用時20分鐘,分別包括:

  • 行走時間:11min(55%);

  • 尋找儲位:4min(20%);

  • 揀貨下架:2min(10%);

  • 操作PDA:3min(15%)。

  

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其中,作為揀選增值工作的「揀選下架」、「操作PDA」佔用時間僅為25%,75%的工作時間浪費在了「行走」和「尋找儲位」上。被浪費掉的75%的時間,讓室內定位導航能力已經相對成熟的移動機器人找到了用武之地。

早在2014年,京東就已經建成首座20萬㎡的“亞洲一號倉”,並開始投入使用全自動無人倉;菜鳥為天貓打造的10萬㎡的智慧倉、蘇寧打造的20萬㎡的「蘇寧雲倉」也已在2016年投入使用。

  

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菜鳥自動化實驗室負責人陳滔滔同樣表示,倉儲環節中,機器人主要用來代替人進行走動。

人在大型人工倉庫裡揀貨時,平均每天需要走10km以上的路,而移動機器人在技術上已經較為成熟,因此這成了機器人替代人的主要環節。

規則箱子的搬運任務也是以機械臂為代表的機器人應用的主要場景。

不過他也指出:

現階段還很難被取代的動作是人抓取常見百貨商品的環節,不設限制的任意商品抓取在技術上還不成熟,因此很少看到有應用。

據悉,阿里目前在全國已經建成十數個智慧倉,移動機器人使用量超過千臺。

越來越多移動機器人的應用,不僅在倉儲環節替代了不少人工,也大大縮短了快遞出倉時間,為快遞小哥配送快遞留出了更多時間。

鼎盛:千臺AGV,提速倉儲物流

作為現在在倉儲領域已經廣泛應用的AGV,最早被行業普遍關注是在八年前的那場收購:

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收購的倉儲物流機器人明星企業Kiva Systems,該企業研發的機器人正是典型採用二維碼導航的AGV。

所謂AGV,即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最早被譯為「自動引導車」,其中尤以亞馬遜廣泛應用的二維碼導航的Kiva機器人著稱。也是在亞馬遜對Kiva機器人批次應用後,國內出現了諸多基於二維碼導航的類Kiva方案。

二維碼導航是一種離散信標導航技術,特點在於“路口標識”,每一個二維碼都能夠提供一個十字路口所需的方向、物理座標資訊,將地面環境切割成塊狀矩陣。陳滔滔告訴雷鋒網,倉儲自動化kiva機器人作為應用這一導航模式主要場景,將貨架從固定安裝變為棋盤格執行,將“人到貨”轉變為“貨到人”,引發了一系列倉儲物流行業流程變革。

如今,尤其在倉儲物流場景中,基於二維碼導航的AGV已經得到普遍應用。據Tractica統計資料顯示,早在2018年,倉儲機器人全球出貨量就已經達到19.4萬臺,到2022年或將達到93.8萬臺。

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而以當下市場發展趨勢來看,不出意外的話,2022年市場出貨量突破百萬臺也不是沒有可能。

以阿里智慧倉為例,僅在無錫智慧倉中,機器人排程規模就已經達到近千臺。

據陳滔滔透露:

目前在阿里最大的智慧倉——無錫倉中,已經應用了900臺基於二維碼導航技術的AGV,日常員工數量僅有600-700名,員工數量僅為機器人數量的三分之二,而這樣一個智慧倉的日吞吐量高達30W件。

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30W件吞吐量”是一個什麼概念?

30W件商品已經相當於中國一個普通二三線城市一天的快遞單量,而這樣的智慧倉對於商品出倉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天貓超市實現“當日達”、“次日達”的快遞速度。

伴隨著電商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近五年,越來越多的AGV被應用到倉儲物流環境中,用於代替人工進行搬運。

與此同時,在AGV之外,另一類移動機器人開始越來越多地受到行業關注,這類機器人被稱為AMR。

轉折:AMR是新物種嗎?

