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開羅10月30日電 專訪:應對氣候變化 所有國家都應言出必行——訪埃及環境專家哈利勒
新華社記者吳丹妮 馬哈茂德·富利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即將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之際,埃及環境問題專家、艾因沙姆斯大學理學院環境學教授馬格迪·哈利勒表示,所有國家都應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時言出必行,期待未來中國在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領域與埃及等北非國家開展更多合作。
哈利勒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一些抓住工業革命先機的西方國家在享受工業革命發展成果後理應承擔起應對氣候變化的重任,不僅自身要減少使用化石能源,也要兌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支援的承諾,切實行動起來。如果發達國家不能說到做到,眾多發展中國家將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困境。
哈利勒表示,從農業生產到海洋生物,從人類健康到社會經濟,氣候變化的影響無處不在。例如,自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過量排放已導致海洋酸化,嚴重威脅海洋生物生存環境和地球生態系統,人類生存環境也面臨嚴峻挑戰。
作為北非國家的環境學者,哈利勒注意到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對地中海沿岸國家與城市的威脅。許多沿海發展中國家已開始採取措施防止海水侵入,但因特殊防水施工材料價格昂貴,缺乏資金成了實施這類保護措施的嚴重障礙。
哈利勒表示,中國很早就開始透過能源多樣化特別是使用綠色能源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從發展太陽能技術到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再到莊嚴承諾不再新建境外煤電專案,這些新政策與行動展現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決心和擔當。
“當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時,中國仍然積極支援該協定。”哈利勒說,儘管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時做出一些重大決定會給本國帶來不小壓力,然而中國言出必行,且堅持與世界各國分享保護環境和減少氣候變化負面影響的方案和技術,令人欽佩。
受氣候變化影響,埃及等北非國家正遭受水資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威脅,農業生產面臨嚴峻考驗。哈利勒表示,期待未來中國能在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領域與埃及等北非國家開展更多合作。
來源:新華網