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直播帶貨要分三六九 不是所有的直播帶貨都有價值

【提要】像家電這樣技術含量較高,相對價值大,專業性強的產品,直播帶貨還是要讓懂產品的企業自己的高管來實施,這樣或許要比那些網紅、明星、大咖們的帶貨更具有現實意義!

馮同||撰文

近日,楊坤直播帶貨網上刷單成為熱議。

一篇題為“親歷直播慘案:楊坤帶貨122萬隻剩4萬,招商方堅稱是楊坤刷單”在媒體間廣為傳播,很多人對刷單嗤之以鼻,形成了在市場上的輿論焦點。

事由原委很簡單,山東一位阿膠賣家李立,透過第三方經紀公司參與楊坤直播帶貨活動。李立稱,事先在招商承諾銷售額數百萬的誘惑下,分別繳納了10多萬坑位費。楊坤在抖音直播結束後,顯示銷售額超過122萬,但最後結果真實銷售額平均只有3萬左右,李立感覺到是被經紀公司和楊坤忽悠了。

此事,在業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賣家都聲稱有過與李立一樣的經歷,事前招商時承諾的非常誘人,平臺直播時也是紅紅火火,可是直播完第二天就翻臉,真正實現成交的只是平臺顯示金額的零頭,明顯是一種欺詐行為。

實際上,此文報道中不僅是李立一家受害者,與李立一樣的還有羽絨服賣家王恬和化妝品賣家張揚。基本上都是把身家性命都壓在了此次直播帶貨中,最終的結果是雞飛蛋打。

就這一案件來看,受傷害的都是實力不強的賣貨企業,對於全國來說類似這樣的中小企業和品牌受直播帶貨挖坑的不再少數,這僅是冰山一角。

正如吃瓜群眾留言所說,“這些直播帶貨的亂象,是時候整治了,不但商家受傷,消費者也會被矇騙,錢都流到這些明星、所謂大V跟平臺的手中了!”

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據瞭解這一行的專業人士所說,類似像李立這樣被楊坤和第三方公司所坑的多了去了。絕大多數人因為做直播帶貨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既就是受了騙,遭受到一些損失,也不會過分去追究。

恰恰是這樣,一方面給那些所謂的明星和第三方公司有了騰挪的空間,助長了直播弊端的無限放大;另一方面是裝了這些人的膽,鑽法律空子撈一票。反正是直播帶貨正在風口,現在能撈一把算一把。

從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平臺直播帶貨之亂像。首先因為是新生事物,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來規範;其次經營主體的病急亂投醫,給了所謂網紅、明星們站上風口的機會;再次類似第三方這樣的公司或平臺,充分利用了人們對新生事物的好奇,放大了直播帶貨的效果;第四平臺只管收錢,既不能夠對直播帶貨進行規範,還放任一些不規範的行為的橫行。

可說回來,直播帶貨作為網際網路線上銷售的一個創新,只要是在規範前提下的開展,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對於傳統營銷的一個變革創新,有利於打破傳統定式思維,賦予營銷更多的內涵。而不應該成為網紅和明星對消費者割韭菜的場所和工具。

再來看家電行業,實際上在這一輪直播帶貨中,並沒有簡單的跟隨與參與,直播帶貨上就謹慎了很多,直接找網紅、大咖們帶貨的並不多。而是從學習中找到了相對適合家電營銷的模式,把市場熱絡的直播帶貨與家電的特點相結合,既是直播帶貨,也有別於一般的平臺直播帶貨。

在家電企業中,已經有格力董明珠、海信於之濤、TCL王成、創維王志國等主流家電品牌負責人都有過直播的經歷。由企業高層作為直播者,進行直播帶貨活動,把家電營銷與網際網路平臺直播結合起來,嘗試了營銷模式的網際網路創新。

最為典型的就是格力董明珠直播帶貨,先是從抖音開始,嘗試和學習在網路平臺上直播帶貨的經驗。經過幾次平臺直播探索後,7月底開始從江西贛州起進行全國巡迴直播,創新營銷模式。先後在贛州、洛陽、桂林、德州、臨沂、澳門、南京等地舉辦全國巡迴直播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營銷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像格力這種全國巡迴直播,與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的直播顯然不同。直播者不是明星、網紅、大咖,而是企業高層領導,他們對產品的熟悉是在骨子裡的,不像網紅是臨時抱佛腳,根本說不到產品的點子上。

讓企業高層講自己的產品是信手拈來,可以把產品的核心賣點說得透徹,這是網紅再下足力氣也無法企及的高度。因此,消費對企業高層帶貨的認可度,遠勝於那些網紅、明星和大咖。

從另外一個層面上來說,企業領導直播帶貨還是渠道創新的探索,或許能夠開闢出一條網際網路時代家電新興商流渠道。嘗試總是有益的舉措,但不能亂了方寸!

從這個意義上講,直播帶貨也十分三六九等的!

對於像家電這樣技術含量較高,相對價值大,專業性強的產品,直播帶貨還是要讓懂產品的企業自己的高管來實施,這樣的話就可以避開像楊坤這樣僅僅是靠運作來帶貨的種種弊端,真正能夠把直播帶貨玩轉成一種網際網路背景下營銷模式的創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98 字。

轉載請註明: 「質疑」直播帶貨要分三六九 不是所有的直播帶貨都有價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