從1953年在美國誕生的第一臺由簡易AGC產品牽引式拖拉機改造而成的AGV算起,移動機器人已經出現近70年。

如今,移動機器人已經出現了不少細分類別,從導航技術上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磁導航移動機器人、二維碼導航移動機器人、鐳射雷達導航移動機器人、視覺導航移動機器人。

就行業普遍認知來看,前兩者可以歸類為AGV後兩者又被稱為自然導航移動機器人,可以歸類為AMR。

什麼是AMR? 

實際上,AMR是為了與AGV進行區分,在近些年提出的一個概念。

在技術上,無需藉助磁條、導軌、二維碼等外部設施,透過內建地圖,外接鐳射雷達、視覺攝像頭、在導航演算法控制下實現自主移動、精準避障的移動機器人,在國內普遍被稱為AMR。

相較於以磁導航、二維碼導航為主的AGV,AMR的主要特點是沒有固定的導航路徑。

無論AGV的導航方式如何,它的可行路點都是事先規劃好的,AMR的可行路點不受限制,只要沒有固定的物理障礙都可以是路點,這就要求AMR在技術上能夠主動感知到周圍環境(包括動態和靜態環境),因此技術路線以鐳射或者視覺SLAM為主,這樣的移動機器人更加智慧化、也更加複雜。

AMR是新物種嗎?

這需要從移動機器人的發展歷史來看,優艾智合合夥人鄭昊告訴雷鋒網:

最早這類產品是基於磁軌導航的產品,當時的產品並沒有用到任何與機器人相關的技術,因而被稱為AGV;

二維碼導航AGV同樣沒有用到ROS系統、裝置排程都在雲端,基本和磁導航AGV一脈相承,只不過從Kiva開始,已經被稱為Robot(機器人);

由於鐳射導航必須用到ROS系統,邏輯上已經是機器人,大家希望可以與AGV區分開,也就有了AMR。

鄭昊特別提到,其實在實際應用中,由於客戶並不在乎買的是一個AGV還是AMR,客戶的核心訴求還是一個完整的物流自動化解決方案,優艾智合併沒有特別強調自己的產品是AGV,還是AMR。

同樣是在這一領域的迦智科技CEO陳首先告訴雷鋒網:

AGV傳統翻譯為自動引導小車,AMR現在可以翻譯為無人移動機器人,只是兩個名字的差異,不過二者的定義一直相對模糊。

2020年,美國機器人行業協會牽頭制定的新版工業移動機器人安全標準R15.08進入公開評審階段。該標準中以導航能力是否具有自主性作為區分AMR與AGV的主要判據,為行業內對AMR與AGV的分類給出了重要指引參考。

也是在2020年,以研發自然導航移動機器人為主的迦智科技在有這樣一個相對明確的參照後,將我們的相關產品改稱為AMR。

陳首先指出,自然導航AMR“新”就“新”在——第一次實現完全自適應工作環境、在無需對現有工作環境改造情況下進行工作。

作為新生事物,AMR的概念尚不統一,即使一些國際標準將二維碼導航AGV劃入到了AMR體系中,但當下國內普遍認知仍是自然導航AMR是純正血統的AMR(注:下文中AMR統一指自然導航AMR)

不過,這並不影響整個行業的進化。

如果說磁導航移動機器人是同類產品的開創者、二維碼導航移動機器人引發了倉儲物流革命的話,更“新”的AMR的出現,則標誌著移動機器人開始進入三維世界。

變局:轉戰工業

高靈活度、可以在人機混合場景工作是AMR的主要優勢,如果一個應用場景不需要這麼高的靈活度,AMR的優勢就難以充分發揮出來。

倉儲物流就是這樣一個應用場景。

陳滔滔告訴雷鋒網:

AMR因為用到了更多的感測器,成本通常比同等載荷的AGV要昂貴許多,如果業務場景不夠大,產量上不來,成本也很難大幅下降。

其次,ARM的導航雖然更加靈活,但導航的響應速度不如AGV這種確定路徑的導航方式,因為它假設周圍環境是可變的、不確定的,AGV的工作範圍通常都是獨佔場地的,不需要考慮其他裝置和人員對車輛導航的干擾,因此響應更加靈敏,運動的速度加速度更高。

