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11時23分,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將中國空間站首艙——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這是繼2020年5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我國載人航天史上又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的副總指揮單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生產的系列產品在發射任務中大顯身手,助力任務成功。這其中,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多個單位研製生產的測量雷達、聲表產品、微波雷達、晶體元器件及尿處理子系統等多項配套技術產品,為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提供全程保障服務。
雷達“眼睛”保障穩定飛行
在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中,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兩部固定式脈衝測量雷達化身火箭“保護神”,火箭飛到哪裡,雷達就像“眼睛”一樣“看”到哪裡。
23所專家表示,外觀比一節火車車廂還大的天和號,在雷達螢幕上只是一個小點,不斷跳動閃耀,畫出線條,一旦火箭飛行出現偏移軌道的狀況,即刻就能被發現。
固定式脈衝測量雷達主要用於運載火箭發射上升段的外彈道測量,為文昌發射場指控中心實時提供火箭距離、方位、俯仰等精確座標資訊和徑向速度資料,全力保障發射任務。
在文昌發射場安裝以來,兩部雷達已成功完成80多次測量任務。
晶體元器件打造可靠“心臟”
晶體元器件通常被稱為電子裝置的“心臟”,它可以產生電子裝置中的頻率訊號。此次任務中,二院203所研製配套了包括石英諧振器、晶體振盪器在內的9種型號、數百隻晶體元器件產品,為空間站打造了一顆非常可靠的“心臟”,全程護航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
203所專家表示,在天和核心艙的控制系統、導航系統和通訊系統中用到的大量晶體元器件,有的像一元硬幣,有的僅綠豆大小,它們像一顆顆跳動的“小心臟”,永不停歇。這些元器件產生的訊號成為天和核心艙穩定跳動的“脈搏”,助力天和核心艙在太空中飛得又高又穩,並確保與地面互相“看得見”、“聽得清”。
專家稱,這些晶體元器件產品具有高可靠、小尺寸、優指標、低老化、長壽命等優良特性,它們“身經百戰”,在各型別號任務中都擁有成功飛行的經歷,為通訊、導航和控制系統等提供時間頻率基準。
超級淨化器實現“變廢為寶”
一個新型“黑科技”——二院206所研製的環控生保尿處理子系統及電解水淨化器等元件產品,作為天和核心艙環控生保關鍵子系統之一,在此次任務中備受關注。
尿處理子系統是空間站內水資源迴圈利用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載人空間站任務實現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的標誌性關鍵產品之一,對於空間站建造與運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在單一工作週期內,尿處理子系統能夠從6升尿液中提出5升的蒸餾水,且經過淨化的再生水超出國家衛生標準,完全可以滿足在空間站中長期駐留的航天員清潔、製氧等多種用途。”二院206所空間機電技術研究室主任崔廣志說。
他告訴記者,尿處理子系統採用蒸汽壓縮蒸餾技術將預處理後的尿液進行旋轉蒸餾,收集到的水蒸氣冷凝後形成蒸餾水,然後將蒸餾水輸出給水處理子系統進行深度淨化處理,從而把尿液中的水分重新提取利用,在真正實現空間站水資源迴圈利用的同時減輕了貨運飛船的載荷負擔,大大降低了空間站運營成本。(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