正因如此,儘管AMR在技術上可以說比AGV更先進,但在倉儲物流實際應用場景中,仍以二維碼導航AGV為主流產品,佔據絕大部分存量市場,海康威視、極智嘉、快倉智慧正是這類產品的早期入局者,吃到了倉儲物流自動化建設過程中的第一波紅利。

而隨著倉儲物流場景第一波紅利瓜分殆盡,移動機器人廠商開始嘗試透過AMR開啟工業市場這道大門,在這股潮流中,有的人是主動選擇,有的人則是恰逢時機。

成立於2015年的極智嘉最早是在2017年進入的工業領域,當時已經在倉儲物流領域小有名氣的極智嘉,基於自身前期在電商倉儲領域積累的技術、產品、方案,開始進軍工業領域,從應用場景與電商倉儲相似的工業倉儲場景做起。

極智嘉搬運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杜海健告訴雷鋒網:

過去幾年,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市場環境的變化,包括消費領域品類多樣化需求倒逼供應鏈體系升級,汽車、新能源、電子等工業垂直領域在智慧製造大環境推動下,生產側對柔性化、無人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這之中,我們的客戶發現在物流搬運環節也有很高的價值可以提升,諸如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人工、叉車成本等,對包括物流管理在內的數字化供應鏈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強。

正因如此,極智嘉針對汽車、電子、新能源等工業場景相繼推出近10款移動機器人產品,並逐漸搭建起面向工業領域的物流管理系統和機器人排程平臺,提供全場機器人解決方案。

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2020年初,搬運產品事業部正式與揀選及智慧倉產品事業部、叉車產品事業部一併由產品線調整成為極智嘉當下的三大產品事業部。

隆博科技同樣是一家成立於2015年的機器人創業公司,2016年在研發出AMR原型機後,2017年開始在富士康工廠、京東倉庫兩類行業做產品迭代,2019年開始更多地對外提供在日化、鞋材服貿、倉儲、光伏等場景提供AMR解決方案。

當被問及為什麼最終會以工業AMR(IMR)賽道為主?

隆博科技CEO佘元博告訴雷鋒網:

早在2017年,我們就已經開始在個行業中進行AMR的多場景應用驗證,經過多年的實際場景驗證後,我們發現:

一方面,AMR在倉儲物流領域大規模落地難度相對較大,整套業務邏輯相對工廠場景更復雜,但有推高競爭門檻的作用;

另一方面,「機器人代替人」在工廠中比倉儲物流中的ROI計算更優,在規模落地應用的時間點上,會相較於倉庫場景更靠前一些。

因此,隆博科技在佈局工業AMR過程中,最終形成了以工廠類場景為主,以倉庫類場景為輔的策略。

然而,相對倉儲物流場景而言,國內工業自動化水平不夠高,對移動機器人的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尤其工廠環境中很多是“點到點”的移動路線,因而從市場保有量來看,應用最多的仍是傳統磁導航AGV。

隆博科技在為國內某知名鞋材生產工廠進行自動化升級專案中,透過AMR代替工人進行原料區到生產線、加工區,成品線到存放區的反覆、長距離運輸。相比人力運輸,AMR加速了該工廠的內部物流流轉,使用AMR裝置,該工廠可實現平均1臺裝置可頂替2名工人,按照當地的人力成本計算,該企業只需1年即可回收成本。

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據官方表示,這一專案中的AMR已經穩定執行近一年。

同樣是為工業場景提供AMR解決方案,優艾智合雖然入局相對較晚,卻也恰逢其時。

2019年Q1,優艾智合開始在精密電子製造、智慧運維場景開始與眾多廠商開展專案合作。 

鄭昊告訴雷鋒網:

2020年精密電子製造領域,市場對AMR的需求量在1000臺左右,這還是不包括最後的組裝環節的情況下。

不過,相對於汽車、菸草、光伏等,鄭昊透露,這一領域對移動機器人的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優艾智合服務的一些客戶,採購量普遍在幾十臺、甚至近百臺;拿到超過百臺的訂單,也是分階段的採購量。目前整個行業處於一個高速增長期,不過要真正進入批次採購、應用推廣,還需要走過一個1-2年的產能提升的驗證階段。

在某被動元器件國內龍頭企業的黃光一體化車間自動化升級改造過程中,優艾智合為其提供了一整套物料運轉系統(包括物流管理與系統YouiTMS、多機排程系統YouiFleet和7臺移動操作機器人),以實現黃光車間印刷、曝光、顯影三大工序機臺的自動化上下料以及工序機臺間的物料轉運,解決現有員工上料不及時、上錯料、資訊跟蹤困難的問題。

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據官方表示,這套解決方案一共節約了人工(白班+夜班)20人,回本週期為1.6年。

2020年,機器人換人,在傳統工業環境下的搬運場景中正在持續醞釀、悄然進行。

瓶頸:那些令人頭疼的問題

2020年對於各行業來說,都是狀況百出的一年。

也正是在這一年,“新基建”的提出,為國內工業數字化程序踩了一腳油門。

工業AMR在國內的興起和商業化,剛好趕上國內“新基建”這波浪潮,多數工業AMR專案加速進行場景驗證,在這之中,也不免困難重重。

迦智科技陳首先告訴雷鋒網:

自然導航AMR的柔性和全域性適應性更好,更適用於人機混合、場景改造困難的工業環境。

然而,就在自然導航AMR逐漸成為越來越多製造業標配應用的當下,其技術本身也依然面臨著大場景地圖構建帶來的效能問題、場景長期動態變化影響定位導航精度等諸多挑戰。

對此,優艾智合鄭昊也表示:

比較成熟的單線鐳射雷達用於AMR導航時,實際上掃描形成的是二維平面,鐳射雷達的掃描高度是一定的,掃描高度在20cm上下,在較為複雜的車間環境中,因而需要視覺技術作為輔助來實現複雜的三維空間避障及輔助導航。

這就造成:相較於更為成熟的AGV而言,AMR成本普遍更高,實際執行速度、效率更低(部分原因也是由工廠中人機混合工作環境造成),對機器人本體的技術整合度也有更高的要求。

經歷過倉儲物流鼎盛時期,並在2017年進入工業賽道後就與國網、豐田進行合作的極智嘉杜海健對此深有感觸,他告訴雷鋒網:

AMR本身技術複雜度更高、對於技術要求也更高,尤其工業環境對AMR的穩定性、可靠性有更高的要求,鐳射雷達和視覺技術要做到真正穩定和強魯棒性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工業客戶對ROI更敏感,更適用於工業環境的AMR成本也更高,國內AMR市場競爭也愈演愈烈。

從產業鏈成熟度上來看,佘元博告訴雷鋒網,當下AMR優質整合商還是太稀缺。

工業類場景的定製化,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同工廠,甚至同一個工廠的不同場景,業務邏輯不同,對AMR的用法也不同,AMR要落地到客戶實際場景中,中間必須有一個方案規劃、定製的工作,以及渠道和商務也有很大工作量,這些工作整合商都可以解決。

但是AMR行業起步較晚,目前在本體制造商和客戶落地場景中能夠有效完成方案規劃、定製工作,完成技術轉化的整合商,目前仍然非常稀缺,這種缺失制約了AMR行業的規模化爆發。

由於AMR仍處於成長初期,這一問題也是目前進入工業AMR領域的眾多廠商普遍要面臨的問題。雷鋒網瞭解到,目前多數AMR廠商仍需要自己躬身下場進行專案方案定製及產品線下落地。

培養更多優質整合商,成為AMR廠商的一大夙願,也成為接下來兩年裡行業需要補齊的一塊短板。

競合:2020的合縱連橫

合縱連橫,是2020年移動機器人領域又一“亂象”。

在同業競爭成為常態的當下,聽多了“二選一”、“反壟斷”等現象,同業合作倒是成了不常見的“亂象”。

近年來,在移動機器人行業中,大整合、大應用的大型招標專案越來越多,動輒幾千臺需要協同工作的不同型別機器人,讓單獨一家企業無法滿足這種大型專案需求,一個大型專案需要多家移動機器人企業一起完成成為當下該行業的一個基本現狀。

正因如此,不少移動機器人廠商開始合縱連橫。

國自機器人與海康威視、海柔創新與馬路創新、未來機器人與馬路創新、快倉智慧與科捷機器人先後在2020年確立合作關係,從技術、業務等多個方面相繼展開合作。

同樣是在這一年,迦智科技聯合蓬翔汽車、快倉智慧、未來機器人、節卡機器人組建了「迦智科技工業物流生態圈」,開始針對工業移動機器人這一領域展開合作。 

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陳首先告訴雷鋒網,這主要是因為客戶對AMR的期待越來越高,下游客戶更需要一整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前幾年客戶更多是在單點試用、驗證,但是現在頭部企業往往需要的是一個整廠物流解決方案。除了AMR,客戶還需要無人倉庫、無人叉車,以及車間與車間之間的過載搬運等,這就使得單個廠商的產品或方案難以滿足工業客戶這樣的整廠需求。

所以我們接觸了多家、研發不同產品形態的機器人廠商,納入到我們自身生態體系中,提供一整套綜合解決方案。

這樣的合作關係,對於需要工業數字化方案的廠商聽起來是一個不錯的行業整合狀態。然而,由於各機器人廠商都有自己成套產品體系,仍然難以避免要面對潛在的競爭關係。

以迦智科技為例,除去AMR產品外,迦智科技仍有自己的無人叉車產品,這會否會造成與“生態圈”中無人叉車方案提供商的內部競爭呢?

對此,陳首先表示:

行業中的競爭其實在所難免,但是我們的無人叉車更多是配合我們的AMR產品應用。隨著智造需求的持續遞升,我們在專注於自然導航AMR的同時,更期望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聯合更多能夠提供專業服務的生態夥伴,打通多個渠道、貫穿各項工業物流場景,透過產品融合、解決方案融合,合力形成更高價值和服務能力的整體解決方案。

以具體合作方案為例,我們主要提供的是整個工程的規劃、定製,統一的排程系統,以及工業AMR產品,其他產品則會選擇將合作伙伴產品納入到我們的整體方案中。

這樣的合縱連橫,貫穿了2020年一整年,也見證了這一年工業自動化的新徵程。

資本:重倉移動機器人的這一年

據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61.75億元,其中營收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8家。

這就不難看出,為何2020年會成為資本重倉移動機器人的一年。

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據悉,2020年移動機器人領域發生了數十起融資,主流移動機器人創業企業都得到了新一輪注資:

  • 2020年4月,靈動科技對外公佈完成B+億元融資,招商局資本旗下的中白產業投資基金領投; 

  • 2020年5月,凱樂士對外公佈完成D輪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領投,興業銀行集團、元禾重元、一村資本、華蓋資本、蘇民投、清控金信資本等跟投; 

  • 2020年5月,Syrius炬星對外公佈完成A+輪1000萬美元融資,紅杉資本中國領投,真成投資、真格基金、明勢資本、PKSHA SPARX Algorithm Fund、創茵資本等跟投;

  • 2020年6月,極智嘉對外公佈完成C2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雲暉資本領投,鴻為資本、祥峰成長基金跟投,加上此前C1輪融資,極智嘉C輪(C1+C2)融資總額超過2億美元; 

  • 2020年6月,未來機器人對外公佈完成1億元B1輪融資,聯想創投領投,飛圖創投跟投、鐘鼎資本跟投;

  • 2020年9月,隆博科技對外公佈完成新一輪數千萬元融資,常熟新動能產業投資和常熟東之星領投;

  • 2020年9月,海柔創新對外公佈完成B輪融資,原始碼資本領投,華登國際、零一創投跟投;

  • 2020年12月,快倉機器人對外公佈完成億級美元C+輪融資,境外由凱傲集團、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聯合注資,境內由交銀國際、申萬宏源、建信等投資,原有股東創世夥伴CCV跟進;

  • 2020年12月,優艾智合對外公佈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SIG海納亞洲基金領投,老股東真格基金、HAX、常見投資跟投;隨後又在今年(2021年)年初公佈了新一輪融資;

  • …… 

其中,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過去兩年也密切關注並參與了該領域的投資,五源資本副總裁陳哲告訴雷鋒網,之所以2020年這一市場會很熱,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疫情過後,在“新基建”等國內政策推動下,工業數字化的趨勢確實讓工業領域對機器人類產品有了一個基本需求;

第二,科創板的出現為國內機器人這類硬體企業的資本投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退出途徑,機器人行業成為這一年為數不多的既能看到很好退出路徑、又有收入的行業;

第三,AGV、AMR這類移動機器人的技術成熟度更高,包括鐳射雷達、深度攝像頭等感測器更便宜(單線鐳射雷達已經從萬元降到千元),算力、演算法的成熟,使得移動機器人迎來了一波技術上的紅利;

第四,過去幾年大家都在做類Kiva方案,經過幾年發展,國內出現了像海柔創新、立鏢小黃人等在內的能夠真正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這些創新產品的引入是對整個AGV、AMR落地、普及有很大幫助;

第五,ROI更加成熟,經過過去幾年移動機器人市場的價格戰,對於工廠而言,移動機器人的部署成本大大降低,與此同時,客戶對移動機器人系統可以帶來的價值也有了更好的衡量、更容易測算成本及回本週期,促使ROI也更加成熟起來。

在數十起融資中,多數廠商集中在B輪前後,其中,優艾智合一年完成三輪融資,見證了資本市場對於移動機器人的狂熱,也完成了自身的成長和蛻變。

鄭昊告訴雷鋒網,這其實可以理解為“大勢所趨”。

2020年前後,大的市場環境有一個迴歸To B的趨勢,包括SaaS軟體的成熟,工業網際網路、“新基建”概念的興起……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為純靠軟體系統實現的工業數字化,無法實現“物質流”(物料傳輸、搬運等)數字化,要想準確實現“物質流”的數字化,就需要AMR此類工業機器人來實現。

只有補齊這一環,才能實現工業網際網路完整閉環。

由此可見,2020年,資本重倉移動機器人,實則是在重倉中國製造業,這樣的熱潮,仍在繼續。

2021:未完待續

2015年,隨著較為成熟的第二代SLAM技術框架進入中國,國內機器人市場第一波技術、概念紅利興起,隨後可見,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廠商湧入這一市場。

不過,當時市場關注度更高的是隨著人工智慧技術興起的商用服務機器人。

從工業領域來看,現在國內工業場景下的移動機器人產品仍以磁導航AGV為主,佔比超過60%;多數AMR產品在2018年前後完成商業化後,在2019年前後開始進入場景驗證階段。

雖然2021年市場環境尚不明朗,但從行業發展來看:2021年,將是主流工業領域將進入到對AMR產品的複製應用階段。

對於2021年,AMR廠商們也有不同的打算:

極智嘉將會繼續加強生態合作、提高物流排程系統運營交付能力、研發新產品,有多款相關產品已經在規劃中;

優艾智合繼續深耕智慧製造、智慧運維兩大場景,透過提升AMR精度、穩定性及可拓展性,最佳化應用方案,利用標杆場景收割形成行業深度閉環;

隆博科技準備將核心系統繼續升級、做好低成本高效率定製化,並對外拓展新產品線、覆蓋更多場景;

迦智科技也在準備繼續向室外過載方向進行產品拓展;

……

2021年,機器人迎來“用工潮”,行在工廠中的AMR,也將繼續狂奔。

關注物聯網、智慧硬體、機器人,新聞爆料或尋求報道,歡迎新增作者微信交流(新增微信請註明公司、職位、姓名):18210039208。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892 字。

轉載請註明: 特稿:機器人“用工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